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曹刿论战》教案(一)[1].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032067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曹刿论战》教案(一)[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曹刿论战》教案(一)[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曹刿论战》教案(一)[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曹刿论战》教案(一)[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曹刿论战》教案(一)[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曹刿论战》教案(一)[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曹刿论战》教案(一)[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曹刿论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3.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4.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教学重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

2、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主学习,相互交流1.左传简介。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3、、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3.关于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

4、(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部)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之后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课前搜集资料)三、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1.听范读,注意字音、节奏。(1)学生展示标注的易错字音,教师补充。曹刿(u) 又何间焉(jin) 肉食者鄙(b)弗敢加也(f) 小惠未遍(bin) 小信未孚(f)公与之乘(chn)战于长勺(sho) 下视其辙(zh) 夫战(f )登轼而望(sh)牺牲玉帛(b)彼竭

5、我盈(ji)(yn)望其旗靡(m) ()学生有感情试读课文,教师根据情况纠正语调。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学生推选学生展示朗读,其余同学点评。4.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自主完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若还有问题,全班交流解疑。教师指导归纳:(一)重点实词(1)齐师伐我(伐:攻打。) (2)衣食所安(安:安身。

6、)(3)弗敢专也(专:独自享用。)(4)民弗从也(从:跟从。)(5)弗敢加也,必以信(加:虚夸,夸大。信:实情。)(6)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7)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8)战则请从(从:跟随。)(9)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10)公问其故(故:缘故,原因。)(11)难测也(测:推测、估计。)(12)彼竭我盈(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二)重点虚词(1)之小大之狱(助词,的 ) 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2)焉又何间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惧有伏焉(兼词,于此,在那里。)(3)以何以战(凭,靠) 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 可以一战(凭)(4)其其

7、乡人曰(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三)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3)忠之属也(忠: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4)公与之乘(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5)下视其辙(下:名词作动词,下车。)(6)齐师败绩(败:名词用作动词,大败。)(四)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 (古义:军队;今义:老师。)(2)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 (3)肉食者鄙(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轻视,看不起。)(4)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

8、、猪等;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5)衣食所安(古义:安身;今义:安稳)(6)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夸大;今义:增加) (7)必以信(古义:实情;今义:诚信)(8)小大之狱 (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 (9)必以情(古义:诚,诚实,这里指诚心;今义:感情)(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忠心)(11)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福)(五)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故克之(所以)(2)从 民弗从也( 听从,服从 ) 战则请从(跟从)(3)见曹刿请见 (接见) 乃入见 (拜见 ) (4)信必以信 ( 实

9、情 ) 小信未孚 ( 信用 )(5)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允许)(6)何何以战(什么) 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六)特殊句式(1)倒装句何以战(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战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于长勺战”。)(2)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3)省略句可以(之)一战。 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七)重点句子的翻译(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文: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文: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3)小大之狱

10、,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我看到他们的战车轮迹混乱,望到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5.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出示习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又何间焉(间:参与。) 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小信未孚(孚:使信服。)必以情(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再而衰(再:第二次。)望其旗靡(靡:倒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

11、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四、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 2.(教师提示)该同学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情节,试以事件发展过程为序概括情节,如何? 明确:战前论战战争过程战后评战五、研习课文 师生共同研习第一段。 1.学生齐读第一段。 2.学生讨论交流本段中的难词难句,教师适时点拨,解答学生疑问。 3.选一学生翻译第一段,其余同学评点,指出错误、不足。 教师提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 多媒体显示:重点实词:间、信、孚、福 古今异义词:鄙、牺牲、狱、可以 关于“

12、肉食者”: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的官员,此处借指有权位的人。 4.内容梳理 (1)阅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明确: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第二层(从“问”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

13、,但他“位卑未敢忘国忧”。(3)曹刿为什么要“请见”鲁庄公?明确:这是一场齐国发动的恃强凌弱的战争,鲁国并无充分的准备,而庄公却决定立即迎战,这时形势十分危急。 (4)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明确:衬托曹刿的爱国。(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深谋远虑。一句“肉食者鄙”,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弊端;而“未能远谋”不仅是对自己深谋远虑的充分肯定,而“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6)“何以战”是个宾语前置的句子,这句话引出了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

14、做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鲁庄公曹刿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惠未循,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7)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六、背诵课文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尝试背诵课文。自背、同桌互背。七、达标测试见当堂达标题(一)10分钟完成并订正。八、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20 曹刿论战左传战前论战战争过程战后评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