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方法.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1053286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方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知识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对于农业、医药、卫生、工业和国防等事业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都与生物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 学生是各项事业建设的后备军,中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因此作为一个教师,一定好好地抓住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传授生物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正常的教学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备课、授课、练习巩固、复习,下面我就从这几个环节来谈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备课是授课的基础,精心充分的备课可以让

2、老师按照重点、难点层次分明地传授知识,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第一,备教学大纲:通过学习教学大纲,了解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目标,知道生物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安排情况,掌握每个单元的课时安排和教学要求。第二,备教材,这是备课的重点。首先通读教材,利用字典词典逐一查证生字生词的准确的读音和含义,这种作法既有利于教学,还能提高教师的文字素质。如“啮”(ni),咬的意思,由此可知啮齿目动物咬东西特别厉害;再如“侏”,矮小的意思;“儒”,有学问的人,由此可知侏儒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对学生易混淆的名词做好记录并详细注解,如“呼吸”、“呼吸作用”、 “呼吸运动” :呼 吸

3、:指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作用:指发生在细胞内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运动:指高等动物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实现吸气和呼气。其次,分析各章节的知识结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从而层次分明、有的放矢地传授知识。 其三,阅读与学科有关的资料如教参、教师用书、生物教学杂志等,从中提取与章节有关的知识补充到授棵内容中,这样就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第三,备“题”。每个班级都有一两个基础扎实、反应敏捷的学生,课堂上的知识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他们大都会自觉地找一些题来做,遇到不会的题他们就会问老师,为了做到有问必答、每问会答,老师在备课的同时,要大量而广泛地做题,作到有备无患。

4、二、授课就是在课堂上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课本知识主要就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授课获得的,因此教师授课质量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有效的授课方法是授课质量的保证:1、口诀法:“口诀”朗朗上口,易记易背,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快速地掌握知识。如在讲“渗透作用”时,为了让学生记住渗透作用中水的流向,我教给学生这样一句口诀:“水往高处流”,“高”指溶质浓度较高的水溶液,即渗透作用中水总是从低浓度溶液中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又如,在“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为了让学生记住滤纸条上的色素排列顺序,我教给学生这样一句话“胡三爷(叶)”,“胡”指的是胡萝卜素,

5、“三爷”是“三叶”的谐音,是指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2、比较法:在教学中有些概念反复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掌握不了,对此,我运用比较法来区分它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讲种内斗争、竞争、捕食这三种生物关系时,进行了如下比较: 大鲈鱼吃小鲈鱼(种内斗争)大鲈鱼吃小黑鱼(捕 食)鲈鱼和鲈鱼抢食(种内斗争)鲈鱼和黑鱼抢食(竟 争)通过这样的比较,决大部分学生都能区分这三个概念了。3、归纳法:在教学中有些知识包含的内容多而杂,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我将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如:在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f1(yyrr)自交产生的f2有四种表现型,九种基因型。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大多数学生反

6、映这部分知识较难掌握,对此,我将f2的情表现型(四种) 分类黄色圆粒(9/16)绿色圆粒(3/16)黄色皱粒(3/16)绿色皱粒(1/16)纯合子(四种)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1/16)杂合子单杂合(四种)yyrr(2/16)yyrr(2/16)yyrr(2/16)yyrr(2/16)双杂合(一种)yyrr(4/16)基因型(九种)况列成了下表:这个表使f2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只要不断的探索,就能找到有效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

7、的捷径。若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比做一台“机器”,则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是机器里的“发动机”。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兴趣到,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创造力。 在讲“伴性遗传”这部分知识时,我首先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92年,一位母亲生下一男婴,孩子一岁后发病,最后死于脑出血。五年后,她第二次怀孕,怀孕6个月时到医院抽羊水及脐带血诊断,发现胎儿是血友病患者,遂引产。于是这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求助于试管婴儿技术,通过专家的

8、努力,这对夫妇终于在1999年4月23日在广州中山医院自然分娩了一名体重3.9公斤、身长50cm的健康女婴。 这对夫妇表现型均正常,为什么两次生育生下的男孩均患血友病,而第三次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下的女孩正常?这个问题提出后,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一个个睁大眼睛等着我解释,我顺理成章地导入了新课: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伴性遗传”。(三)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靠教师的语言来实现。教师教学语言正确、规范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授课质量。 1、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例 如果讲“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就错了,应该讲“病毒的遗传物

9、质是dna或rna”,因为每种病毒体内只有一种核酸。两句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孑然不同,万不能讲错;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还包括发音的正确性:如栖( q )不能读成(x), 蜕( tu )不能读成蜕(tu ),家畜(ch )不能读成家畜(x ),读错字不仅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还有损老师的形像。 2、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因此要用严谨的语言来表达概念、叙述原理,切不可含糊笼统。如讲“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就是不科学的,因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因此应该改成“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3、教学语言的精炼性。精练就是不拖泥带水,不罗嗦,不讲废话,如果一个

10、老师讲课时,一句话中大部分都是废话,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如,有一次,我去听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上课后,他这样讲到:“同学们,这节课呢,我想这样讲,也就是说,上第一章”当时,我听课的感觉就是两个字 “太累”.(四)板书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传授知识同步而行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板书的好坏同样对授课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板书向学生展示所学内容的重点和内在联系,它能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有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首先,教师要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板书,要作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和简明扼要;其次,在上课过程中书写一定要工整、规范,字不能潦草,更不能写错字、别字,必要时可用彩

11、色粉笔或线条突出重点部分。生物学很多知识与图有关,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最后,及时改进和终结。在讲完课后,可站在教室后面观察一下黑板,看看板书的设计、书写、板画等是否合理完善,以便修改和总结。三 练习是学生通过做习题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任何学科都有练习这个环节,它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生物课本上每节内容的后面都有复习题,但量少,内容又简单,达不到巩固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因此生物教师有必要在课后布置一些灵活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已知某蛋白质由两条肽链组成,在合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生成

12、3.010-21g的水,那么指导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脱氧核苷酸多少个?(答案:612个)。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跨学科综合(生物与化学),也有学科内综合(物质基础与遗传),这种题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考察的知识点都是书上的内容,因此学生并不感到无从下手(他们把题记在本子上后,马上埋头在草稿纸上演算起来)。布置作业应该少而精,既不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又巩固了学习锻炼了能力。 在讲完每个单元的知识后,应收集整理一套单元练习题,分发给学生,给足时间让他们独立完成。批改后,发还给学生,并在课堂上认真讲评,同时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起到巩固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每个学期快结束之前,都要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总复习,复习是提高教学质量有力的必要的措施。由于篇幅有限,我在这里就不具体谈复习的各种方法了。总之,只要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就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