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026878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新课:1、板书“放飞”,学生进行词汇练习:放飞( )2、展示蜻蜓,板书“蜻蜓”二字,读后请学生说说: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3、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4、今天我们课文

2、中要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意思。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请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采用多种方法反复读。(2)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句读不准的可以再交流一下。(3)检查对课文的朗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4)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学生交流。(说近义词、说反义词等。)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蜻蜓写了哪些

3、内容,读后完成练习:根据课文填上恰当的词:(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2、学生讨论交流。3、指明分段朗读课文,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4、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四、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五、作业:1、抄写词语。2、熟读课文。3、查找关于蜻蜓的资料。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指名朗读,齐读)。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

4、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2、自由读第三段(11自然段),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放飞蜻蜓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急切而又高兴的心情。3、激起悬念: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三、读文入境,探究自悟: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

5、飞吗?为什么?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从蜻蜓本身讲: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了解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讲:(1)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2)不摆架子,尊重孩子。 (3)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 (4)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放飞蜻蜓。 4、练习分角色朗读。(1)同同桌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2)指名分角色读,集体评议。四、拓展交流,深化理解:1、老师指着题目,问:学完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群孩子为什么同意放飞蜻蜓吗?(指导学生用“因为( ),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的句式说话。)2、看到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时,此时,你们会想些什么?或者会说些么?五、作业:以“我是一只小小的蜻蜓”为开头,写一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