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发展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02851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科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科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科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科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发展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发展规划(五年)一、学科概况学科名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是否为重点学科是否涵盖的相关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空调、热能动力、安全工程学科所在院(系)环境工程系学科带头人姓名性别职称、职务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韦新东 白莉冉春雨男 女 男教授 教授 教授建筑物理环境研究 室内环境控制与检测 建筑环境控制系统节能研究人员构成教师19名教授5名 副教授7名讲师7名教辅高级2名、中级2名、初级名、其他名进修生在读硕士 2名、在读博士 4名研究生硕士学位6名、博士学位2名所在学科总面积912 m2科研实验室面积m2教学实验室面积m2仪器设备总投入60万元其中:科研万元、教学万元二、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及

2、我校该学科的现状1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当前研究的热点及前沿。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进步的重要意义本学科是在99年全国专业调整后,将原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燃气热能工程专业整 合成为现在的具有更深厚基础理论、更广阔专业拓展方向的应用技术学科。本学科是在多年 来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形成的稳定且富有成果和经验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基础学 科。同时也是目前建筑技术科学领域中广受重视和有重要意义的学科。“节能、环保”与“绿色建筑”是本学科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舒适、便捷、安全、 健康、环保、节能的建筑,是实施建筑环境与设备学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也是本 学科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何

3、解决建筑物理环境的舒适性、健康性与相应的控制保证系统能耗以及环境保护之间 的矛盾。如何解决建筑物理环境方面,由于大量使用合成材料作为建筑物内部装修和保温, 并一味追求节能而减少风量出现的“病态建筑”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有着重 要意义。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也使人们认识到在这种低水平建筑物理环境污染下的潜在危险, 以及在这种环境下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有害影响。所以,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起因和 机理,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为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建筑物理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也是本学科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2我校本学科的实际水平、学术地位及与同类学科比的优势和主要差距我校在本学科研究领域

4、中,无论在师资队伍、科研成果、教研成果等各方面均具有 省内领先水平。一些主要研究方向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我院多位教 师具有相关学科省级学会的学术兼职。在本学科领域与同类学科相比我校在建筑环境及其控制技术方向和建筑物理环境及 其控制技术方向具有明显优势。建筑环境及其控制技术的特色是研究满足和保证舒适健康建筑物理环境的条件下, 如何使建筑物理环境的控制系统达到既节能又环保的目标,研究方法上采用理论与实际 应用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工程应用,以工程实用技术改造、新技术、清洁能源、余热应 用为主,理论模拟计算分析为辅;以严寒地区冬季建筑物理环境及其控制技术研究为主, 夏季建筑物理环境及其控

5、制技术研究为辅,以体现和突出为当地建筑行业的发展服务的 地缘特色。建筑物理环境及其控制技术是研究关于室内环境与房间内人员的舒适感觉和健康的 关系。以往人们关注的是室内温度的控制与检测,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通讯设备、电子 办公设备及电子网络设备所造成的电磁、辐射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同时室内的声音、 光线环境也是影响人的舒适及健康的因素。如何控制、检测及合理评价室内环境,分析 影响人们舒适性及健康的物理参数及评价指标已成为一个新兴的课题,我校在此学科领 域已展开一定的研究。由于资金、设备、场地等诸多原因的限制,一些在研项目和即将展开的项目研究还 不能进入实质性的实际应用阶段,科研力量得不到充分发挥,

6、急需大量投资改善科研条 件,尽量减小此方面和相关院校的差距。三、建设内容一、五年建设总目标和基本任务(从科学研究、教学质量、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情报 建设等方面扼要、全面概述)严格按照国家教委工科专业目录关于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加大教改力度,改造和 拓宽现有专业,适当增设新专业。坚持贯彻“精品加特色”的办学理念,培养出基本功扎实、 专业精深、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5年内承担科研项目、发表文章、出版 专著或教材数量翻一翻。加大科学研究投入力度,力争2005年供热、供燃气、通风空调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 予权,招收硕士生10名左右。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学院和我系制定的各种教

7、学管理条理,低年级以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 水平考试为突破,带动基础课程的学习;高年级以考研为突破口,带动各门专业课的学习。加 强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实习基地、毕业设计的实用性、及学生就业分配的改革。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历水平、科研能力、英语教学能力。力争5年内35岁以下教师 具有硕士学位,45岁以下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扩大实验室面积,进行实验设备的更新改造,5年内使实验面积、设备总投资、设备总数 翻两翻。同时扩大图书馆专业藏书数量,增加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专业研究前沿的新资 料。二、学科调整设想(指基础与基础、基础与临床多学科重组计划)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大力推动学科改造与融合。增加基础课和专

8、业基础课学时,适当 整合专业课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基础理论水平,扩大专业覆盖面,使学生具备综合素质, 具备一定科研、设计、施工组织和管理能力。加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申硕工作,加强专 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省级优秀课程建设。强化安全专业更适合于建筑安全领域的特色。发挥学科联系优势,树立整体观念,相互支持,相互协作,促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 发展。三、科学研究(1)拟达到的目标(从研究水平、研究成果、学术地位、科研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叙述)本学科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7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 共4部发表学术论文共106篇。力争5年内在国家核心期刊上每年发表文章100篇,在一 般刊物上每年发

9、表文章100篇。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经过继续努 力深入开展此项研究,力争使此项研究成果在35年内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制定实验 室建设规划,建立多层次实验室,增强实验室专业应用功能。(2) 主要研究方向、内容、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对经济、社会、科技进步的意义。建筑环境及其控制技术方向,在多种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并有2 名主要研究成员分别赴日本、徳国从事研究和学习。目前,本研究小组的一些研究成果已 在本省内应用推广,节能和环保效果较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建筑物理环境及其控制技术方向,室内环境直接关系到房间内人员的舒适感觉和健康。 以往人们关注的

10、是室内温度的控制与检测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通讯设备、电子办公设备及 电子网络设备所造成的电磁、辐射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同时室内的声音、光线环境也是 影响人的舒适及健康的因素。如何控制、检测及合理评价室内环境,分析影响人们舒适性 及健康的物理参数及评价指标将成为一个新兴的课题及研究领域。(3) 有望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指研究热点和前沿研究领域)及其对经济、社会、科技进步 的意义。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污水能进行热泵研究,燃气负荷预测研究,分时供 暖节能研究,燃气空调应用研究等方向均为当前国内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具有极强的社 会、经济和环境效益。(4)科研实验室建设新建科研实验室名称目的安全工

11、程实验室安全工程专业试验教学、科研建筑环境测试实验室建筑环境专业试验教学、科研完善科研实验室污水热泵实验室建筑环境专业试验教学、科研暖通空调实验室建筑环境专业试验教学、科研拟购置的关 键仪器设备名称数 量价格理由超声波测厚仪13400管道保温热工性能研究超声波探伤仪1壬101815管道探伤全自动石油产品 闪点燃点测定仪124800燃气、燃油闪点精密电脑量热仪123000热测量(5)开展研究所需的 其他重要条件实验室面积,协作企业四、队伍建设(1)人才引进、结构调整计划(分年度制定)加快人才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现我专业4人在外就读博士生,力争3年回来服 务。另有3人就读硕士生3年内均可回来工

12、作。米取积极有效措施,5年内,通过各种渠 道引入23名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设计院经验的中青年教师:20042005年度2名硕士, 20052007年均2名硕士或博士。(2)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在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业务骨干)及措施加快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学术,教学骨干梯次建设,我专业有 5名教授组成老、中、 青搭配的学科梯队,使一批中、青年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建立奖励机制,鼓励中、青年 教师申请课题,科研工作重点向中、青年教师倾斜。老同志培养中、青年教师发展。(3)队伍规模、结构(专业、职称、年龄、学位)调整及拟达到的目标 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合计35岁以下36至45岁46至55岁教授(或相当专业5

13、41技术职务者)副教授(或相当专业 743技术职务者)讲师(或相当专业431技术职务者)目前,我学科年龄、结构合理,形成稳定的教师梯队,5年中有良好的发展。具有博士学位3 人,具有硕士学位6人。五教学建设(1)新开课程名称学时对象安全工程学108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建筑环境学44建筑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2)新开实验超声波探伤实验4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石油产品闪点燃 点测定实验4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3)教材建设新编、改编教材名称编写人新编智能建筑设备白莉、全贞花新编建筑设备张亚杰(4)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鼓励教师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开设新课;鼓励专业课,特别是 研究生课堂使用英文教材;加强

1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基本技能培养,使学生在专业上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对 于教学中的各种试验技能必须熟练掌握。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提高设计(论文)质量,到2008 年使所有设计用于实际。(7)教学实验室建设新增实验室名称需完善的实验室名称安全工程实验室暖通空调实验室建筑环境测试实验室污水热泵实验室(8)拟购置的仪器设备名称单价数量理由超声波测厚仪34001管道保温热工性能研究超声波探伤仪壬1018151管道探伤全自动石油产品闪 点燃点测定仪248001燃气、燃油闪点精密电脑量热仪230001热测量(9)为提高教学质量拟采取的措施及需要的其他条件

15、在学院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应用现有技术、人才优势和设备,挖潜力,面 向市场,建立产、学、研教学基地,积极开展科技开发服务。计划形成以实验室对外服务 为主,以科研性生产为辅的方式,改善办学条件。计划年创收5万元,以后每年递增10%-15%。提高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争取高级职称教师年均授课2门以上。每年请国内专家来 校做12次学术报告。我系的学术带头人每人每年要在本专业作一次学术报告,汇报一年 来的研究成果。鼓励和支持教师与科研院所合作攻关立项,研究出高水平成果。扩大实验 室、实习基地建设,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四. 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改革设想和建议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改革设想和建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实验室建设,增添一部分较新的仪器设备。进一步加强重点 课程的建设,除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外,流体输配管网、传质过程与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