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E J 2064-98中文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103113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AE J 2064-98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SAE J 2064-98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SAE J 2064-98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SAE J 2064-98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SAE J 2064-98中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AE J 2064-98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AE J 2064-98中文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SAE J 2064-98 R-134a 制冷剂汽车空调软管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冷却剂委员会R-134a分委员会的报告2000年12月25日1范围本SAE标准适用于预定用在汽车空调系统中输送液体或气态制冷剂R-134a的软管和软管总成。软管应设计得尽可能减少R-134a的渗透及对空调系统的污染,并可在-30+125温度范围使用。具体的细节应由用户和供货方商定。软管总成的制造商有责任确认总成满足标准规定的可接受的条款。标记“J2064”的软管意味着已被实验和应用,且满足SAE J2064的要求。2引用标准2.1 有关文件下列版物在本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构成本规范的一部分。2.1.1 ASTM出版物

2、可从ASTM查得,地址:100 Barr Harbor Drive, West Conshohocken, PA 19428-2959ASTM D 380橡胶软管实验方法3制造3.1 规定标准尺寸在表一的第一栏目中给出表一换算系数软管规格mm(in)软管平均内径mm(in)g/day乘以所示系数得kg/m2/yg/day乘以所示系数得lb/ft2/y8(5/16)8.1(0.320)13.4522.74610(13/32)10.6(0.418)10.2802.10213(1/2)13.0(0.510)8.3821.72316(5/8)16.1(0.635)6.7681.38419(3/4)19

3、.4(0.765)5.6171.1493.2 型别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型别。3.2.1A型织物增强的弹性体软管这种软管应有适当的无缝合成弹性体内胶层,增强层应由与内胶层和外胶层粘合的纺织纱线、帘线或织物组成,外胶层应为耐热和耐臭氧的合成弹性体。3.2.2B型钢丝增强的弹性体软管这种软管应有适当的无缝合成弹性体内胶层,增强层应由与弹性体内胶层相粘合的钢丝组成,外覆层应由合成弹性体胶液浸渍的耐热织物纱线组成。3.2.3C型织物增强的带有屏蔽层的软管这种软管在弹性体内胶层之间有适当的热塑性材料的屏蔽层,增强层应由与内胶层与外胶层粘合的纺织纱线、帘布或织物组成,外胶层为耐热和耐臭氧的合成弹性体。3.2.

4、4D型织物增强的弹性体外覆的热塑性软管这种软管应有适当的热塑性内层,增强层应由与内层和外覆层粘合的纺织纱线、帘线或织物组成,外胶层应为耐热和耐臭氧的合成弹性体。3.2.5E型织物增强的带有内衬层的软管这种软管应有镶衬在弹性体内胶层内壁的热塑性内衬层,增强层应由与内胶层和外胶层粘合的纺织纱线、帘线或织物组成。外胶层应为耐热和耐臭氧的合成弹性体。3.2.6F型带有热塑性内衬层和屏蔽层的软管这种软管应有热塑性内衬层,并在弹性体内胶层之间有热塑性屏蔽层,增强层应由与内胶层和外胶层粘合的纺织纱线、帘线或织物组成,外胶层应为耐热和耐臭氧的合成弹性体。3.3 湿气渗入软管的类别类不大于0.039g/cm2/

5、y 类不大于0.111 g/cm2/y4软管标识软管应标以SAE编号,型别、级别和用英寸和或公制毫米来表示的内径规格,以及软管制造商的代号标记。这一标记应标在软管的外胶表面上,间隔不大于380mm。4.1 软管总成软管总成可以由制造商或其客户代理人或使用者生产。在制冷剂软管上永久的固定接头需要特殊的总成设备,由一家制造商提供的软管未必适用于别的制造商提供的管接头。同样,不同的制造商的总成设备未必通用。5试验凡适用时,应按照现行版本的ASTM D 380所述的试验程序进行试验。5.1 试验条件试验室温应保持在232。试验前试验软管或软管总成应在试验室温度下稳定24小时。5.2 渗透试验5.2.1

6、 试样107cm长的试样试样总共有四根带有管接头的软管总成。软管在管接头之间外露的长度为1071.2cm。其中三根带有管接头的软管总成用于测定在特定温度下透过软管的渗透率,第四根带有管接头封堵的软管总成用于作对比软管。每根软管总成的一端应装有带盖的充注阀,另一端连接在试验罐上(任选)或用堵头封堵。若使用实验罐,每个罐的内容量为51025cm3,且最小爆破压力为8.6MPa。5.2.2 充注程序和初始重量带有管接头的软管总成应在充注前称重并加以记录,精确到0.01g,以便确定初始重量。试样(对比试样不充注)充入制冷剂量为总成内容积的70%3%,然后再称重。为了易于充注建议将试样抽真空和冷却。5.

7、2.3 暴露温度试验温度为802。5.2.4 确立恒定损失率在温度暴露的前24h小时后称量试样重量,然后继续进行温度暴露并定期(最少24h)称重。应进行净重量损失(g)计算,净重量损失等于充注试样重量损失减去对比试样的重量损失。净重量损失应连续记录,直到达到稳定状态为止。当最后四次计算读数在最低读数的10%范围内时或者25天以后(以最先达到的为准)即为达到稳定状态。 这不应是批交货试验,批交货试验应由卖方与用户商定。5.2.5 损失率的计算充注试样在前24h小时内损失不超过40g。每一根试样的渗透率计算如下: a先达到最低读数10%范围的试样建立107cm长试样稳定状态净损失(g/day)的梯

8、度,乘以表一所列出的系数得渗透率。 b试验25天的试样用于计算试样渗透率的稳定称量期应为最后5天或7天,处于稳定期的试样应称重5次,每次间隔至少24h。稳定期的全部重量损失除以稳定期的天数,再乘以表1中所列系数即得渗透率。 在温度暴露试验结束时,剩余的制冷剂应至少是初始注量的50%,试验结束时,应将每一根试样中的制冷剂排放到适当的回收容器中。5.2.6 验收测定带有管接头的软管总成的制冷剂渗透率,A和B型不应大于29kg/m2/y,C、D、E和F型不应大于9.7kg/m2/y。5.3 管接头完整性总成制造厂负责确定A型和规定软管制造商的软管材料与接头组合后满足下列规定的验收标准。试验方案1或试

9、验方案2任选。5.3.1 试样6根带有管接头的总成件外露软管长度为763mm,且有568mm长的直管。一端用适当的连接头连接到总成件的一端管接头上,另一端封住(可用捏焊法)。所有总成件连接到内容积为126025cm3的试验罐上,并配有一个充注阀。5.3.2 试验程序5.3.2.1 充注向试验罐系统注入与R-134a相溶的润滑油,充注量为总成内容积的一半。将罐抽真空,加入1031gR-134a并且记录最初重量。检查所有的连接件,确保不出现R-134a向外泄露。这次称重和以后所有的称重都在1829下进行,精确到0.01g。对于规格不是上述的试验罐,必须计算软管总成的内容积,R-134a充注克数应等

10、于系统容积(cm3)0.0783g/m3(在125和2.07MPa下气态R-134a密度常数)。充注后晃动总成系统以确保与润滑剂混合和湿润所有内表面。5.3.2.2 暴露试验将试验罐系统调定方位,使罐的轴线与水平线成42的夹角,以确保液体始终排流进试验接头总成中。试验方案1包括四个暴露时间间隔;试验方案2包括六个暴露时间间隔。每个间隔都要进行泄露评定,并且进行可能的补充充注再进行下一段暴露。 试验方案1按先后顺序进行的四个暴露时间间隔如下:a暴露间隔1在1252温度和罐压2.07MPa下96小时。b暴露间隔2在定时器控制的箱中从-30到125热循环48小时,箱温每4小时改变一次,温度改变后试验

11、罐应在3小时内达到预定温度。c暴露间隔3在1252温度和罐压2.07MPa下96小时。d暴露间隔4在定时器控制的箱中从-30到125热循环48小时,箱温每4小时改变一次,温度改变后试验罐应在3小时内达到预定温度。试验方案2按先后顺序进行的六个暴露时间间隔如下:a暴露间隔1在1212温度和罐压2.0MPa下96小时。b暴露间隔2在定时器控制的箱中从-29到121热循环48小时,箱温每4小时改变一次,温度改变后试验罐应在3小时内达到预定温度。c暴露间隔3在1212温度和罐压2.0MPa下96小时。d暴露间隔4在定时器控制的箱中从-29到121热循环48小时,箱温每4小时改变一次,温度改变后试验罐应

12、在3小时内达到预定温度。e暴露间隔5在1212温度和罐压2.0MPa下96小时。f暴露间隔6在定时器控制的箱中从-29到121热循环48小时,箱温每4小时改变一次,温度改变后试验罐应在3小时内达到预定温度。5.3.2.3 泄露评定每一次暴露间隔之后,等试验罐系统达到室温1829时,就应进行如下的评定: a称量并记录每个间隔的重量(g)损失。 b如果损失量超过7g,停止试验。c对试验罐上的带有管接头的软管总成进行弯曲15的屈扰试验。在一个软管总成上的两个互相垂直面的每个面上,在约10秒内弯曲10次,立即对每一管接头作如下的泄露评定: (1)听是否有嘶嘶声(充注泄露)。 (2)看是否有流体泄露。d

13、屈扰试验后重新称重,如果重量与初始重量差小于4g,则继续进行下一个暴露周期试验;如果不是这样,则应重新充注到初始重量,再继续进行试验。将重量与初始重量之差保持在4g之内,能确保试验罐系统R-134a重新起动压力在125下不小于2.0MPa。5.3.3 验收测定 a适用于六个试验罐系统(十二个管接头)。 b按试验方案1或2测定的每个试验罐(两个管接头)的最大重量损失应不超过10g; c所有周期后的屈扰评定应在软管总成的任何部位都没有嘶嘶声或可见的油泄露。5.4 老化试验软管在1252下老化168h后,按规定进行试验时,应不出现龟裂或其它破裂现象。所用芯轴直径应为软管公称外径的8倍,试验软管自由长

14、度不小于300mm,不大于1000mm。5.4.1 程序两端加盖在软管总成应抽真空,充入一个大气压的制冷剂或氮气,然后再将其盘绕在规定直径的芯轴上。在规定温度的循环空气烘箱中放置规定的时间。从烘箱中取出后将其冷却到室温,然后松开,使之成直的状态,只对外露的软管进行检查,看是否有肉眼可见的内外裂纹。5.5 低温试验当按规定进行试验时,软管应不出现龟裂或其它破裂迹象。用于软管的芯轴直径应为软管公称外径的8倍,试验软管总成软管自由长度用不小于600mm,不大于1000mm。5.5.1 程序在室温下试验软管总成注入70%容量的制冷剂R-134a,为了方便起见,可把软管总成和制冷剂R-134a冷却到R-134a沸点以下,这样使R-134a可以液体状态进行处理。将充有制冷剂的软管总成置于702的空气烘箱中48h后取出并使其冷却到室温。将呈平直状态的软管总成与规定的芯轴一起在-30低温箱中放置24h。低温箱应能使低温干燥的空气或空气与二氧化碳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