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表情 .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04593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富的表情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丰富的表情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丰富的表情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丰富的表情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丰富的表情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丰富的表情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富的表情 .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丰富的表情思考问题1、 如何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2、 如何运用灵活新颖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案例描述一、 案例背景进入21世纪后,社会和科技飞速地迈进信息时代,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进入世界的各个角落,充斥于人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感受、筛选、解读和创造这些形象的艺术能力,已成为社会所看重的综合性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社会对具有艺术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渴求,促使教育自身也不断地向综合方向发展,形成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的大趋势。这一趋势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由仅仅重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人的整体生命的存在。(2)由重视知识和

2、技能的传递过程转向研究人的感性生成、理解和反思过程。(3)由单纯的集体性教学转向重视学生的个体的发展、个人选择、个人参与和个人创造。(4)由孤立性的单科教学转向探讨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共同美学价值,研究如何使其相融,以发展学生的通感能力,使其听觉、视觉、知觉等多种感官发生综合作用。如何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学?我想: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的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性素质的新型人才。二、 教学思路(一) 教学目标了解人的常见表情及人的五官在表情变化时的相应变化,学会用美术形式表现人的丰富的表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二) 教学重点本课旨在通过听、演、玩、评四种活动,理解把握五官中嘴、眼、眉等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正确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听辩、表演能力。挖掘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述的能力。听:从感受乐曲开始进入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听辩几段乐曲的节奏,谈体会,挖掘音乐的情绪,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的贯通。演: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用形体动作及表情表现音乐的情绪。教学中及时融进戏剧表演的环节,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认识及理解。玩:让学生自由搭配眼、鼻、眉图片,使学生自主地感悟器官之间变化中的联系,联系生活并综合运用绘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副有丰富表情的人的头像。评:讨

4、论五官之间存在何种联系及如何判断。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及对其他同学的作品的看法。(三)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眼和眉的变化图片(3张)、嘴的变化图片(3张)。三、 课堂实录(一) 听乐曲,表感情上课一开始,我播放了小螺号、保卫黄河、二泉映月这三段乐曲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并问:“这三段乐曲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受,能不能用表情和动作表达出来?”由于第一段乐曲小螺号和第三段乐曲二泉映月乐曲中情绪很明显,学生一会儿就感觉出来并很顺利地用表情和动作把乐曲中的情绪喜与哀表达了出来。但第二段乐曲保卫黄河虽说是名曲,但熟悉它的学生不多,乐曲中情绪也不很明显,学生不敢肯定,课堂稍有冷

5、场。我重放了第二段乐曲保卫黄河,并采用激将法激一激他们:“都说你们能说会道,能歌善舞,现在怎么了?是不是听不出来?好!让我们再把第二段乐曲听一遍。”这一激很有效果,原先认真听的同学更认真了,连平时上课不太听课的同学这次也进入了状态,教室里异常的安静。当保卫黄河乐曲声刚停,弹钢琴的徐荟同学第一个感受出来了,迫不及待地回答:“老师!我感受出来了。节奏很快,好像江河在咆哮,好像很愤怒。”徐荟同学连续说了两个“好像”,语气仍旧不肯定。但其他同学因此受到了她的感染,纷纷表达自己的感悟:“对!是生气。是愤怒。”“你们果然厉害。”我笑了笑,趁热打铁地问:“现在谁能够用表情和动作把它表示出来呢?”相对而言,表

6、演较为容易。因此学生争先恐后,乐此不彼,从而完整表现出喜、怒、哀三种表情。(二) 配对活动我出示了三张喜、怒、哀的眼神的图片,笑问:“我这里有三种不同的眼神,你们认为哪种眼神适合哪段乐曲,请把它摆在相应的位置上。”因为图片非常直观,而且学生的情绪已被调动,因此同学们相当蛹跃,纷纷举手:“老师,让我来,让我来吧?”看着这一张张兴奋的脸,我高兴地叫了三个平时好动、好表现的学生上来摆放,他们一会儿就摆好了。“他们摆对了吗?”我故意问。“摆对了!”全班学生兴奋地大声回答。“哦!他们真聪明!”我表扬说,“我这里还有一些不同的嘴形,谁能根据眼神的变化把这些嘴形放在相应的眼神下边呢?”说完,我出示三张不同的

7、嘴形的图片,叫了三位同学上来摆放,他们也出色地把任务完成了。为了引导全班学生了解,发现嘴、眼、眉等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器官之间的牵动变化,我接着问这三位同学:“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搭配呢?说说你这样搭配的理由。”李菲说:“因为高兴的时候嘴角向上翘,眼睛和眉毛弯弯的,所以我这样搭配,”朱琪说:“生气的时候眼睛瞪得大大的,眉毛向上翘,裂开着嘴。”小雅说:“悲哀的时候眼睛没精神,牵拉着眉毛,撇者嘴。”学生能回答到这样的程度,我已经非常满足,因为学生已初步发觉、了解表情中脸部器官的相互联系,这一环节似乎很顺利地按照原设想完成了。突然,曾令鹏同学叫了起来:“老师!我还有与他们不同的搭配方法!”我楞了一下,究

8、竟是什么方法呢?我微微一笑,作了一个请的动作。曾令鹏同学的想法果然很独特,他把微笑的嘴形图片颠倒过来,变成了生气的嘴形,然后摆在生气的眼神图片下。“摆得不错,有创意!”我眼睛一亮,鼓励地说:“曾令鹏同学摆得很妙。还有没有其他的摆法呢?”“老师!我也有另外一种摆放的方法!”受曾令鹏的启发,又一学生周伟强高高地举起了手。被请上讲台的周伟强把原来生气的嘴形图片和悲哀的嘴形图片换了个位置,这一举动引来了许多同学的疑惑。“你为什么要给它俩换位子呢?”我问:“能不能对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周伟强说:“我觉得生气的时候嘴巴不一定是开着的,而伤心的时候嘴巴可以闭,也可以开,特别是哭的时候嘴巴是开着的。”“你们同

9、意他的看法吗?”我想了解其他同学的看法。“同意!”全班同学齐声答。“为什么同意呢?”我问。“人的表情是没有固定的。”李茵说。“一种情绪可有多种面部表情,”李丽燕接着说能提前在这一环节达到这样的深度是我始料不及的,这一学生的想法让许多的同学顿开茅塞。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全面观察事物、不片面看问题的好习惯,我及时进行了归纳和拓展:“刚才周伟强同学的观察很细致,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很强”。俗话说 “牵一发而动全身”,人的嘴、眼、耳、鼻、眉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当我们要判断或画一个人的表情时,不能只观其一,而要观其整体。下面,让我们在观察一下,当人的表情发生变化时,脸上的器官都会发生哪些相应的变化?”接

10、着,我展示了人的各种常见表情的演示软件,让学生观察并拓展:“人的表情就只有这几种吗?”“不!有惊讶,有平静,”学生七嘴八舌的抢着说,“有绝望,还有冷漠”(三) 作品评价在以比赛形式开展的(涂口红、印嘴形、画表情)作业以后,我们对以小组为单位推荐的优秀作品进行幻灯展示、作品介绍并集体评价:请你说说你画的是什么表情?这种表情有什么特征?第一小组:“我画的是生气的表情,所以嘴巴是咧开”“画得很好,说得也不错。”我引导他们,“让我们来看看大家的意见,是不是一致通过?”我环视其他小组的学生,发现有两组亮出了红牌:“哟!有同学持反对意见,让我们听听他们的看法吧。”号称“小画家”的陈楚同学站起来大声说:“老

11、师,我觉得他画的眼睛不像在生气,太小了,眼神感觉很平静。”另一小组平日说话有些结巴的魏欣同学此时也大胆地说:“我觉得他画的表情像发愣的样子,一点都不生气,眼睛不够夸张。”听完这两位同学的意见,全班同学分为两派叽里咕噜地议论开了,同时所有的眼光都看向我,等待我对作品的评定。我笑了笑,决定对作品不作任何评价,让学生在争辩当中了解人的丰富表情。但对学生的参与,我仍旧鼓励:“这两位同学不仅善于观察而且善于联系,更重要的是他们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一点老师非常赞赏。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另一幅作品”由于有了前两位同学作榜样,而且得到了我的表扬,因此,从欣赏第二幅作品开始,同学间敢于参加评价的人数明显增多

12、了反思与研究1、 教育的作用就是把每个人的眼睛和耳朵的潜能唤醒、点燃、开发、发展。教育,就是使学生获得一种有意义的经验,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学也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交流的过程;是相信学生,由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还是教师生硬地感慨给学生知识?在这节课的导入上我选择了前者。因为新课程标准已打破各学科的极限,鼓励甚至要求各学科的综合渗透;而音乐、美术都属艺术范畴,两者既相通又相促:从音乐方面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从美术方面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虽然学生的感知能力有很大差异,但我们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甚至创造机会去培养他们,这样这样,他们才

13、会有发展,才会有提高。实践证明这6分钟的导入时间花得很有价值,因为它调动了学生的各方面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下一个环节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好玩、好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天性,如何利用他们的这一身心特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这堂课中,我特别设计了表演和配图片的活动,力图通过活动开放学生思维,丰富他们的直觉能力,强化他们的身体动感智能。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搭配图片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放松,在放松的环境中不仅完成了预想的教学目标,还 点燃了一些学生的创新思维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课堂上,我们还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些闪动的灵感,正

14、确引导,给其发挥的空间,以点带面,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交流能力,帮助学生在批判性的评价的基础上做出选择。纵观这节课的时间分配,学生参与判断、评价所占的比例很多,而教师基本上没有直接参与做出总结性的评价,似乎很中庸。但我觉得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其实是交往。这种交往是建立在民主、和谐、平等的基础上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着转型为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出,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如果教师在作品展示之后,就作总结性的分析、评述,依据学生的盲从心理及依赖性,这就很可能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思想的发挥。对于学生来说,对一件作品作出判断、评价的确不容易。他们表达的意见可能微不足道,但只要在表达出是否喜欢某件作品的同时说出理由,其本身就已经很有价值了。因为表述需要观察,需要思考,需要联系,更需要勇气,这一系列的因素有机的结合,就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