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1043993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生物复习知识点汇总变异与进化考题考点梳理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 基因突变(1) 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理解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的理解: 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的影响 改变 小 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碱基对 增添 大 插入前位置不影响,影响插入后的序列 缺失 大 缺失前位置不影响,影响缺失后的序列(2) 基因突变发生的过程及时间 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即DNA 突变 DNA。(3) 基因突变产生的结果 多数基因突变并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 由于多种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因此

2、某些基因突变也可能(不)引起性状的改变;b 某些基因突变虽然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位置的氨基酸种类,但并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c 产生隐性基因的突变在(杂合)状态下也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少数基因突变可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如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区别本质基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改变了基因的“质”,出现了新性状,但未改变基因的“量”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但未改变基因的“质”和“量”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或内部因素的作用下,由于基因复制时碱基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

3、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或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条件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不同个体之间的杂交,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来源之一,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通过诱变育种培养新品种通过杂交育种,使性状重组,可培育优良品种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很小,突变频率低非常普遍,产生的变异类型多联系 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为基因重组提供大量可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 二者均可产生新的

4、基因型,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型二、 染色体变异1.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缺失、倒位、重复、易位2.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 类型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结构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3)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二倍体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做多倍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例如蜜蜂的蜂王和工蜂的体细胞有32条染色体,而雄蜂的体细胞中只有16条染色体,雄蜂就

5、属于单倍体。这些概念很容易混淆,可由下列图解中提供的方法区别开:注:X为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a, b为正整数单倍体往往是由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的生物体(4) 多倍体的成因 自然多倍体 人工诱导多倍体正在发育的种子或幼苗 秋水仙素处理 抑制纺锤体形成 导致 染色体不分离 导致 细胞中染色体加倍 正常分裂、分化 多倍体植物三、 生物变异原理在育种上的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四、 生物进化理论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个体携带的基因随个体死亡而从基因库中消失,但随着繁殖它把自身一部分基因传给了后代,通过突变使新基因进入了

6、基因库。如果一个个体不能与种群中其他个体交配产生后代,这个个体在进化上就没有意义。(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 变异是不定向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 经自然选择 不理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导致 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4)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隔离(物种形成的

7、必要条件)种类地理隔离: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生殖隔离:种群间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a 渐变式:经过长期的历史年代逐渐形成。即:种群 地理隔离 小的种群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生殖隔离 新物种。b 骤变式: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5)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共同进化: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形成原因:生物进化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概念及辨析(1)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基

8、因频率是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基因的总数。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突变、遗传漂变和迁移等。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个体的任何一个基因型所占的百分率。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估算往往根据表现型的比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与前面学过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密切相联。(2) 种群和物种 概念不同:种群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物种则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生物体。 范围不同:一般来讲,种群是指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而物种是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的种群组

9、成的。 判断标准不同:种群是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总和,它具有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种群通过个体间的交配而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物种的标准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之间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凡属于同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能自由交配,并能正常地生育后代,不同的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杂交,即使能够杂交了,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3)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不是同一回事,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而作为物种的形成,则必须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因此隔离是物种形成的

10、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规律方法技巧1.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均可传给后代,是可遗传变异的3个来源2. 若把基因视为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的“线段”则:基因突变“点”的变化(点的质变,但数目不变)基因重组“点”的结合或交换(点的质与量均不变)染色体变异“线段”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结构变异线段的部分片段增添、缺失、重复、易位(点的质不变、数目和位置可能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异个别线段增添、缺失或线段成倍增减(点的质不变、数目变化)3. 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异,属于细胞水平上的变化。因此,基因

11、突变在光镜下看不到,染色体变异可以看到。4. 根据变异个体数量确定是否发生基因突变,如一群棕猴中出现一只白猴,一片红花植株中偶尔出现一株白花,即可确定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若出现一定比例的白猴或白花,则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配子经受精作用随机结合产生的,但该过程不叫基因重组。高考试题聚焦1. (2008广东理基,47)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面突变。D.细胞分裂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2. (2008宁夏理综,5)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 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12、可引起基因重组C 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D 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3. (2008广东,10)正常双亲产下,头矮生雄性牛犊。以下解释不可能的是A.雄犊营养不良 B.雄犊携带X染色体C.发生了基因突变 D.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4. (2008上海,7)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变异5. (2008上海,28)下列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 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

13、T 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6. (2008广东,25)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多选)A没有蛋白质产物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7. (2007江苏,14)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8. (2007广东,28)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

14、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多选)A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9. (2010福建卷)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敬交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甘氨酸:GGG赖氨酸:AAA AAG谷氨酰胺:CAG CAA谷氨酸:GAA GAG丝氨酸:AGC丙氨酸:GCA天冬氨酸:AAUA处插入碱基对GCB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处缺失碱基对ATD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10. (2010新课标)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