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抗 原.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052819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抗 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章抗 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三章抗 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三章抗 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三章抗 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抗 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抗 原.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抗原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 异嗜性抗原B. 抗体C. 补体D. 半抗原E. 细菌多糖2类毒素的性质A. 有免疫原性,有毒性B. 无免疫原性,无毒性C. 有免疫原性,无毒性D. 有毒性,无免疫原性E. 有过敏原性,有毒性3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A. 构象决定簇B. 不同的抗原决定簇C. 功能性决定簇D. 共同抗原决定簇E. 连续性决定簇4有的抗原称为TI-Ag,这是因为A抗原来源于非胸腺组织B它诱生的抗体是在骨髓中产生的C它诱生的抗体属于IgG类抗体D抗原往往具有复杂和不相同的抗原决定簇E它能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5存在于不同种属之

2、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 异种抗原B. 交叉抗原C. 超抗原D. 异嗜性抗原E. 类属抗原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 半抗原B. 抗体C. 抗原D. 既是抗原又是抗体E. 超抗原7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 超抗原B. 半抗原C. 完全抗原D. 异嗜性抗原E. 类属抗原8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A. 蛋白质B. 脂质C. 多糖D. 核酸E. 脂多糖9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A. 在胸腺中产生的B. 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C. 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性免疫D. 仅在于T细胞上E. 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10接触牛痘疫苗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性,这反映了A 抗

3、原的特异性B 抗原的交叉反应C 病毒的超感染D 先天免疫E 主动保护11属于自身抗原的是A ABO血型抗原B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 类脂D 眼晶体蛋白E 破伤风类毒素12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 ABO血型抗原B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 类脂D 眼晶体蛋白E 破伤风类毒素13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A Rh抗原与人的RBCB AFP与乙肝病毒C 马血清与破伤风杆菌D 大肠杆菌O14型的多糖抗原与人结肠粘膜E 类毒素14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的大小B.抗原的物理性状C.抗原结构的复杂性D.抗原的种类E.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15半抗原A.是大分子物质B.通常是蛋白质C.只有免疫原性D.只有反应原性E.只有

4、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16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 大分子蛋白质抗原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B 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C 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D 抗原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E 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17超抗原A 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 须经抗原呈递细胞加工处理C 与自身免疫病无关D 有严格的MHC限制性E 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1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A.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IgME.细菌脂多糖B型题A 溶血性链球菌B 大肠杆菌O14的脂多糖C 大肠杆菌O86D 肺炎球菌14型E 变形杆菌0

5、X1919与人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20与人结肠粘膜有共同抗原21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A 自身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超抗原D 独特型抗原E 异嗜性抗原22在某些情况下,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自身物质23只需极低浓度既可激活多克隆T细胞的物质24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25存在于TCR或BCR可变区的抗原决定簇26ABO血型抗原属于A 隐蔽性决定簇B 功能性决定簇C 构象决定簇D 顺序决定簇E 半抗原决定簇27由一段序列相连的氨基酸片段构成的抗原决定簇28位于分子的表面、易被BCR或抗体识别的表位29位于分子内部,正常情况下不能与BCR或抗体结合的表位30由

6、不连续的氨基酸或单糖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C型题A 甲胎蛋白(AFP)B 肿瘤特异性抗原(TSA)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31有助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是32有助于结肠癌诊断的是A 细菌外毒素B 眼晶状体蛋白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33异种抗原34同种异型抗原35TD抗原36TI抗原X型题37TD抗原A 通常是蛋白B 引起强的IgG应答C 能产生记忆和二次应答D 引起抗体产生需T细胞的参与E 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38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 ABO系统B HLAC Rh系统D 补体系统E AFP39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A 青霉素B HLAC Fossman抗原D 溶血性链球菌细胞壁多糖抗

7、原与人的心肌E 大肠杆菌O14型多糖抗原与人的结肠粘膜40佐剂的生物学作用A 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B 改变产生抗体的类型C 诱导免疫耐受D 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E 增加抗体效价41抗原的免疫原性与何相关A 抗原的分子大小B 抗原的异己性程度C 抗原的化学组成D 抗原的分子构象E 抗原的进入机体的途径42属于TD-Ag的物质是A 细菌脂多糖B 破伤风抗毒素C 牛丙种球蛋白D 聚合鞭毛素E 抗狂犬病毒血清43以下关于抗原免疫原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B 抗原对机体免疫系统来说必须是异物C 自身成分不具有免疫原性D 是异物的物质一定是抗原E 只有化学结构与宿主自身

8、成分不同的物质才具有免疫原性44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特点分别是A T细胞表位只位于抗原分子表面B B细胞识别的表位往往是天然的C T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D B细胞表位有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两种类型E T细胞表位需MHC分子的递呈45关于TD-Ag和TI-Ag的特点错误的是A TI-2抗原仅含有B细胞丝裂原B TD-Ag由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组成C TI-1抗原含有B细胞丝裂原和重复B细胞表位D TD抗原仅能刺激细胞免疫E 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抗原是TI抗原46弗氏完全佐剂含有A 百日咳杆菌B 卡介苗C 细菌脂多糖D 羊毛脂E 氢氧化铝47TI-AgA 在胸腺中加工处理的抗原B

9、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C 易于诱导细胞免疫应答D 不能诱导产生再次应答E 能被T细胞抗原受体直接识别二、名词解释48.抗原决定簇(表位)49.TD-Ag50.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51.TI-Ag52.交叉反应53.B细胞表位54.T细胞表位55.佐剂(adjuvant)56.超抗原57.抗原58.半抗原(hapten)59.类毒素三、问答题60.简述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主要特点。61.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62.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弱是有哪些因素决定的。63.TD-Ag与TI-Ag引起的免疫应答有何特点。64超抗原和常规抗原有何区别。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

10、D 2.C 3.D 4.E 5.D 6.D 7.B 8.A 9.E 10.B 11.D 12.A 13.D 14.E 15.D 16.B 17.A 18.E 19.A 20.B 21.E 22.A 23.C 24.E 25.D 26.B 27.D 28.B 29.A 30.C31.A 32.D 33.A 34.D 35.C 36.D37.ABCDE 38.ABC 39.CDE 40.ABDE 41.ABCDE 42.BCE 43.AB 44.BDE 45.ADE 46.BD 47.BD二、名词解释48.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49.TD-Ag:胸腺依赖

11、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50.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在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51.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的协助,而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无免疫记忆。52.交叉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53.B细胞表位:为构象决定簇或顺序决定簇,一般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呈三级结构,可直接与BCR结合,无需加工变性,无需与MHC-类分子结合。54.T细胞表位:为顺序决定簇,需经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处理,并与

12、其MHC-类分子结合后,才能被T细胞识别。55.佐剂: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起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56.超抗原: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57.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58.半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59.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三、问答题60.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

13、决定簇的主要特点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受体TCRBCRMHC递呈必需不需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性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等61.抗原具备两种特性:1) 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 2) 免疫反应性,即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或免疫原,各种微生物和大多数蛋白质属于此。有些小分子物质虽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称半抗原。62.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1) 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成分相异或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抗原与机体之间种系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同种异体间,由于遗传类型不同、组织细胞结构也有差异,也具有免疫原性。凡胚胎时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过的自身成分也具有免疫原性。2) 理化状态:分子量大小:一般分子量大于10KD免疫原性较强,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化学性质:一般蛋白质抗原的免疫原性强,核酸和多糖的抗原性弱,脂质一般没有抗原性;结构的复杂性:苯环氨基酸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