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点亮心灯.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050083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阅读点亮心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阅读点亮心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阅读点亮心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阅读点亮心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阅读点亮心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阅读点亮心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阅读点亮心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阅读点亮心灯摘要阅读是一种情怀,阅读是一种幸福,阅读更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越早养成越好。若孩子的家庭和学校不能强化读书的乐趣,他们是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因此现代教育不停地呼唤语文教学,从语文课堂入手,借助讲故事诱读;借助制作手抄报和写读后感引读;努力创设读书氛围促读;用丰富的情感体验激读,在充分的语文阅读中激活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进入丰富的想象空间。更重要的是,给予儿童精神层面的提升,用真善美的优秀文学作品点亮每一颗善良的心。 阅读中,儿童心中的文字已经放着异彩,童话带着他们走进欢乐的天堂,天上的月儿和星星和他们聊天,小动物们和他一起游玩, 大自然的奇妙正一

2、点一点的拉近了,情和感交融。有多少智慧在阅读中生成,有多少心灯在阅读中点亮。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导演下,理性的认识排挤了感性的体验,教学方式压抑了儿童的个性自由,认知的过程就象一把解剖刀,精细地肢解了孩子们美丽的通话。题海、训练、演练、把丰富的“语文”简化成了技艺之学,天性的智慧退化成不停运转的机器。 有人说:“教育的第一位问题是使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在当今语文教学高扬人文性的旗帜下,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前提中,我们首要工作就是让孩子成为拥有丰富精神世界与创造力的人。为此,我们应该让阅读去点亮“心灯”。一、 从语文课堂入手,借助讲故事诱读。五年级第二学期有一篇课文冬阳

3、童年骆驼队上课伊始,我没有讲解课文内容,而是先把城南旧事这篇这本书中其它的故事片断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读出来。把学生们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来,了解主人公童年时期的天真快乐。课下,学生们纷纷去借阅城南旧事来读一读;在教学三味书屋时,笔者找来一幅鲁迅的肖像,拿着一本厚厚的鲁迅全集走进教室,为学生们饶有趣味地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师高超的叙事本领和俏皮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孩子,这不仅为学习三味书屋打好了基础,而且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印下了这位文学巨匠的身影。第二天就有很多孩子拿来了许多鲁迅的书。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学生们想读课外书了,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常常去图书馆借书这样,崇尚书、热爱书的“火苗

4、”逐渐照亮了孩子们心田。二、 借助制作手抄报,写读后感来引读。读书同时,我班又开展了办手抄报活动,还通过开展“好书交换站”、“好书换着看”,“图书拍卖会”等活动,增大孩子们的阅读量。这样,学生从无目的看书,变成有目的读书,并且做到边读边思考,并将有用可积累词、句记录下来,并配以合适插图,还可以在读报过程中将感兴趣内容剪下来,制成手抄报。这些手抄报都是自编、自写、自画,而且紧跟形势,报纸可称五花八门。孩子们在读读、记记、画画过程中,培养了兴趣、审美情趣,同时也能表现孩子们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及树雄心、立大志、向先进人物学习信心和心愿。 根据学生不同能力还教给学生怎样写读后感,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5、”。班里每周要检查学生记读书笔记、读后感情况,既查数量,又看质量。优秀笔记、读后感让同学之间相互传阅、展览以激发读书记笔记习惯。学生读书笔记的记录来源于读书,促进了学生读书热情,而记笔记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更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学生们体验了成功经历了精彩,心中涌动着阅读的激情,行动的豪情。三、 努力创设读书氛围促读。记得一次我带低年级学生参观图书馆,刚进图书馆学生们便盯着那一长摞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书刊。有的吐着舌头惊叹,有的情不自禁伸出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书卷。那眼神宛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充满欢喜。顿时心里猛地豁然开朗,经常埋怨学生无知,就没有想过为他创造一片蔚蓝的

6、天空,让他们更多地受到阳光雨露滋润。后来我不但带领学生们到校图书馆看书,班里图书角也充分利用了起来。学生们捐到班里来的图书都要夹进自制书卡,并且每人为自己设计一个精美的书证,由两位学生负责图书整理与借阅。一批图书看完了,再换一批新书。有效地利用学生家里的藏书资源,让图书角流动起来。便于学生课下有时间也看看书,整体上创设读书氛围。利用活动课时间大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朗诵大赛”“双簧”等。广泛开展多种活动,读书就必然成为学生一种“需要”。这种“需要”长期得到满足后,读书兴趣自然而生。学生在“需要”基础上读书,并不感到是一种负担。相反,会变成一种自觉行动。他们在乐中读

7、,在读中乐,在读中学,在讲中练,不知不觉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知识积累,智力得到开发,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三得。课余在与一些家长交流中,有些家长说:“哎呀,这孩子真拿他没办法,手里的零花钱都买书了。”还有的说:“他在自己房里可老实啦,一点动静都没有,走进去一看,准是在看书。”也有的说:“她在家里走到哪儿手里都拿着书,甚至去厕所,那本书也端着。”听了这些议论,我非常欣慰,在良好的读书氛围的营造里学生已渐渐学会了阅读,这也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生活。四、用丰富的情感体验来激读。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的想象天真

8、而奇异,这就要求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走出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用充分的语文课堂阅读来激活学生智慧的波澜,给学生“说自己的话”读自己的文,用自己的经验表象,进入丰富的想象空间,课堂上,教师应该有示范让学生在聆听教师范读的同时,也在比照自己,把自我认识由模糊走向明晰,还要组织交流,让孩子们在互相碰撞中获取视角的拓展。与此同时,用他的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网上资料查等来构造良好的语文背景。大自然是一本最完美的书,也是滋润儿童的甘泉,把孩子带到野外去,聆听那风声,欣赏那泉音,倾听那鸟语,呼吸那野外的空气,追寻一只只蝴蝶的掠过,看一看悄悄促开的花蕾,望一望袅袅升起的烟雾,踏一踏爬满青苔的小路.。这都是在向他们传递着思绪的信息,收获着文化底蕴的沉淀。渐渐地渗入人的灵魂的血液,获取点亮“心灯”的能量,充实睿智的感悟。美国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学生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学生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学生的未来”。作为新时期语文教师,要努力为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让语文阅读去放飞浪漫的诗情,去点亮儿童超凡脱俗的心灯。就让我们一路同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