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总结.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03973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道路勘测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道路勘测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道路勘测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道路勘测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总结.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勘测设计整理题型有填空、名词解释、选择、问答、计算 具体分值不知 个人整理,仅供参考1. 可出填空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 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 五种运输方式组成2)公路 按 功能 可划分为 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三类。按 行政管理属性 划分为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四类。 根据标准,将公路按 功能和适应交通量 分为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眼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道路设计控制的设计依据:设计车辆、设计速度、交通量3)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

2、类: 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汽车、铰接车4)城市道路网 的基本结构形式: 方格网式、环状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5)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 可以采用 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 (P24)6)平面线型三要素: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7)直线的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60Km/h 同六反二8)我国公路标准对各级公路超高规定 P369) 反映路线平面设计线形设计成果的主要 表格有 直线、曲线以转角表、导线点一览表、路线固定表等10)公路平面设计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1:20001:5000 , 城市道路平面图比例尺一般为 1:5001:100011)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设计线:地面线、设计线12)新建公路

3、的路基设计高程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 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 ; 二三级路 采用 路基设计边缘高程,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13)道路阻力是弹性轮胎变形和道路的不同类型及纵坡产生的地段,主要包括 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14)位于海拔2000m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四级公路、重丘区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15)最小坡长规定能够汽车以设计速度 915s 的行程为宜,在高速路上,9s可满足行车及几何线形布设的要求,在低俗路上取大值16)最小纵坡 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在 长路堑、低填方和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 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一般以不小于

4、0.5%为宜)17)竖曲线的最小半径的限制因素: 缓和冲击、行驶时间不过短、满足视距的要求驾驶员实现高(目高)=1.2m 物高=0.1m18)公路横断面组成:整体式断面,分离式断面 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部分,而分离式断面不包括中间带19)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20)四条及四条以上车道的道路应设置中间带,中间带 两条左侧邪恶路缘带 和 中央风格带 组成21)停车视距可分为以下几种: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22)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 P117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 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

5、应满足视距要求,其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措施的路段,可采用 停车视距23)横断面面积计算有 积距法 和 坐标法24)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 的长度之比 应设计成 1:1:11:2:1,并注意满足基本型曲线的几何条件:2B=A25)选线的方法、步骤: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具体定线26)路线按行经地带的部位可分为 沿河线、越岭线、山坡线、山脊线等。 沿河线的路线布局,主要是解决 河岸选择、高度选择、桥位选择 三个问题; 越岭线选线主要解决 垭口选择、过岭高程选择和垭口路线展现三个问题27)垭口两侧路线展现方式 越岭线的展线方式有: 自然展线、回头展

6、线、螺旋展线28)定线按工作对象的不同分为 纸上定线、现场定线和航测定线29)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的交通现象 分流 ;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的交通现象 合流 ; 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形式的交汇点 冲突点 ;设计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冲突点和合流点,尤其是减少或消灭冲突点30)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种交错点 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31)将交叉口设计成各具交通特点的形式,可归纳为 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及环形交叉 四类32)平面交叉的设计依据: 交叉口的设计速度、设计车辆、设计交通量、通行能力33)机动车交通组织管理的目的: 保证交叉口上车辆形式安全、通常,提

7、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常用的交通组织方法有: 设置专用车道,组织渠化交通,实行信号管制,调整交通组织34)交通岛 按其功能分为 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35)交叉立面设计方法: 特征断面法、高程图法36)立体交叉的组成: 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匝道端部(出入口、变速车道、辅助车道)立体交叉按相交道路的跨越方式分为 上跨式 和 下跨式 ;按立体交叉的交通功能 分 分离式立体交叉和 互通式立体交叉(部分互通式、完全互通式、环形立体交叉)37)我国目前通常采用的收费方式有:交零找费、入口领卡、出口验票等 准高速铁路、路段旅客列车设计速度为140km/h的铁路与道路 交叉时,也必须设置立体交

8、叉2.可出名词解释1)设计速度: 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到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2)交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其计量单位常用平均日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3)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4)道路建筑限界: 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由 净宽和净高两部分组成 高速、一二级 净高5.0 三四级4.5)5)圆曲线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 为车辆按设计速度安全行驶所规定的圆曲线半径最小值 一

9、般最小半径: 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的测量能保证其安全、舒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6)最大纵坡: 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条件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指标 理想最大纵坡: 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希望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 不限长度最大纵坡: 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情况下,持续以容许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7)坡长:纵断面相邻边坡点的桩号之差8)平均纵坡: 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的比值,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9)合成坡度: 指道路坡度和横度的矢量和10) 竖曲线

10、: 指在道路纵坡的边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作用是 为满足行车平顺、舒适及视距的需要 ,一般采用 二次抛物线 作为竖曲线11)爬坡车道: 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工慢速行驶的附加车道12)避险车道: 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13)路肩: 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肩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14) 路拱: 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横坡的拱起形状15)行车视距: 为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虽能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前方路面上障碍物或迎面而来,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路程16)S形曲线: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反向回

11、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17) 卵形曲线: 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18) C形曲线: 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相互形式19) 回头形曲线: 山区道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转角接近或大于180度,在主曲线和辅曲线的组合形式20)垭口: 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地形21) 螺旋展线: 当路线收到限制,需要在某抽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以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而采用的螺旋状展现方式22) 实地放线: 将纸上定线和纸上移线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量测和施工之用的作业过程 (常用的方法有 穿线交点法、直接交点法、坐标法)23)渠化交通: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

12、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24) 视距三角形: 有想到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25) 识别距离: 为暴增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的,这一距离称为 识别距离26)交织长度: 所谓交织是指两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分离的过程。 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形成交织,交织一次车道所行驶的距离,成为 交织距离27)匝道: 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形式的连接道3.可出问答1) 缓和曲线设置要考虑什么因素(4)1) 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 3)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 4)与圆曲线配合,

13、增加线形美观2) 圆曲线运用的条件 P37-38 3)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考虑的几方面因素(3)1. 旅客感觉舒适 2.超高渐变率适中 3.行驶时间不过短 4) 纵断面设计的方法步骤(8)1. 拉坡前的准备工作(收集有关设计资料: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平面设计成果,沿线地质资料等 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 2. 标注控制点位置 3. 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4. 对照标准若有问题进行调整,调整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值为原则 5. 根据调整后的直坡线,选择有控制作用的重点横断面,进行核对 6. 经调整后无误后即可定坡。定坡是逐断将直坡线的纵坡值、边坡点位置(桩号)和高程确

14、定 7. 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 8. 设计高程计算:有起点由纵坡连续推算边坡点设计高程、逐桩计算设计高程5) 加宽过渡段长度的设置方式1. 对手何忧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过渡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 2. 对不设缓和曲线,但设有超高过渡段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过渡段相同的长度 3. 既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过渡段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6) 超高过渡段设置方式无中间道路的超高过渡: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由中间道路的超高过渡: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7) 确定超高过渡段长度Lc时应注

15、意的问题 P106 (4)8) 横断面设计方法步骤 P118 (4)1. 在计算纸上绘制横断面地面线 (横断面的比例是1:200) 2. 从“路基设计表”中抄入“路基中心填挖高度”、“左高”、“右高”、“左宽”、“右宽”等数据 3. 根据现场调查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在需要设置各种支挡工程和防护工程的地方画出该工程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4. 根据综合断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等的位置和断面形式9)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4)1. 平面线形应直捷、流畅,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续 3. 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 4. 平面线应有足够的长度10)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P145 (4)1. 在视觉上能自然引导驾驶员的实现,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 保持线形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均衡 3. 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便于排水和行车安全 4. 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11) 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1. 直线与直坡线,直线与凹形竖曲线、直线与凸形竖曲线、平面线与直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