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冶锌工艺流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038421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法冶锌工艺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湿法冶锌工艺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湿法冶锌工艺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湿法冶锌工艺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湿法冶锌工艺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法冶锌工艺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法冶锌工艺流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湿法冶锌工艺流程 概述:湿法炼锌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炼锌方法,其产量占世界总锌产量的 85% 以上。近期世界新建和扩建的生产能力均采用湿法炼锌工艺。 湿法炼锌技术发展 很快,主要表现在: 硫化锌精矿的直接氧压浸出; 硫化锌精矿的常压富氧直接浸 出;设备大型化,高效化;浸出渣综合回收及无害化处理;工艺过程自动控制系 统等几个方面。湿法炼锌是用稀硫酸 (即废电解液 )浸出锌焙烧矿得硫酸锌溶液, 经净化后用电积的方法将锌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当前,湿法炼锌具有生产规模大、 能耗较低、劳动条件较好、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优点在工业上占主导地位, 锌总产量的 8085%来自湿法炼锌。锌焙砂的浸出湿法冶锌的

2、浸出是以稀硫酸溶液作为溶剂,控制适当的酸度、温度和压力条 件,将含锌物料(如锌焙砂、锌烟尘、锌氧化矿、锌浸出渣、硫化锌精矿等)中 的新华无溶解撑硫酸锌进入溶液, 不容固体形成残渣的过程。 浸出所得的混合矿 浆在经浓缩、过滤将溶液与残渣分离。锌焙砂浸出的原则工艺流程: 锌焙砂浸出是用稀硫酸溶液去溶解砂浸中的氧化锌。作为溶剂的硫酸溶液实 际上是来自锌电解车间的废电解液。锌焙砂浸出分为中心浸出和酸性浸出的两个阶段,常规浸出流程采用一段中 性浸出和一段酸性浸出或两端中性浸出的复浸出流程。 锌焙砂首先用来自酸性浸 出阶段的溶液进行中性浸出。 中性浸出实际是用锌焙砂来中和酸性浸出溶液中的 游离酸,控制一定

3、的酸度(Ph=5.25.4),用水解法除去溶解的杂质(主要是Fe Al、Si、As、Sb),得到的中心溶液经净化后送去电积回收锌。中性浸出仅有少部分 ZnO 溶解,锌的浸出率为 75%80%,因此浸出残渣中 还含有大量的锌,必须用含酸度较大的废电解液(含 100g/L 左右的游离酸)进 行二次酸性浸出。 酸性浸出的目的是使浸出渣中的锌尽可能完全溶解, 进一步提 高锌的浸出率;同时还要得到过滤性良好的矿浆,以利于下一步进行固液分离。 为避免大量杂质同时溶解,终点酸度一般控制在 H2SO4浓度为15g/L。经过两段浸出,锌的浸出率为 85%90%,渣中锌含量约为 20%。为了提高 锌的回收率,需采

4、用火法或湿法对浸出渣进行处理, 以回收其中的锌。火法一般 采用回转窑还原挥发法,得到 ZnO粉再用废电解液浸出。湿法主要采用热酸浸 出,就是将中性浸出渣进行高温高酸浸出, 在低酸中难以溶解的铁酸锌以及少量 其他尚未溶解的锌化物得到溶解,可进一步提高锌的浸出率。采用热酸浸出可使 整个湿法炼锌流程缩短,生产成本降低,并获得含贵金属的铅银渣,各种铁渣容 易过滤洗涤,但锌焙砂中的铁也大量溶解进入溶液中, 溶液中铁含量可达到20 40g/L湿法冶锌工艺流程锌焙砂各组分在浸出时的行为:A 锌的氧化物氧化锌是焙烧矿的主要成分,浸出时与口算作用,按一下反应进入溶液:ZnO + H2SO4 = ZnSO4 +

5、H2O 该反应是浸出过程中主要反应。硫酸锌很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溶解热,其溶解度随温度增高而增大。铁酸锌(ZnOFe2O3)在通常工业浸出条件下(温度为 333343K,终点酸度 为H2SO4 15g/L)锌的浸出率一般只有1%3%,这说明相当数量与铁结合的 锌扔保留在残渣中。采用高温高酸浸出,铁酸锌可按以下反应溶解:ZnO Fe2O3 + 4H2SO4 = ZnSO4 + Fe(SO4)3 + 4H2O 与此同时,大量的铁进入溶液。因此,采用此法时必须首先解决溶液除铁问题。硫化锌仅能在热硫酸中按如下反应溶解:ZnS + H2SO4 = ZnSO4 + H2S在浸出槽内,由于自由酸首先与 Zn

6、O 反应,故上面这个反应实际上意义很小。 硫化锌在实际浸出过程中基本不溶解而进入浸出渣中。B 铁的氧化物铁在锌焙烧矿中主要以高价氧化物 F62O3状态存在,也有少量的铁呈低价形态( Fe2O4、FeSO4)。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FeO在很稀的稀硫酸溶液中也会溶解,其反应为:FeO + H2SO4 = FeSO4 + H2OFe2O3不溶于稀硫酸溶液中。当浸出物料中有金属硫化物存在时,Fe2(SO4)3可被还原为FeSQ,其反映为:Fe2(SO4)3 + MeS = 2FeSO4 + MeSO4 + S当浸出时,焙烧矿中的铁有10%20%进入溶液,溶

7、液中存在 Fe2+和Fe3+两 种铁离子。硫酸锌溶液的净化在浸出过程中,进入溶液的大部分金属杂质随着浸出时的中和水解作用而从溶 液中除去, 但仍有一部分杂质残留在溶液中, 主要是铜、镉、钴,还有少量的铁、 砷、锑等。这些杂质的存在不仅对锌电解沉积过程造成极大的危害, 而且从综合 利用资源来说, 将它们分离出来也是完全必要的。 因此,浸出过程所得到的中性 浸出液,要进行净化。 所谓净化, 就是将浸出过滤后的中性上请液中的杂质除至 规定的限度以下,以提高其纯度,使之满足电解沉积时对新液的要求的过程。 根 据除钴方法的不同,浸出液净化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加锌粉除铜镉, 然后在有活化剂存在的条

8、件下除钴、 镍;另一类则是加锌粉除铜镉, 再加特殊药 剂与钴作用生成难溶固体除钴。 前者包括锌粉 锑盐净化法、锌粉 砒霜(砷盐) 净化法和合金锌粉法等;后者包括锌粉一黄药净化法、锌粉一B萘酚法等。流 程则一般有一段、二段、三段和四段之分,视溶液杂质含量而定。作业方式有间 断作业和连续作业。 连续净液的优点是生产率高, 易于实现自动化, 但操作控制 要求较高。硫酸锌浸出液的净化的基本原理 中性浸出得到的硫酸锌溶液中的杂质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铁、砷、锑、锗、 铝、硅酸。这类杂质在中性浸出过程中,控制好矿浆的 pH 值即可大部分除去。 第二类包括铜、镉、钴、镍;这类杂质则需向溶液中加入锌粉并分别加入

9、 Sb 盐、 As盐、Sn盐等有关添加剂使之发生置换反应沉淀除去,或者向溶液中加入特殊 试剂使之生成难溶性化合物沉淀除去。第三类杂质则包括氟、氯、镁、钙等的离 子成分。对于这一类杂质则需分别采用不同的净化方法使之除去。锌粉置换法净化硫酸锌溶液(1)锌粉置换法的一般原理 在金属盐的水溶液中,用一种较负电性的金属取代另一种较正电性金属的过 程叫做置换。例如用锌粉置换浸出液中的铜、镉、钴(用 Me 代),其反应为: Zn + MeSO4= ZnSO4 + Me从热力学的角度考虑,任何金属均可能按其在电动势序中的位置被更负电性 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锌的标准电势较负, 当加入硫酸锌溶液时, 便会与

10、较 正电性的金属属离子如 Cu2+、Cd2+等发生置换反应。置换的次序决定于在水溶 液中金属的还原电势次序。而置换除去的极限程度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电势差。 这种锌粉置换过程, 从电化学观点来说, 是微电池的电化反应过程。 根据原电池 的概念,置换金属的溶解即离子化为阳极过程; 而被置换金属的沉积为阴极过程。也就是说, 在与电解质溶液相接触的金属表面上, 进行着共轭的阴极和阳极电化 学反应。当较负电性的金属放入含更正电性金属离子的溶液中, 在金属与溶液之 间立即开始离子交换, 并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了被置换金属覆盖的表面区。 随着反 应的进行, 电子将由置换金属流向被置换金属的阴极区, 而在阳极区则是

11、金属的 离子化。用锌粉置换法净化硫酸锌溶液时, 在溶液中的铜、 镉、钴离子在锌粉表面析出 后作为阴极, 锌作为阳极, 形成 Cu-Zn、CdZn、Cd-Zn 微电池,锌就溶解, 铜、 镉、钴就被析出。 在阳极上金属锌变成离子而进入溶液, 并在金属锌上留下电子。 阴极上的电子则吸附溶液中的离子, 并使其还原成金属而析出。 不过,阴极 除上述反应外,还可能有析氢反应发生:- +O2 + 4e- + 4H+ = 2H2O+-2H+ + 2e- = H2a 氧的电位比锌浸出液中任何金属杂质的电位都较正,即氧都将优先在阴极上 还原。因此,在用锌粉置换的净液过程中,不应当有氧存在。这就要求锌粉置换 净液过

12、程连续化和不能用空气搅拌。b 除氧以外,其它金属杂质的离子就遇到一个与氢离子竞争放电的问题。为了 达到净液的目的, 就要设法使杂质金属离子优先放电析出, 而不使氢离子优先放 电析出。 为此,从热力学上讲, 必须使氢的电位变为较负, 这就要求 pH 值要高, 从动力学一来说,必须提高氢的析出超电压,而降低金属杂质的析出超电压。c 正电性的金属杂质如铜、砷、锑等,在任何情况下,它们都比氢优先在阴极 上放电析出,因此这类杂质很容易除去。d 负电性的金属杂质, 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电位为负但较锌为正的如镉、 钴、 镍等,为了使它们优先在阴极上放电析出,只要控制适当高的pH 值,不使氢优先放电即可除去

13、;另一类是电位比锌还要负的金属杂质如锰、铬、铝等,不管控 制多高的 pH 值,也不能用锌粉置换的方法除去。 此外,还需要指出一点,在 用锌粉置换的条件下,有析出砷化氢(H3As )的可能性,而且随着溶液酸度的 增加, pH 值下降,可能性就更大。(2) 锌粉置换法除铜镉从热力学分析,采用锌粉置换 Cu,Cd,Co,Ni 均可净化得很彻底,但在实 践中,采用锌粉置换净化 Cu, Cd比较容易,而净化除Co, Ni就并不是那么容 易。用理论量锌粉很容易沉淀除 Cu,用几倍于理论量的锌粉也可以使 Cd除去, 但是用大量的锌粉,甚至几百倍理论量的锌粉也难以将 Co除去至锌电积的要求。 Co难以除去的原

14、因,国内外较多的文献都解释为Co2+还原析出时具有高的超电压的缘故,同时还有一个反应速率的问题。 一般认为,锌粉置换除铜、镉受扩 散控制,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以改善传质条件, 提高净化效 果,同时也要注意某些副反应的发生。a锌粉的质量与用量 锌粉的纯度应该比较高,除了不应带入新的杂质外,还 应避免锌粉被氧化, 以避免增大锌粉的耗量。 从增大比表面以加速置换反应的观 点考虑, 锌粉粒度固然越小越好, 但如果粒度过小会导致其飘浮在溶液表面, 显 然也不利于锌粉的有效利用。 如果一次加锌粉同时沉积铜和镉, 锌粉粒度一般为 0.150.07mm;如果按两段分别沉积铜和镉,则可先用较

15、粗的锌粉沉积铜,再用 较细的锌粉沉积镉。对铜的沉积而言,锌粉用量约为理论量的1.21.5倍便足够了,但对镉来说,为了有效防止镉的复溶,需增加锌粉用量至理论量的36 倍。当然,锌粉用量还与溶液成分、锌粉纯度与粒度有关,纯度低和粒度粗的锌粉, 其消耗量显然要大些。b搅拌速度 置换过程是在搅拌槽中进行,提高搅拌速度以强化扩散传质对加 速置换反应显然是有利的。从这一点出发,流态化床净化技术具有优越性。c 温度 提高温度既有利于置换反应的加速,也会增进锌粉的溶解和镉的复 溶,一般以控制6070 C为宜。对镉的置换来说,由于镉在 4055 E之间存在 同素异形体的转变,当温度过高时会促使镉的复溶,工艺上一

16、般控制在5060C 之间。d浸出液成分 浸出液的浓度低些固然有利于锌粉表面 Zn2+的扩散传质,但如 果浓度过低则因为增大了锌与氢之间的电势差而有利于H2的析出,从而导致锌粉消耗量的增大,故锌浓度一般以150180g/L较为合适。溶液的PH值越低越 有利于H2的析出,但会增大锌粉无益耗损和镉的复溶。在锌粉用量为理论量的 3倍时,要使溶液残余的铜和镉符合要求,溶液的PH 值应维持在 3 以上。如果溶液含铜高而需要优先沉积铜保留镉,则宜将中性浸出液酸化至含H2SO40.1 0.2g/L,以便活化锌表面,促进铜的沉积。e预防副反应的发生前已述及,溶液中的砷和锑在置换过程中尤其在酸度较 高的情况下,可能会析出极毒气体 AsH3和SbH3,因此,应尽可能在中性浸出时 将砷和锑沉淀完全。 另外,研究结果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