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德行.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057254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德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德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德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德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德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德行.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浅谈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德行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任立红1、前言:1.1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崇尚追求美好的生活,崇尚对未来的憧憬。因此社会的发展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家长的企盼,老师和社会各界对学生的关心与支持,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如何塑造学生良好德行的探讨,必将对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1.2学生现状:当今社会有个显而易见、迫在眉睫的危机,这种危机涉及到我们的未来-学生。他们的许多行为使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担忧,他们的行为甚至引起我们的震惊、忧虑、百思不解,尤其是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与日俱增。比如:初二的几名学生杀死英语

2、老师之后,被带上警车后,居然说出对不起,请警察叔叔原谅的话语;一名学生沉迷网吧,居然为了2元钱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亲人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不得不让我们质疑,“他们怎么了”?另外,一些迹象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安定因素。比如:学生吸毒;对父母、老师以及其他人日益严重的冒犯;粗暴无理日胜一日;言语粗俗有增无减;欺骗、谎言、口是心非司空见惯;家长一味地追求高分,成绩优秀,远远超出对孩子德行的培养。种种危机告诫我们,学生正在受到伤害,原因是我们忽视了教育的关键环节德行的培养。在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懂得用道德的角度反省自己,懂得正确行事的方法。1.3塑造学生良好德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品格决

3、定人的命运”。这是赫勒克利特斯曾经说的一句话。发人深省,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我们的一生将一事无成。查尔斯里德也曾发表过高论。“播种一种思想,你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你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你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你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塑造学生良好的德行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德行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间断的学习、完善、补充、修正,而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加强德行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可行的。2、影响学生塑造良好德行的因素2.1社会因素。乔恩莫林曾经说过,“人们并非生来就品德优秀或聪慧过人,如果他们却能如此,那完全是因为个人终生的努力以及社会

4、的影响”。那些对学生源源不断的有害信息来自各种渠道,学生要获得这些信息不费吹灰之力,电视、电影、电子游戏、流行音乐、广告、以及令人发指的网站,都与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相违背,随时会使学生天真无邪的道德崩溃和丧失,因此要保护学生免遭侵害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在学生心灵深处树立一座防火墙,抵挡那些负面压力的影响,从而赋予学生正确行事的力量。2.2家庭因素。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道德上的老师。父母的举止言行,为人处世的方法,使自己的孩子耳濡目染,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道德榜样和坚持正确道德标准的家。2.3学校因素。良好的校风,校纪,崇尚道德的约束,是体现一个学校育人的根本。只注重学习成绩来

5、评价学校教育的成果是非常片面的,一些学生的道德观念畸形,学校教育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3、良好德行的具体含义3.1善于同情:3.1.1缺乏同情心的表现:不为别人着想,铁石心肠,别人寻求帮助时,置之不理,别人忧虑时,讽刺挖苦,别人身体有残疾时,冷眼并奚落。3.1.2含义:它是德行的核心和基础。它是分担和感觉别人忧虑的能力。同情能提高人情味,能让学生感觉到别人的困苦,触动他良心的感情,使得学生变得宽容和善解人意,理解别人的需要,用爱心去帮助那些受到伤害的人,学会了同情,就学会了理解人、关心人、也就更善于处理愤怒和不满。3.1.3培养方法:3.1.3.1倾听法:老师要用同情倾听学生的诉说,了解学生的

6、需要,同情学生的困难和处境。比如:“我知道你这么做一定有你的原因,” “你要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吗?”还有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肢体动作,它是压抑、高兴、沮丧还是愤怒?然后收集这些信息,用淡淡的语气回答他:“这件事没有什么值得生气的。”“你长大了,应该让自己快乐一些,别为小事那么不开心。”等等,帮助他化解心中的疑惑和困苦。3.1.3.2 表扬法:要善于表扬善良的行动。比如:帮助弱小,3.1.3.3演示法:教师的说教远远比不上亲身示范,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言语和行动上都要做到。3.1.3.4榜样法:教师要经常把身边发生的实例宣传给学生,利用书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3.1.3.5设身处地法:让学生

7、体会从没有过的担忧和困苦,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体会别人的苦衷。3.2 良心3.2.1缺乏良心的表现:同龄人之间残忍行为增长;捉弄、推搡、拳打脚踢;偷窃行为增多;如偷书、顺手牵羊;作弊行为升级,考试经常想方设法抄袭,方式方法越来越更新。3.2.2含义:能帮助学生分辨是非的内在声音。使学生自觉抵御不良行为的内在力量,吉米尼克里克特劝告匹诺曹曾经说过,“永远让你的良心充当你的向导。”只有具备健康的良心,你的言行才更能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不偏离品德的正路,即使面对诱惑也能正确处事。3.2.3培养方法:3.2.3.1榜样法: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对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处理要密切关注,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书籍

8、、朋友、与人交往的原则等,并要以身作则。3.2.3.2描述法:帮助学生理解良心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3.2.3.3循序渐进法:有意识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达标,比如:有的学生经常看不起别人,一犯错误就强调自己的理由,从不剖析自己,对这样的学生先教会化解矛盾,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一天开始,逐渐到一周,一个月,慢慢引导。3.2.3.4强化法:充分利用日常的小事,不断强化。比如:学生间的口角、发火、争执都可以利用,强调凭良心做事,鼓励诚实,以理服人。3.3善于自控3.3.1缺乏自控的表现:看重自己,从不为别人着想,缺乏自我克制;不能提醒自己并纠正自己的行为;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很难改

9、正;做事不问青红皂白,鲁莽行事;很容易发脾气并付诸暴力。3.3.2含义:有意识地控制冲动行事的行为。帮助学生约束冲动,养成三思而后行,提前警觉到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帮助学生用思想和大脑控制自己的感情,起到调节心态的目的。3.3.3培养方法:3.3.3.1榜样法: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不要因一时的冲动做出不良的举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一点至关重要。3.3.3.2鼓励法与激励法:鼓励法的运用,比如老师经常说:“你今天的行为,我为你骄傲。”激励法的运用,比如:“你今天的行为,你一定觉得很骄傲。”方法虽然都针对一件事,但效果却不同,后者比前者更能体现自我控制。3.3.3.3冷却

10、法:对失去控制的学生或快要失控的学生,在学生愤怒时,老师要沉住气,比如:声调降低,语气平和,给他解释的机会,甚至是按他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直至把它引导到难堪局面或严重后果的结局,使学生体会到,如果按我的想法去做,是这样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促使他接受或考虑你的建议,然后再帮助他寻找问题的原因。3.3.3.4提示法:对快要失控的学生采取提示,用简短的话,但要有力度,比如:“停!”“你要镇定!”“保持冷静!”,甚至是深呼吸等。3.4学会尊重3.4.1缺乏尊重的表现:说话粗鲁,言语过激,爱说谎或恶语伤人;搬弄是非,背后说别人坏话,不尊重别人隐私;对他人的财物财产有意破坏;倾听别人讲话时,身体姿态不好

11、;举止不文明,从不用礼貌用语;不爱倾听别人的意见,甚至经常打断别人的讲话。3.4.2含义:用要求别人对待自己的方法对待别人,为他人着想。3.4.3培养方法:3.4.3.1榜样法:老师的行为就是学生活生生的教材,学生总被老师教育说“你要尊重老师”,但是他们往往受到的待遇或是看到别人所受到的待遇恰恰相反,如果真想让学生尊重我们,必须要调节自己的行为,从他们模仿我们的行为作为第一步骤。3.4.3.2.关爱法:无条件地赋予学生爱心,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爱好、兴趣,体会他们愉快和苦恼,即使你的严厉批评,你对他错误的纠正,也是毫无保留的关爱,使学生真正受到尊重并珍惜这样的感

12、情,这种关爱是无条件的,只要他知道、体会到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3.4.3.3倾听法:学生希望老师听他们的说话,就像老师希望学生听自己的讲话一样,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倾听,他的这种做法正是尊重你的最好表示,老师要放下手中的事情,集中注意力,表示珍惜他的意见和建议,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3.4.3.4表现法:教师要对学生的讲话,举止行为及时的反应,配合,比如:微笑、眉头紧皱、说话的声调,语气等,都是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言行有无异常。3.4.3.5交流法: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换意见,与他们一起度过生日,介绍自己的学生时代和想法,交谈自己的成功与挫折,是师生之间体现尊重的最好方法。3.4.

13、3.6灌输法:学生大都是感情用事,一旦遇事则容易冲动,什么尊重,体谅全抛脑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根据具体实例,反复强调。3.5为人善良3.5.1缺乏善良的表现:发生矛盾时总爱指出别人的缺点;经常对别人有不公正的评价;喜欢捉弄别人,威胁、嘲笑别人,甚至是虐待别人;帮助别人后寻求不合理的回报;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不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事情。3.5.2含义:对别人的福利和感情表示关心。学会善待别人关心别人的利益和感情,学会舍己为人,体恤他人,更多地考虑别人的需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3.5.3培养方法:3.5.3.1榜样法:把自己树立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学生看到你善良的行为,如果一次没有注意到,应

14、该反复,比如:照顾生病的同学,关心问候学生的家长,动手和学生一起做值日,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等,让学生从日常小事上感到你善良的呼唤。3.5.3.2鼓励法:对有善意的行动,善良的举措及时的鼓励、表扬,引起学生的重视,体会到老师对这种言行的肯定,调动学生“我也要为他人”的冲动。3.5.3.3警示法:在班内张贴宣传标语,出相应的板报,用视觉的效果提醒学生。3.5.3.4讲解法:举具体的实例,讲身边的故事,分析各种行为的意义。3.5.3.5练习法:指导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宣传好人好事,及时汇总,总结,让学生真正体会善良的苦与甜。3.6学会宽容3.6.1缺乏宽容的表现:从心里瞧不起

15、别人,不愿意结交与自己意见经常不统一的人;受到别人的冷言冷语或不经意的玩笑怀恨在心;经常奚落别人,编排笑话,使人难堪;结交朋友分等级,随便对别人加以评判、分类。3.6.2含义:相互尊重人格,即使是不同信仰和观点的人,以善良和理解之心对待他人。3.6.3培养方法:3.6.3.1榜样法:教师要首先学会宽容,学生经常会违反纪律,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育的同时,要多给改过的机会,不能有偏心、狭隘和仇恨的情绪,要“得饶人处且饶人。”3.6.3.2检查法:就像照镜子,时刻检查自己是否有偏见,交给学生如何摆脱不正确的信念。3.6.3.3评论法:向学生提供正面形象,不允许学生重复或评论有歧视性的笑话,在面对面

16、的情况下,谈论矛盾事件的解决办法,做到开诚布公,坦然面对。3.6.3.4鼓励法:遇到学生发生矛盾或冲突后,要鼓励学生勇于第一个承认错误,勇于找自身的不足。3.6.3.5假设法:把冲突双方或当事人的位置颠倒,假如我是,找到解决问题契机,同时也可以经常用这种方法提醒自己,强化要尊重别人,理解别人。3.7 处事公正3.7.1缺乏处事公正的表现:从不为别人服务或做事;经常责备别人、批评别人;只要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从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不按原则做事,为自己的利益,改变原则;极力的维护自己的权利,过于夸耀事实,总是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理念作怪。3.7.2含义:坦率诚实,秉公办事。做到光明正大,不偏不倚地对待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