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考命题的若干制约性意见 .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030432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考命题的若干制约性意见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中考命题的若干制约性意见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中考命题的若干制约性意见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中考命题的若干制约性意见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中考命题的若干制约性意见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中考命题的若干制约性意见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考命题的若干制约性意见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中考命题的若干制约性意见说明:本意见以中考命题为切入点,旨在引导教学回归课程标准所规范的应有教学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平时教学中因随意拓展而影响物理教学本来价值、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现象。理解时应当注意:本意见的实质性意图只是控制不必要的难题,其中涉及教材内容的只是把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而不存在教与不教的问题。一、总体要求1关于苏科版教材的“生活物理社会”和 “信息库”栏目内容是否列入考查范围的问题。由于这两个栏目相对教材主干内容具有链接性和扩展性,把握原则是:其中符合课标要求的内容可以作为命题背景素材,超出课标要求的知识不作考查要求。如八年级上册P.1011“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1)

2、“能量”概念虽在当节教学时段只作为链接,但最终应作理解要求;(2)有关说明声能的两个例子例1所涉及的椭球形面镜不作知识性要求2关于教材中的实验、活动和综合实验活动,从加强实验的角度出发,有如下的要求:(1)有一些活动,为重要的学生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用弹簧测力计验证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等。对这些实验不仅有过程的要求,还有合适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的知识要求。(2)有些活动是以教师的演示实验

3、为主的,对学生有观察现象,以及与知识相联系的要求。(3)有些随堂和课外的小实验和小型探究活动,重在通过这些活动获取感性认识、体验探究过程,不要求关注过程细节和技能。(4)综合实践活动为小组选做的课题训练,其开放度较大,可作为平时的考核要求,某些符合课标要求的内容可以作为阅读性试题的背景素材。(二)教材各章列举1声现象(1)由水波引入波动、由弹簧纵波引入疏密波,仅作为形象地认识声波,不要求解释声波是纵波,更不要扩展到横波及其比较。(2)不要求记忆男人、女人讲话、歌唱声音的具体频率值及频率范围;不要求记忆可听声、超声、次声的频率范围。(3)不讨论“运用音调、音色判别物品好坏、优劣”等似是而非的问题

4、。(4)在联系乐器发声的实际时,不要求学生记住音调变化与发声体变化的具体关系。2物态变化(1)不讨论温度计构造及材料对测量精度影响的问题。(2)不要求对刻度不准的温度计进行有关计算。3光现象(1)不要求记忆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不要求记忆物体颜色与反射光和透过光的颜色的关系。(2)只要求作一个发光点对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3)不讨论潜望镜成像的正、倒以及与观察者的距离问题。4光的折射 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别,不得采用“手摸”的方法。(2)不要求作有关透镜成像的光路图。(3)常识性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教材中“活动4.7”仅作为观察活动体验,不具体讨论透镜组合成像的问题。

5、5物体的运动(1)可适当涉及常用的“特殊测量”的简单问题,但不对操作细节作严格要求。(2)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原则上维持教材中例、习题的水平,不再扩展更繁难的计算(如不要求计算追击问题)。6物质的物理属性(1)根据定义测量物体的密度,可适当扩展到测量液体密度,如测量盐水、牛奶的密度等,但不要求过分讨论操作细节对精度的影响。(2)不要求计算繁难的“含量问题”和“合金配方问题”。(3)能分辨常见物质、初中范围涉及到的物理属性,不单独考查当前学生缺少认知背景、仅依赖记忆的物理属性。7从粒子到宇宙(1)不要求记忆有关微观量和宏观量的数量级或尺度关系,如分子直径的数量级、天文单位和光年与米的关系

6、,不要求作相关计算。(2)不要求记住当前不能理解的有关专业名词,如“大爆炸学说”、谱线“红移”等。8力(1)只要求了解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定性关系,不要求介绍“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外力成正比”。(2)了解重心作为重力作用点的含义,但不作深入讨论,不涉及复杂物体的重心问题。9压强和浮力(1)不要求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2)不要求对托里拆利实验作深入分析。(3)要求了解沸点与液面气压有关。(4)不要求知道大气压随季节、天气变化的规律。(5)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解释简单的现象,不要求对类似教材“生活物理社会” 栏目中“乒乓球”、“纸筒”等复杂问题的细节分析。(6)由阿基米德原理推出的

7、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与阿基米德原理的关系,不要求用它进行有关浮力的繁难计算。10力与运动(1)不涉及“合力”的概念。(2)不要求辨别物体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1简单机械和功F图1F图2(1)能对有明显转动轴、且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问题进行分析与简单计算,不要求对多个因素同时变化、结论有多种可能的动态平衡问题进行分析。(2)不要求掌握“动滑轮作为费力机械使用”的情况(如图1),不要求掌握“滑轮组水平放置”的有关计算(如图2)。(3)有关滑轮组的计算(比如与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关的计算),其组成滑轮组的滑轮个数不超过两个。(4)关于教材中活动11.5 “探究斜面”的问题:仅作为引入功的

8、概念、说明不存在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的例子,知道斜面是省力机械,不要引申出理想斜面的公式;综合复习时,机械效率的问题可以结合斜面的简单情况,但不涉及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斜面倾斜度等复杂情况的讨论。(5)“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合机械问题,只涉及两种机械组合的简单情况,只要求用实验的方法求得组合机械的效率;不涉及组合机械效率与单个机械效率关系的计算。12机械能和内能(1)不要求记忆物质“比热容”和燃料“热值”的具体数值。(2)可以进行“热传递的热量公式”和“燃料完全燃烧的热量公式”的简单综合计算。(3)不涉及“热平衡方程”的有关计算。(4)了解热机(以汽油机为例)工作循环的主要特点与功能,不要求说

9、明热机工作循环的细节,不要求对做功冲程中燃气做功的定量计算。1315电路初探、欧姆定律、电功和电热(1)不要求知道“电阻定律”。(2)电流表、电压表均视为理想电表,不讨论与电表内阻有关的测量误差问题。(3)能根据并联电路特点,结合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公式、电热公式,分析与计算简单的并联电路问题。(4)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连接,不出现图3中的几种情况。AV图3甲乙丙(5)不涉及“混联电路”的分析计算。(6)不涉及输电线电压降的计算。(7)不涉及非纯电阻电路(比如电动机电功和电热关系)的有关计算。(8)不要求进行繁难的电路计算,例如电路涉及多种变化、需根据多种变化列方程或方程组进行复杂数学计算的

10、问题(比较直接、简单的除外)。1617电磁转换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1)不要求知道“磁感线不相交”的道理。(2)不要求理解磁化机理。(3)不要求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直导线的磁场问题。(4)不要求连接复杂的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5)不要求判断通电导体所受磁场力方向与磁场、电流方向的具体关系。(6)不要求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与磁感线、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的具体关系。(7)在给出公式的条件下,能知道电磁波的波长与波速、频率的关系及简单计算。18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要求能在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广泛意义上认识效率问题,能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2)不要求辨别有关能量转化或转移的“可逆”和“不可逆”问题。(3)不要求对“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进行精确的语言表述,只要求能对最常见的能源进行实际区别。(4)不要求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不要求知道核反应堆的构造和原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