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01838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节(课题)名称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 学时1总课时10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过程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学生特征分析自然现象和小学的

2、常识已使学生知道了人类、动物离开空气无法生存,他们也知道空气有体积、有质量,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但从化学知识角度来看,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不够的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空气的组成。项目内容教学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到,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生活离不了。(打一种我们身边的物质)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吗?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

3、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二、实验导学探究原理 空气如此重要,它的成分有哪些?是怎样发现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到二百多年前,一起看看科学家们当年是如何工作的,或许会给我们今天的研究带来一些启发。(多媒体展示)人类认识空气的历程,重点展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板书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现在我们能否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呢?【课前提供的信息】点燃点燃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可溶于水。硫+氧气二氧化硫(无色气体)二氧化硫气体易溶于水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 +水(课前提供实验

4、装置教材图2-3)【过渡】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提供的内容设计了实验方案,下面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演示实验】2-1【提问】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分析讨论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三、归纳总结

5、形成概念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播放课件】空气的成分测定【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四、收集资料分组讨论【课前布置任务】收集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过渡)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你能结合所收集的资料、图片说说各成分的用途吗?【小结】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并指出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是我们日

6、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海水C.可口可乐D.清洁的空气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B.液态氧C.冰水混合物D汽水【讨论】P29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五、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非常重要。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展示】有关空气被污染的图片、照片、资料等组织学生讨论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出示】P30讨论题【小结】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六总结交流巩固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作业】阅读P31-32资料收集我们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并用照片、漫画、

7、短文等方式记录身边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猜出谜底:空气讨论发言:说出能够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观看并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分析教师课前提供的信息。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比较后得出最佳方案:.选用红磷燃烧,因为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将集气瓶装水后的剩余部分分为五等分,做好记号。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分析讨论】1.描述实验现象;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原因分组讨论、交流结果:1、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等; 2、随着燃烧的进行当氧气含量低到一定程度时,

8、红磷不能继续燃烧因此瓶中还有少量残余的氧气。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观看课件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结合图片、资料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思考后口答讨论教材中的问题。根据讨论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讨论。总结收获交流体会。课后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有关空气发现史料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家的实验模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去亲自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通过讨论初步学习如何设计方案,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道实验是学习

9、化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汇报中训练口语表达能力。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形成一个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顺序,今后既便于全面学习其他物质的物理性质又便于物质间的对照。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也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了解污染的危害有助于培养他们关注环

10、境、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认识得到提高。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本课题的重点,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能理解其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由于大气压强在物理上还没有接触,一部分学生对实验的原理不能真正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给给予这部分学生需要的帮助,为他们的学习清除障碍。板书设计课 题 1 空 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拉瓦锡与空气成分的发现 1.氧气;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氮气实验原理 3.稀有气体实验现象 4.物理性质实验结论 三.空气的保护3

11、.空气成分 1.污染物质4.混合物与纯净物 2.保护空气的措施教学反思章节(课题)名称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学时2总课时12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铁等物质在氧气里的燃烧中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4.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5.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过程方法1.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

12、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学生特征分析经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但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缺乏系统的了解。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

13、念和原理。在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学难点1.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设置问题、导入新课: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但是健康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却不需要吸入纯氧,为什么?(讲解)因为人吸入氧气后在人体内进行的是缓慢氧化,能不断地放出热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保持体温恒定在36.5。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热过多,正常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所以

14、健康的人不要长时间吸入纯氧。看来我们还得多了解氧气的知识。(板书)课题2氧气引导探究物理性质:【过渡】我们先来看看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设疑】氧气能否溶解在水中?【追问】容易溶解吗?在室温下,1L 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 氧气【指导阅读】P34第一自然段【总结】一、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2标准状况下,密度1.429g/L,比空气(1.293 g/L)略大、3.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30mLO2/1LH2O(室温)氧气O2气体液体固体无色淡蓝色雪花状淡蓝色-183-2184三态变化101kPa时,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钢瓶中(天蓝色,黑字)实验探究化学性质:【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演示】实验2-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讨论】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儿,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补做实验】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实验2-3】 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