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驿路梨花(实录).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056819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驿路梨花(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4驿路梨花(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4驿路梨花(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4驿路梨花(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驿路梨花(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驿路梨花(实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驿路梨花课堂实录包头市和平中学 白丹丹教学目标:1.粗知故事梗概。2.理解文章巧妙的构思。3.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巧妙的构思。教学难点:理解梨花的深刻含义,了解象征手法。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标题是驿路梨花,这个标题就选自于陆游的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首先找位同学朗读这首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 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首诗是陆游歌颂宋军收复西京的壮举,末联两句,

2、诗人浮想联翩:预知来年寒食节,朝祭宋代先帝临摹的使者,将通过处处盛开着梨花的驿道到达洛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自然之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指的也仅仅是自然之景吗?让我们一探究竟。二、疏通字词读课文之前共同疏通本课的生字,齐读两遍。竹篾mi 麂子j 修葺q 菌子jn 折损zh 驿路y师:找出多音字并组词。生:枝折花落sh 细菌jn师:竹篾,指的是劈成薄片的竹条,所以是竹字头。麂子,小型的鹿类动物,上面为鹿,下面包含几。修葺,修理,要和茸区分开。师:将三个生字书写到课后田字格处,注意书写的规范。 驿路指的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所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地方。现在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三、略读,知文意

3、过渡:在云南的哀牢山深处,有这样一条人迹罕至的驿路,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怎样的一个美丽故事?下面让我们略读,感知文章大意。读课文,勾画主要人物和情节,为复述课文做准备。可以选择按照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也可以选择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复述。 (一)按照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二)还是这些内容。如果按照时间先顺序概述,应该怎么叙述?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建起小茅屋,哈尼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

4、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并送米,“我们”路过住宿。师:你们认为原文叙述更精彩还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更精彩?生:原文叙述更好,因为有波澜。四、再读,品波澜过渡: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一个山峰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名句。小说的情节结构就如山峰一般,讲究“尺水兴波”,讲究在有限的篇幅内制造出扣人心弦的波澜。这篇文章的波澜起伏主要表现在两次误会,三个悬念。让我们再读课文,勾画设置误会和悬念的地方,品味文章波澜。二次误会误会1: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误会2: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三个悬念

5、悬念1:“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2:“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说:“我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师:已经顺利的找到了两次误会,两个悬念,最后一个请一位同学朗读2932段,其他同学听读,找寻悬念。生:师:作为读者,当你读到“解放军叔叔盖的茅草屋时”,你会产生什么疑问?悬念3: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总结: 全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设置了三次悬念、两个误会,这对本文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请同学们将红色字体的部分旁批到课本上。这些部分也是我们写作所欠缺的,我们可以在以后的

6、写作中巧设悬念和误会。五、精读,赏梨花回顾全文,有一个词多次出现梨花。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梨花的内涵不断丰富,本文的梨花到底指什么?请同学们精读美文,勾画梨花的句子,赏析梨花的含义和作用。(一)找出课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1.第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营造了美的意境。给行走在暮色中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夜风”、“吹脸”、“花瓣”、“飘落身上”,只有心理宁静时才能感受到,这也说明我们没有了刚才的焦灼

7、,剩下的只有宁静。这些也似乎预示这个小茅屋的不同寻常,它会带给我们舒适和温暖。2.第24自然段(文章的中间)“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这是全文第一次提到人物“梨花”,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3.第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树林与穿着花衫的梨花姑娘都是对梨花的赞美。俗话说:日有所思,也有所梦。这是因为白天“我”受到了照料,心存感激

8、,才会产生这样由衷的赞美之情。4.第37自然段(文章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的句子。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而“驿路梨花处处开”,的梨花指代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指代以梨花、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为代表的边疆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处处开”展示了不受时间、空间、年龄、性别、民族的限制,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二)再看题目,梨花到底指什么?生齐读自然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雷锋精神: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边疆民风: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师:标题给人以美感,意味隽永,达到一石四鸟的神奇效果。六、全文总结这篇课文讲完了,纵观全文,通过叙写:一次巧遇,一个木屋,勾连几许人物。二个误会,三次悬念,写出文章波澜。四写梨花,一石四鸟,升华文章主题。这就是彭荆风的写作特点。课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文中的所有人一样,“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