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社科院国际经济学院考题库.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05293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社科院国际经济学院考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1年社科院国际经济学院考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1年社科院国际经济学院考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1年社科院国际经济学院考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1年社科院国际经济学院考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社科院国际经济学院考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社科院国际经济学院考题库.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朴题1,简述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周期理论。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是对静态H-O模型动态扩展。1,技术差距模型:技术领先国家引入技术创新后,研究成功新产品,凭着技术领先,该国向国外出口这种新产品,然而当外国徐徐熟悉并通过技术合伙、跨国公司对外直接等途径掌握了这些高新技术,就能模仿生产这些产品,从而减少进口,并且最后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反而向技术领先国出口该产品,到此,技术领先国创新利润完全消失,但它不断地引入更新产品和工艺流程,又制造出新一轮技术差距,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下去。2,产品周期理论1) 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动态演变。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特点,将产品发展过程划

2、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2) 基本内容:第一阶段,初始期:产品技术未成形,研发费用占较大比重,少数发达国家(创新国)由于具备充分资本和高新科技,具备比较优势。该阶段贸易重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第二阶段,成长期:技术已拟定,被普遍采用,研发成本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发达国家拥有这一优势,该阶段产品由发生在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第三阶段,成熟期:产品实现原则化,原材料和劳动工资是重要成本,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具备此优势,产品由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产品周期理论国际贸易演变图2,简要阐述重叠需求论假设条件和重要观点。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

3、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因素。该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密切限度是由两国需求构造与收入水平决定。理论重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工业产品贸易问题 一、假设条件1.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须品;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似,则其偏好也相似。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构造也就越相似。二、 重要观点:1,如果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重叠需求范畴就越大。越容易发生贸易。2,如果两国收入不断提高,重叠需求范畴上移,贸易扩大,新商品进入贸易。3,在关税同盟理论中,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是什么含义? 关税

4、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基本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用统一进口关税或其她贸易政策办法。成员国在互相取消进口关税同步,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产品流动不必再附加原产地证明。关税同盟重要特点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关税同盟在扩大区域内贸易同步,也减少了区域内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之间贸易往来,因而,它对国际贸易有很大影响。这种贸易上影响可进一步区别为贸易创造效应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1,贸易创造:成员国之间互相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贸易规模扩大。2,贸易转移: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互相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贸易,从而导致贸易方向转移。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图示分析讨论:1、在构成关

5、税同盟之前,A关税t -B、C产品价格分别为PB +t、PC +t - A只会从C进口 -A国国内价格为PC +t,国内生产为Q1,国内消费为Q2,从C国进口为Q1Q2。2、A与B构成关税同盟后,共同关税假设仍为t -B 价格为 PB,C 价格为PC+t -PB PC +t -A只从B 进口 -国国内价格为PB +t,国内生产为Q3,国内消费为Q4,从C国进口为Q3Q4。贸易创造:贸易规模扩大1,生产效应:Q3Q1是A生产被B生产代替某些2,消费效应:Q2Q4是A消费净增某些贸易创造=Q3Q1+Q2Q4贸易转移:贸易转移=Q1Q2,本来A 从C 国进口Q1Q2,关税同盟后转移到从B 国进口。福

6、利效应:消费者剩余:a+b+c+d生产者剩余:-a税收损失:-(c+e) 从C 国,Q1Q2 * t净福利:b+d-e4,简述关税壁垒对小国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影响。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根据本国海关法和海关税法,对通过其关境进出口商品征收税赋。重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配备效率减少,涉及一系列效应: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来说)、净福利效应等。1,小国状况:讨论:价格效应: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均衡时国内价格)为Pw,征税t后,国内价格上升为Pt。国内价格调节不对世界价格导致影响。生

7、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长a;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 a+b+c+d 贸易效应:进口减少Q1Q3+Q4Q2;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c;净福利效应: a-(a+b+c+d)+c= - (b+d)0,福利下降。其中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2,大国状况:价格效应:征收关税会减少世界市场价格,即世界价格由Pw降为Pw。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前Q3Q4进口价格为EFQ3Q4,征税后为HIQ3Q4,征税国贸易条件改进,收益e;净福利效应 :a-(a+b+c+d)+(c+e)=e-(b+d) 。净效应不拟定。5,什么是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效应如何?出口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勉励某种商品出口,予以直接补贴或间接补贴。直

8、接补贴是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钞票补贴或补贴。间接补贴是政府向选定商品出口予以财政税收优惠。重要目是以低于实际生产成本价格出售其产品,提供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扩大商品出口。出口补贴对国内经济有两种效应,一是贸易条件效应,即出口补贴可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价格减少,因而不利于本国贸易条件改进;二是出口扩大效应,即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可刺激出口增长。讨论:补贴s后,公司以高于成本价生产,国内不享有补贴,价格ps,国内需求减少,出口降价销售,出口价格至pw。消费者剩余:-(a+b)生产者剩余:a+b+c政府补贴:Q3Q4s,-(d+b+c+e)净福利效应=生产者剩余增长-消费者剩余损失-政府补贴=(

9、a+b+c)-(a+b)-(b+c+d+e)=-(b+d+e)0,其中b、d为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e为贸易条件恶化所导致利益转移,本国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国内消费者利益受损:1,要支付更高价格ps;2,作为纳税人,还要承担政府予以生产者补贴s。进口国生产公司利益受损,接受补贴产品都将低于成本价格销售。进口国消费者获利,出口国生产商获利。6,简述倾销含义、分类及其形成条件。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行为。与否构成倾销重要根据有:(1)进口国生产公司与否受到冲击,以至于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2)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公司利润水平与否明显

10、减少;(3)进口国同类工业与否难以建立起来。分类:倾销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1,持续性倾销存在是无期限,厂商采用这种行为目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假设:(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2)国外市场需求弹性不不大于本国市场需求弹性;(3)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不存在国外产品回流本国市场也许性。2,掠夺性倾销是指为了挤垮国外市场上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获取垄断地位后,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形成条件(持续性倾销为例):MRF为国外市场边际收益曲线,MRH为国内市场边际收益曲线,MC为边际成本,假设为常数,PF和PH分别表达国外价

11、格和国内价格。D 为国内外需求曲线,国外市场需求曲线更为平坦。讨论:公司决定产量条件MRF=MRH=MC,由于国外市场需求曲线更为平坦,故PFPH7,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如何解释里昂惕夫之谜?H-O定理 :A、B两国由于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供应能力差别,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不同。依照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丰富要素产品,进口稀缺要素产品。美国经济学家昂惕夫是以美国为例来验证H-O理论。她一方面美国应当是资本要素相对丰富国家。但她运用1947年美国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要素含量,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与H-O定理结

12、论,美国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悖。故称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解释:1,人力资本。纯熟劳动力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才干形成,由高度纯熟劳动形成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质上是资本密集型(出口)。2,美国进口品很大一某些是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诸多属于资本密集型(进口)。3,要素密度逆转。如农业在美国属于典型资本密集型,而在其她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属劳动密集型。(要素构造)4,需求逆转。虽然美国资本要素比较充裕,美国消费者需求构造中资本密集型商品占绝大多数。(需求构造)8,简要阐述“以邻为壑”政策和竞争性贬值。“以邻为壑”政策是指,采用汇率贬值以引起贸易余额变动,从而输出失业或以损害别的

13、国家来创造本国就业一种方式。简朴地讲,就是一国采用政策行动尽管对本国经济有利,却损害了别国经济。竞争性货币贬值是指各国政府通过使自己国家货币贬值方式来增进商品出口,吸引世界需求,提高本国产出。如果各个国家都试图贬值,以吸引世界需求,各国会晤临竞争性贬值,成果只是在世界各地转移世界需求,而不是增长全世界支出水平。9,简要阐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各种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济体通过达到某种合同所建立起来经济合伙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重要有5种形式:1,自由贸易区,指在该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互相取消了关税,成员经济体内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实践

14、中普通采用“原产地证明”以区别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商品。 问题是难于区别产品与否来自于成员国内部。2,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基本上,成员国在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产品流动不必再附加原产地证明。实际是成员国将关税制定权让渡给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问题是成员国国内限制办法依然构成了互相之间自由贸易障碍。3,共同市场,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了商品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自由流动。4,经济联盟,指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基本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各个成员国采用统一经济政策。五、完全经济一体化,指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的基本上,进一步实现经

15、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协调、乃至统一经济一体化形式,逐渐实现经济及其她方面制度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最后阶段。 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档向高档升级过程,也是成员国不断让渡国家主权过程。10,请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解释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某一范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增长而递减。有两种体现形式,一种是内在,即厂商平均生产成本随着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另一种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规模关于,行业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产品差别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是有差别。由于消费者偏爱不同,每一厂商产品不同,拥有相对固定消费群体。产品存在水平差别、技术差别和垂直差别等三方面差别。产业内贸易,是一国同步出口和进口同类型制成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 二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互相代替。产业贸易产生因素:规模经济导致了各国进行产业内进行专业化生产,由于规模经济作用,使得生产同类产品公司优胜劣汰,最后由一种或少数几种大型厂家垄断了某种产品生产;由于产品差别使得各国公司之间逐渐进行同类型产品双向贸易,形成产业内贸易。结论: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网络安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