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6.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029958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6.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批注式阅读鉴赏经典美文。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作者微妙的心境。3.学习作者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精神。【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写法。【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情感,学习作者精神。【教学流程】激趣导入用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中,对记承天寺夜游的评价导入教学。导入语:“同学们,著名作家、学者梁衡先生有这样一段话,他说: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同学们,这段话是梁衡先生对记承天诗夜游

2、和湖心亭看雪的高度评价。他为什么称记承天诗夜游为精品呢?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美文,找到答案。(屏显)(板书记承天寺庙夜游)明确目标:(屏显)1.学习运用批注式阅读鉴赏经典美文。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作者微妙的心境。3.学习作者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精神。深情朗读 教师:同学们,美文要美美的朗读,首先请男同学齐读课文,要读出文言文的味道。1、男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点评 2.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一、交流分享批注成果品出文章的精彩(屏显)教师导语:1、记承天寺夜游被誉为古典作品中的“精品”,在老师看来这是因为它有着精练的词语、精美的句子、精致的结构、精妙的写法等等。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对课文进行

3、批注式阅读,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将自己做的批注和其它同学交流分享,2分钟后老师请同学来展示批注成果。 (小组交流2分钟后发言)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点评。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赏析了文章的词语和句子,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呢? (屏显) 教师归纳,板书二、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悟出作者的情感 (屏显)(1)同学们,作家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表情达意,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文章抒情性的语句。(2)请同学们对比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感觉有何不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屏显)夜有月,处处有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屏显)(3)教师小结:原

4、句是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与后面的语气词“耳”构成感叹语气,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4)苏轼究竟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你觉得哪个字最能表达苏轼的感情?学生:(闲人)教师:同学们,(屏显)元丰二年,苏轼因被人指出用诗歌诽谤新法,于是他的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经过130天的牢狱之灾后,被流放到湖北的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词人与我们相隔久远,我们无法和他直面交流理解他的心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词人当时的的诗文,或许可以揣摩作者当时的心境。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词人写的几首词。(屏显)补充2)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

5、,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首词作于元丰3年,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屏显)补充3)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作于元丰5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词人于天地之中顿生达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怀一笑,驰骋于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中,表达作者的旷达,洒脱情怀。(屏显)补充4)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诗大概作于元丰6年,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

6、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6)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老师补充的资料,以及前面叙事、写景理解作者在“闲人”二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小组继续合作讨论。(屏显)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板书: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来看,作者赋予“闲情”二字的情感是复杂的,是微妙的。总之这个“闲人”让人觉得意味深长,余韵悠悠。教师归纳。 贬谪的悲凉板书抒情: 闲人 逆境的自嘲 精神的旷达三、学习作者的精神(屏显)人生是伴随着风雨和阳光、挫折和成功成长,并最终在遗憾中老去的。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该怎么办呢?我想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后一定有自己的感悟和启发。下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用1分钟理清思路。 学生回答后

7、,教师小结:学完这篇文章后,同学们看来都很有启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看来做我们老师的人不仅仅是与我们同行的人,苏轼这位900多年前的古人依然可以做我们的老师,他们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思想和精神仍然可以指导我们前行。四、小结: 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屏显)“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屏显)教师:同学们,苏轼在黄州消沉了自己,但是他在与黄州所进行的那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中,他也成就了自己,也让后人赞颂了自己,敬仰了自己。逆境不可怕,只要我们拿出“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旷达,我们依然可以成就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