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孩子心理特征分析.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05633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1-6年级孩子心理特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1-6年级孩子心理特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1-6年级孩子心理特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1-6年级孩子心理特征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1-6年级孩子心理特征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1-6年级孩子心理特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1-6年级孩子心理特征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1-6年级孩子心理特征分析 1.小学1-6年级孩子心理特征分析 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 在孩子小学的初期,会对小学的生活感到很有新奇感,但同时也会带有一些不习惯。总而言之,会有点儿奇怪、好动,还很喜爱仿照别人。 训练方法: 主要是要让孩子能够培育一个良好的习惯,适应当前的新生活。作为家长们呢,要让孩子对学习更有兴趣,引导他们能够更快乐地去学习。家长们可以通过一些比方安排时间的方法,培育自己孩子能够可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小学二年级 心理特征: 在这一个阶段当中,是培育孩子自信念的一个关键时期。不过在这个时候,孩子很简单就会心情不稳定,而且自控力量也不太强。 训练方法: 这个时候,

2、家长就要准时订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往学习兴趣方面引导培育。还需要家长们,多多地准时鼓舞孩子,关注孩子心态的变化。在学习方面,需要更加注意培育习惯,还有对学问的稳固。 小学三年级 心理特征: 这个时候,孩子们正在处于一个情感变化的转折期。但是,在学习方面和人际交往的方面,对心情的掌握力量还是不太足够。他们的情感会慢慢的外露、浅显和不自觉,这时候他们会渐渐学习怎样掌握情感。 训练方法: 由于这个时候,孩子的交往范围,开头渐渐扩大,所以,来自各方面的困扰,也会让孩子渐渐产生担心的心情。这个时候,家长们就需要更加悉心和急躁地引导孩子,要让孩子准时地订正马虎大意、磨蹭做作业等不好的习惯。 小学四年

3、级 心理特征: 在10-11岁的时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孩子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里头,会从被动地去学习,渐渐成了主动。但是,他们对大是大非的区分力量,还是不够。比拟缺乏社会的交往阅历,也会很简单遇到一些不知道怎么去解决的问题。 训练方法: 我们做家长的,需要准时地发觉孩子们的问题,并且帮忙他们发觉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培育孩子们独立解决的力量。比方演算、书写、检查等。通过一些正确的训练方式,是可以让孩子们激发对世界的探究以及求知的渴望。 小学五年级 心理特征: 开头逐步增加自己的竞争意识,对于一些优秀的同学,渐渐开头会产生一些鄙视的感觉。独立的力量越来越强,开头喜爱几个

4、小伙伴组团做事情。也不会那么简单地轻信别人家的吹捧,自控的力量也越来越强。 训练方法: 开头要帮忙孩子们建立一个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孩子们对自我意识的进展。让孩子们开头渐渐接触社会,同时保持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态度,培育他们不畏困难并排解问题的力量。 小学六年级 心理特征: 孩子开头渐渐进入青春期早期了,而自主的意识也开头逐步地增加。很喜爱用批判的一种眼光,来对待其他的事物。有些时候,还会对教师和家长的一些干预进展抵抗和抵抗。开头初步地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 训练方法: 家长们需要更加亲密地关注孩子这个时段的心理变化。在关注自己学习的同时,需要培育和进展孩子的心理安康,并且开头渐渐地为小升初开

5、头做预备。对于一些心仪的学校的考试范围和特点,需要多做一些了解。 随着现在社会的进展,社会对于每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提高。在注意身体安康的同时,更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养。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正好就是一个人孩提时期的心理进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对孩子的心理作出一个良好的训练,是很重要的,这会影响到他往后的成长和进展。而随着孩子的长大,渐渐就会进入“心理断乳期”。并且渐渐增加主体意识,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成熟的人。但是,这个时候他们也会处于波动的心情当中,是需要我们家长教师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沟通。甚至,假如我们家特长理不好自身的心理状态,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许多心理上的

6、负担和压力。所以,在训练孩子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和其他家长及教师多沟通,学习更多更适合孩子的方法。也可以多参与各种活动,增加互动因素,让孩子们能够在各种好玩的活动当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和进展的时机。总之,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心理安康训练是一个不行以无视的重点。 2.小学1-6年级孩子心理特征分析 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 儿童刚进入小学,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奇,又有些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奇怪、好动、喜爱仿照,但又很难做到用心听讲,特殊是信任教师,而且具有直观、详细、形象化的思维特征。 沟通方式: 这个阶段主要是适应和培育习惯,培育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如何开心的学习。父母应当

7、从如何安排时间和如何使用有效的引#训练# 导语开头,并培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习惯。 小学二年级: 心理特征: 这一阶段是小学生自信念培育的关键阶段,但心情简单不稳定易冲动,自我掌握力量较差。 沟通方式: 这一阶段是儿童渐渐适应小学生活、形成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的阶段。应准时订正其不良行为,培育其学习兴趣。应当多鼓舞确定孩子,随时关注孩子心理的变化,学习还是应当注意习惯的养成和根本学问的把握。 小学三年级 心理特征: 这个阶段是儿童心情转变的转折期。由外表、浅薄、不自觉,逐步走向内化、深邃、自觉。但是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心情掌握力量是有限的。常见的粗枝大叶、做作业拖沓等不良习

8、惯,需要高度重视并急躁加以订正。 沟通方式: 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熟悉力量的不断提高,孩子所遇到的各种苦恼也接踵而至,开头产生担心心情,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急躁引导,准时帮忙孩子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 心理特征: 九至十一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后期进展的关键时期,其大脑发育正处于内部构造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时期,也是小学训练由低龄化向高龄化的过渡时期,生理、心理变化明显,是培育学习力量、情感、意志和习惯的时期。 儿童已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区分是非的力量还很有限,缺乏社会交往的阅历,常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是担心的开头,假如不重视引导,儿童可能因一些小的困扰而影响

9、了学习,渐渐丢失了学习兴趣,但是,通过正确的训练,这种担心可以转化为探究的热忱,对自然和社会的求知渴望,综合力量快速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发生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 沟通方式: 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学问点已经增多,小学阶段孩子开头消失第一个分化,需要准时帮忙孩子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念。在课堂上要留意孩子的留意力问题,写习惯,培育孩子计算、核对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 心理特征: 竞争力增加,不断落后。更加注意学习成绩,对学习精彩的同学开头产生鄙视之情。独立性增加,喜爱自发地组成小团队。不要轻信吹捧,自我掌握渐渐加强。 沟通方式: 引导儿童坚持做一件事,帮忙儿童树立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促进儿童

10、自我意识进展。 儿童已开头进入小升初预备期,家长要开头关注小升初信息。让儿童有时机接触自然,社会。在学习过程中,观看自然和社会的问题,没有实际操作力量,就难以精确理解其内涵,接触社会对培育学习兴趣,保持乐观的学习态度,迎接更为简单的挑战有乐观的作用。 小学六年级 心理特征: 儿童在青少年时期开头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从青少年到成人的过渡时期,相当于小学后期到中学。同学们的自主性渐渐增加,喜爱用批判的眼光看其它事情,有时还会对教师、家长的合理干预产生抗拒,心情不稳定。这个阶段需要关注于掌握和调整心情。 人们记忆力增加,留意力简单集中,思维敏锐,特殊是由于抽象思维和规律思维的加强,自我意识、评价力量

11、和训练力量的全面进展,个人性格和人生观初步形成。但是意志力仍旧不够坚决,分析问题的力量还有待提高,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很简单丢失信念。 沟通方式: 此阶段需要亲密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不要把关注力仅仅局限于孩子的学习,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进展,帮忙孩子调整心情,为孩子小升初做预备。 3.小学生认知进展的规律 儿童认知进展的本质是儿童通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构造(称为“图式”),从而到达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状态。以儿童对鸟的熟悉为例,儿童最初看到两种常见的鸟类时,比方黄鹂和麻雀,成人告知儿童这两种事物都叫做鸟,于是儿童会对二者进展概括,认为鸟就是有翅膀、会飞的动物,从而获

12、得了“鸟”的图式。之后,儿童遇到喜鹊,认为喜鹊符合鸟的概念,就直接纳入自己已有的图式中,这一过程叫做“同化”。等儿童再大一些,熟悉了更多的动物,比方鸵鸟有翅膀、不会飞,但是鸵鸟也是鸟;蝴蝶有翅膀、会飞,但不是鸟类;蝙蝠会飞,但飞行的器官不叫翅膀,而是叫“翼”。这时儿童对“鸟”已有的认知受到了冲击,就需要他们调整自己的图式,以到达适应环境的目的,这一过程就叫做“顺应”。在整个过程中儿童以自己原有的学问阅历为生长点,通过对外部环境的乐观探究,进展和调整自己的图式到达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儿童的认知进展不仅是在个体内部产生认知建构,更是在参加社会交往或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进展的产物。儿童通过肯定程度的

13、社会参加,将外部环境中的物质工具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精神工具。比方,某小学的训练理念是“培育真诚、感恩、自信的阳光少年”。学校可将育人理念转化为一系列的训练教学活动,比方:学校的升旗仪式上设计个特殊的环节,让少先队的大队长给建校的老校长佩戴红领巾,以表达对校长的感谢和思念之情;在学校的礼仪标准中要求学生见到来访的客人时要主动挥手致意,近距离碰面时要问候“教师,您好”;同时鼓舞学生在课堂上争论、展现时落落大方,在习作、沟通时共享真情实感。学生在进入小学23年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参加,就能在整体上呈现出感恩、真诚、自信的面貌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转变过程就是维果茨基所提倡的社会建构过程。 4.小学

14、生认知进展的促进原则 1、进展性 在对儿童进展认知训练时,肯定要立足于儿童既有的进展水平。维果茨基的“最近进展区”思想指出,训练者布置的任务要在儿童的最近进展区内。所谓最近进展区,就是儿童在指导下可能到达的潜能水平与当前水平之间的空间。教学任务假如超出了儿童的潜能水平,不仅不能促进儿童认知的进展,反而会给儿童带来挫折和压力。 2、挑战性 训练者布置的任务要高于儿童的当前水平才能促进其认知进展。停留在儿童当前的进展水平甚至低于其现有水平的教学活动,会让儿童觉得厌倦。当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略高于儿童现有的进展水平常,成为他们“跳起来能摘得着的苹果”时,不仅能促进儿童的认知进展还能极大地提高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观性。 3、整体性 儿童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其认知的进展同时受到情感、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关注儿童的行为反响和认知增长,缺乏对心情情感内容的关注。而近年来提倡的素养训练或综合训练的思想都主见从整体的视角对待儿童以及儿童的训练。最新一项讨论总结了已有社会心情类课程对儿童心理进展影响的讨论成果,讨论发觉,开展了社会心情训练。以后,儿童的助人行为、问题行为和心情压力等方面在总体上都有了5%6%的改善,这些领域的综合进展最明显的效果最终反映到了认知上,使得儿童的学业成就水平提高了13%。 4、惰境性 个体的学习需要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