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京剧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1025142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近京剧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近京剧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近京剧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近京剧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近京剧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近京剧教学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近京剧教学案例密山二中 赵亮 背景介绍: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同时还强调“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京剧,作为一门表演艺术,也应该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要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而不是仅仅把它作为知识来传授。现在的学生热衷的是流行音乐,对于京剧,大多数学生平时的态度都是“敬而远之”。我为

2、了上好京剧课,想了很多办法,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如下就是我上课的片断:一、导入:欣赏视频:马天宇唱的青衣、台湾阿信唱的北京一夜、还有“非常有戏”节目。(设计意图:流行歌曲、偶像歌手的导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心,借助视频的生动画面,吸引住了学生,这种新颖独到的导入方式,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二、 京剧赏析1、京剧形成的历史 学生讨论与交流: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距今200多年的历史。京剧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进京,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在京剧形成的过程中,名角辈出,流派纷呈。其中,梅兰芳的表演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称为“梅

3、派艺术”。(让学生探索京剧相关文化知识,拓展视野。) 2、京剧分为哪四大行当?你知道四大名旦分别是哪几位吗?学生讨论与交流:京剧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四大名旦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3、介绍梅兰芳 师:四大名旦以梅兰芳为首,梅兰芳是将中国京剧引向世界的第一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梅兰芳的视频资料。(大屏幕视频介绍梅兰芳在京剧表演艺术中的杰出贡献及重大影响。设计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 4、唱、念、做、打、学京剧。“做”:欣赏京剧拾玉镯中喂鸡的片断,让学生边欣赏边学习。教师演示片中的动作,再让学生到台前来表演。学生充分学习和感受了京剧中的“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

4、究,发现“做”的特点。“念”:出示京剧视频拾玉镯中一段有趣的对白:媒婆:哟,我说闺女,你的头谁给你梳的?玉娇:是我自己梳的媒婆:自己梳的?哟,梳得可真好!玉娇:梳得不好媒婆:你看,油光滑亮的梳得真好!真格的,你使的是什么油啊?玉娇:桂花油媒婆:桂花油啊,不好,明儿跟妈妈我学吧,我使的是辣椒油!玉娇:取笑了。欣赏这段对白,然后学生模仿对白。将生活中的用语用韵白的形式念出,如:“我出去了”。通过学生自己尝试念白,用对比的方法、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引导学生自由发挥,用生活用语创造京剧念白,锻炼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唱”:结合“做”和“念”,演唱苏三起解唱段。“苏三 离 了 洪 桐 县,将

5、身 来 在 大 街 前。未 曾 开 言 我 心 内 惨,过 往 的 君 子 听 我 言”。找学生熟悉句子,会更有学习欲望。虽然学生的演唱并不成熟,但是同学的表演会使学生对京剧音乐有一种亲切感与认同感。从同学的掌声和叫好声中感觉到了对演唱的欣赏与认可。学完后学生脸上都洋溢着欢笑。焕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打”:欣赏京剧武打片断“把子功”(兵器道具)和“毯子功” (翻、跃、腾、扑)。为三岔口配乐。也可让学生学走“台步”,根据角色来走。让学生体会京剧伴奏的重要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按照自己对京剧的理解来配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即有利于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感受,又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也提出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应做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利用“京剧行当”这一教学资源,在“介绍京剧行当”的环节中,先把学生放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中,让学生欣赏、模仿,而后加入教师必要的指导,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课还合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教学资源,激活了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京剧的曲调、动作、唱腔、服饰、化装、造型等方面,通过电子课件的演示,给学生一个最直观、最鲜明的印象,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