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县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致辞稿.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04652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县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致辞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县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致辞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县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致辞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县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致辞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县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致辞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县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致辞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县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致辞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在我县进入防汛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连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传达上级相关会议精神,研究措施,明确责任,部署和落实全县防汛及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坚决确保不发生各类事故。会前,永刚书记也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县上下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坚决保证不出任何问题。刚刚,xx部长和水务、安监、气象部门分别传达了上级防汛和安全生产会议精神,通报了全县气象情况。从上级要求和通报情况看,我县今年的防汛及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严峻,要求严格,任务艰巨,压力较大,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应对。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全力做好防大汛防大灾的准备 陆昊省长要求,今年

2、全省上下要按照1998年的防洪标准来做好应对大洪水的准备。县委、县政府要求,从现在起,各乡镇、各部门要立即进入临战状态,把防汛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牢固树立防灾重于救灾的思想,全力以赴抓好各项防汛和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确保一般性灾害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大的灾害不出现人员伤亡。 一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水库安全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薄弱环节。要认真落实各级各类水库防汛责任人,修订完善每一座水库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落实报汛通讯设备,备足防汛物料,落实好抢险队伍。各类水库都要严格按批准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运行,不得擅自抬高水位运行。水务部门和各乡镇要对辖区内的水库组织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

3、,逐项落实度汛应急措施。对管理不善和无人管理的小塘坝工程,一律要降低水位或空库运行,确保度汛安全。 二做好流域性洪水防范工作。我县xx堤防虽经升级达标建设,但没有经过大洪水、高水位的考验。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存在着砂基砂坝、险工弱段等问题。各乡镇要对江河防洪工程进行全面深入检查,对险工弱段、穿堤构造物、穿堤道口和临时排水口等部位要提前备足抢险物料,制定应急抢险措施,落实抢险责任人和抢险队伍,一旦出现险情,要立即组织群众撤离,坚决防止发生淹死人的情况。 三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水务、国土等部门要根据天气预报和降雨实际情况,及时实施点对点预警指挥,及时指导、催促开展防范工作,掌握防灾抗灾工作的主动

4、权。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区的巡查管理,健全村屯基层防御组织,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山洪预警平台做好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切实做到预警到村、预案到屯、责任到人。一旦发现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征兆,要迅速启动预案,提前发出预警,及时排除险情,尽快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确保人员安全。同时,要做好农村危房的巡查看护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人头,必要时要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群众。 四切实加强防汛队伍建设。要加强防汛抗旱抢险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抢险组织和抢险队伍,提高实战水平和应急能力。遇有强降雨天气,抢险队伍、车辆要提前集中待命。要坚持专业队伍和群众队伍相结合,组织好巡查队、抢险队、预备队,抢险队伍

5、要登记造册,落到人头并加强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实战能力。目前,虽然各乡镇都有抢险队伍,但存在人员外出务工现象,一旦发生洪灾,抢险人员安排上容易出现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调整预案,切实解决抢险救援人员问题。 二、要全力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 汛期历来是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县委、县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对汛期全县各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一次纵到底、横到边的拉网式检查,不留任何死角死面。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该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的,要坚决停产停业整顿,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要完善执法检查标准和程序,实行逐级验收签字制度,一旦发生事故,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当前,全县要重

6、点做好以下几个行业领域的汛期安全防范工作。 一非煤矿山安全。一是严防尾矿库溃坝、溃堤。对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洪灾及可能导致尾矿库溃坝、溃堤、河道淤积等自然灾害威胁的,要立即落实防范治理措施。对受地表河流、坝塘影响的非煤矿山、尾矿库、采空区,安监部门要催促企业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治理。二是严防非煤矿山冒险作业。对采石厂边坡不稳定等存在重大隐患的,汛期要采取停工撤离人员措施,不得进行作业。 二道路运输安全。交通部门要对运输车辆安全状况进行认真检查,防止车辆受高温、雷电影响发生自燃、爆燃事故;要加强对各类客运、货运车辆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规定;要强化重点路段、危险路段及旅游沿线的交通

7、管理,在特殊路段要设立明显警示牌和警示标志,设立提示标语,要加大路况巡查力度,备足防汛抢险物资材料,成立防汛抢险抢修突击队,随时做好应急抢险保通工作。水产、海事部门要针对夏季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及汛期水上航行特点,加强重点水域、航道、渡口的安全检查。交警部门要严厉查处超载和营运交通工具带病运行等危及旅客安全的行为,对手续不全、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农用车载客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暴雨期间,必要时要对涉险路段进行交通管制。 三城市防内涝工作。要抓好城乡低洼积水地区、地下商场等建筑物的排涝问题,做好排涝的各种准备。水务、城管等部门要加强行洪管道、沟渠和排涝设施的

8、检修、清淤,落实具体责任人和工作人员,确保行洪畅通。要加强对城镇危旧房屋的加固和监测,一旦发生汛情,确保居住在低洼地带的群众能够迅速撤离,杜绝人员伤亡。 四在建工程安全。目前,交通、住建、水务、电力等行业都有在建工程项目,各项目主管单位要催促其法人对在建工程安全渡汛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全面检查防汛责任、队伍、预案、物资等落实情况,建设单位要对易受强风、暴雨等影响的工地、临时宿舍、大型设备提前采取防护措施,并加强巡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作业和居住、使用。在大风、大雨天要坚决停止在建工程施工,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危险化学品、民爆和烟花爆竹安全。各主管部门要催促企业认真开展隐患排查

9、治理,加大安全投入,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和涉及危险工艺企业自动化改造,加强危化品道路运输的安全监管。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运输、储存企业,民爆物品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和工艺要求,加强防雷电设施检测维护和生产线监控。在雷雨天气情况下,要停止装卸油、气储罐,并要维护好生产区的排水系统和其他安全设施,高温天气下,要做好生产储运设施温度、压力的监控,防止超温并随时做好降温工作。烟花爆竹企业要严格执行高温、雷雨天气停产规定。 此外,相关部门要统筹做好旅游景区、通信、电力、居民用水等方面的安全防范工作。 三、进一步抓好责任落实 各乡镇XX县区防指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对防汛工作的

10、领导,明确责任,严明纪律,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一严格落实值班制度。要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汛期、节假日、双休日带班值班制度,严格带班值班纪律。各乡镇、各部门要全面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领导干部 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传递通畅、不延误。 二严格落实工作责任。要严格实行防汛抗洪工作首长负责制,推行县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屯、党员干部包群众的“五级防汛责任制,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危险地段、薄弱环节必须强化责任,明确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具体岗位负责人。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行业管理原那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把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科

11、室和站办负责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各乡镇、各部门领导要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救人、第一时间疏散,把抢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抢险救援首位,同时,要注意次生灾害,注意救援人员和自身的安全。防汛办要发挥牵头作用,催促落实各项防汛减灾措施。财政部门要保证防汛资金投入,及时拨付到位。发改、民政等部门要做好防汛物资的储藏和供给,及时安排和调拨各种救灾应急物资。气象、水务、国土部门要加大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系统工程建设力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和提供水情、汛情信息。武装、公安武警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一旦发生险情,要在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立即赶赴现场。广电部门要加大防汛宣传力度,为防汛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气氛。 三严格信息上报和督查。一旦发生防汛突发事件,各乡镇、各部门要边报告、边核实、边处理,为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争取时间和主动。县防汛办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报告。民政部门要对灾情进行全面及时统计和报告,争取支持与帮助。县委、县政府督办室和监察部门要对各乡镇和部门领导在岗情况特别是防汛重点部门带班值班情况进行检查,对擅离职守的要严肃处理。 同志们,防汛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做好防汛减灾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