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大纲.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048904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心理学复习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心理学复习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心理学复习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心理学复习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复习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大纲.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范生心理学课程的复习考试大纲第一章 绪论1、概念: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状态: 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称之为心理状态。例如,注意状态、灵感状态 。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它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自我意识等。 2、心理学的

2、研究对象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3、心理学的主要任务1、描述与测量、2、解释、3、预测、4、控制4、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作用在于探讨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揭示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的关系,探索心理的起源,从而以最新的科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论证和充实作用。 心理学所提供的关于知、情、意活动的规律,关于个性形成的规律以及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的知识,成为教育学阐明教学原理和教育措施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种种教学法的知识基础。 掌握心理学的科学认识,使人能正确地理解

3、各种精神现象,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是破除迷信、摒弃偏见的理论武器。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伦理性原则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7、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从这开始,心理学才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冯特为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8、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9、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1、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

4、人的潜能2、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在结构上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2、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来进行和实现的。通过突触传递,一个神经元能够作用于许多其他神经元,同时,也可以接受许多不同神经元的作用。3、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4、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包括脊髓和脑。4、大脑皮层的分区及其功能1、初级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和听觉区。躯体感觉区是躯体感觉的主要投射区,主要接受

5、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视觉区与视觉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有关。听觉区接受由耳朵所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2、初级运动区: 初级运动区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的姿势、位置以及躯体各部位的运动,具有精细的机能定位。3、言语区言语区是高级心理机能和运动控制的中枢,一般可以分为运动性言语区、听觉性言语区、视觉性言语区和书写区。4、 联合区联合区主要处理来自各感觉通道的信息,对输入的信 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储存。5、脑功能的学说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鲁利亚(苏联)、模块说6、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差异左半球是语言的优势半球,被称作“学术脑”和“语言脑”,思维方式具有连续

6、性、延续性和分析性。 右半球被称为“创造脑”和“艺术脑”,其优势功能则主要体现在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等方面,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1、概念:意识:意识 是人对环境、自我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察状态。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叫做随意注意,是指预先有自觉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兼具有

7、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优点,是注意的最佳形态,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形式。2、意识有哪些水平?焦点意识水平、边缘意识水平、下意识水平、前意识水平、无意识水平、非意识水平3、意识的不同状态有哪些?n 自然发生的正常的意识状态:包括醒觉状态、睡眠状态、做梦(包括夜梦和白日梦)状态。n 意识的改变状态:指经人为的方法(如催眠术、静默术、瑜伽、气功、禅宗和生物反馈等)或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意识状态。n 意识障碍状态:是由于中毒、缺氧、高热等病理情况所导致的心理活动的普遍抑制状态,可表现为意识范围缩小、意识内容改变和意识清晰度降低。4、注意有哪些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5、注意有什么

8、功能?、选择的功能。保持的功能。调节和监督的功能。6、注意有哪些品质?各有哪些影响因素?1、注意的广度: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个体和年龄差异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对象的特点和主体状态、人的身体状况、兴趣、期待等、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3、注意的分配:在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每一种活动都是相当熟悉的,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吃饭-看电视)、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建立起联系,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唱歌-跳舞)。4、注意的转移:依赖于原来注意的强度、依赖于新注意的对象的特点。7、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一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 、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让学

9、习更有方向性:1. 将讲授的东西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2. 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3. 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二、利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让学习更有自觉性:1.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2.利用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3.做中学三、利用有意后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让学习更有效率性: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2.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3.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四、考虑注意品质因素,合理开展教学活动1.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广度因素2.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稳定性因素 3.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分配因素4.教学中要考虑的注意转移因素五、注意类型灵活转化, 保证学生的注意更

10、加稳定第四章 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感觉与知觉二者有什么关系?(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必须以各种形式的感觉为前提。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事物的属性的感觉越丰富精确,知觉就越完整正确。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2)在知觉的映象中不仅包含着作为感觉的个别属性,而且还同时反映了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事物的整体反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对这种关系的反映中包含着人的知识经验、思维、言语活动等心理成分,对各种感觉

11、进行了加工改造,使之得到整体的反映 (3)在日常生活中,事物的个别属性与整体总是同时被反映着,感觉信息一经通过感觉器官传到脑,知觉也就随之产生,即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除新生婴儿外,人很少有孤立的感觉,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所以一般把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 2.感觉的主要种类有哪些?各种感觉的适宜刺激与对应感官是什么?感觉包括两大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肤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四种;内部感觉分为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3.感觉有哪些基本规律?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受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实践能提高和发展人的感受性。 4.知

12、觉的主要分类形式有哪些?(一)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来划分,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二)根据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三)根据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把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觉。(四)根据知觉体验是否是由真实的刺激所引起,把知觉分为真实的知觉和幻觉。 5.联系实际说明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6.感知规律在教学中有什么具体的应用?一、尽 可 能丰富 学 生的 感 性 认识二、运用感知规律促进教学的直观性三、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第五章 记忆 1.记忆的特点、记忆的

13、基本过程;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过程:识记:信息输入和编码的过程;保持: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加工和储存的过程;再认或重现:对存储的信息进行提取的过程。 2. 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不均衡,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3.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学习策略与学会学习的关系;学习策略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合理的学习计划能保障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优秀的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具体

14、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并对活动过程进行积极地监控,及时发现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减少学习活动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第六章 思维 1.名词解释: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分析: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综合: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的思维成果的认知活动。表象:想象: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5、 思维定势:思维定势(set of thinking)是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功能固着: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直觉:灵感: 2.思维有哪些种类。(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 抽象逻辑思维 。(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四)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过去经验的影响 、提供概念所包括事物的变式、下定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概念系统、 4.哪些因素会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