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地名的由来与分类.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00997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地名的由来与分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辽宁省地名的由来与分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辽宁省地名的由来与分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辽宁省地名的由来与分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地名的由来与分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地名的由来与分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鞍山之名源于明代鞍山驿堡,取名于南郊的马鞍山.清代之前,鞍山地区境内虽然古城堡很多,但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到处是一片“满目蒿莱,荒凉芜秽,阡陌皆无”的景象。 清廷为了恢复战争创伤,发展辽东农业生产,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开始,实行移民奖励政策,拨内地各省人民来此开垦。此后,有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的人,源源不断来到这里安家屯垦,鞍山地区的绝大部分村屯都是顺治元年以后建立的。鞍山,以今市区之南有山,双峰对峙、石骨铁脊、状如马鞍而得名 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廷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凡移住之农民,每月供给食粮一斗,每垧垦地给种子六升,垦民每百人贷与耕牛二十头,其中食粮、种子于秋收

2、后,如数归偿”“凡招来新民,归部遣官偕同县官,城中每丁给地基二绳, 约三丈(二日)于野,每丁给地五绳(二十五亩),永为民业”。顺治十五年还规定“还依开垦面积之多寡,决定地方官的升迁,或赐匾额,高悬门第,以示褒奖”。政策十分优惠,许多地方整村屯迁来,有的地方官率领而来,推动了屯垦,这就是著 中的顺治年间拨民事件,我们鞍山地区许多人的祖先都是顺治年间拨民而来的。沈阳的由来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军事要冲,战国时期便在这里建立了军事观察设施“候”,驻扎有大量军队守卫着。由于军人家属的迁入,逐渐形成规模,就在这里建了城,名叫“候城”。那么后来为什么又叫“沈阳”了呢?传说候城居民中有一位大家喜爱的少年,

3、他为人善良,忠厚老实,并且十分勤劳。他每天早起晚归,整天在山上打柴,柴禾打多了就主动送给有困难的人家。有一天,他正砍柴的时候,忽然听到凄厉的叫声,急忙向传来叫声的方向一看,只见有一只恶狼正在瞪着大眼睛追赶一只小羚羊,小羚羊跑着跑着被草丛中的萝藤给缠住了,怎么用力也跳不出来。眼看恶狼要扑来,这位心地善良的少年飞跑过去,冲着恶狼举起柴刀就劈,恶狼被砍下了一只耳朵,嚎叫着逃跑了。少年把小羚羊从荆藤里解救出来,天真地对小羚羊说:“小家伙,往后可要小心点,快回家吧!”小羚羊像明白他说的话,站在对面望着他不肯离去。他看小羚羊不走,举手拍一下羊头说:“走吧!”自己背着柴便回家了。之后,少年照旧每天去砍柴。一

4、天,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他又听到羚羊的叫声,抬头一看,一只大羚羊和两只小羚羊正对着太阳鸣叫。他以为又有什么野兽要残害这些温驯的羚羊,可四处一看,却什么也没发现,便没过去惊动这三只羚羊。在这天夜里,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在树林里遇到的那三只羚羊,老羚羊感谢他,还说这里的人善良,一定会得到好报。他惊奇地问羚羊:“你怎么会说话?”老羚羊像没听到他说的话,领着两只小羚羊向林中奔去了。他急着大喊:“你怎么会说话?”一下子就急醒了,他觉得这事稀奇,就把这个梦和救小羚羊的事同家里人讲了,慢慢地全城人就都知道了。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奇。说也奇怪,打那以后,这个地方连续几年风调雨顺。有人就附会:三只羚羊向太

5、阳叫是“三羊开泰”,吉祥之兆,并说羚羊是“神羊”,还提出把候城改称“神羊城”,慢慢地候城就被民间公认的“神羊城”取代了。因为“神羊”与沈阳谐音,以后因在沈水北设了沈阳卫,也就把“神羊城”叫沈阳城了。 沈水解释:3、“沈水”,浑河的古称。古时地名,水之北为阳,南为阴,“沈阳”因建在“沈水”之北而得名。沈阳现在的浑河即为以前的沈水,流经沈阳城南。本溪湖位于本溪市区大堡卧云山下,为洞中小湖,洞底上宽下窄,状如犀牛角,因此取名杯犀湖,直至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由于杯犀湖名称过于文雅,有难写难认,故取其谐音为本溪湖,本溪湖药王庙可为佐证。本溪因此而得名东坟的由来太子河市内南岸的明山附近旧称东坟,这里松

6、柏苍郁,遮掩着一座孤兀的高坟,据奉天通志记载,所葬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颍亲王萨哈廉。因功绩卓著,清崇德元年拟封多罗郡王。但这年英年早逝,时年33岁。死后追封为和硕颍亲王。葬于太子河南岸。清康熙十一年,墓前立神道碑,康熙帝亲撰碑文。追念他的功德。在此坟西部山岗另有一荒坟。因两坟东西相望,故称萨哈廉的坟墓为东坟。后来日俄战争时砍尽东坟周围林木,故成孤坟。后因为修建太子河大桥,有碍交通,遂将其迁徙。但东坟这个地名一直延续了下来小市的由来小市位于本溪市区的东部,1960年成为本溪县城。早在300年前市称为茨,因该地灌木丛生,茨榆遍地而得名。当时只有7户人家。后修建一座永宁寺。故改小茨为小寺,至光绪

7、年间,开荒垦田者逐渐增多,商号也因此猛增,磨香和冶铁业随之兴起,小市形成人们交换产品的贸易集市,当地人称为小市,并沿用至今。桥头桥头位于本溪市南部的细河之畔,是本溪的卫星城镇。河北有座石砬山。崖高峰奇,山上有座天然石洞,洞口常年白云缭绕,后将细河沿称为白云寨。到清光绪年间,因贸易繁盛,经济繁荣。但经常山洪暴发,河水猛涨,白云寨便与外地阻隔。当地人们便修建一座石桥,昔日桥头之名便源于此,并沿用至今。南芬地名的由来以前南芬不叫南芬,也不叫南坟,而称之为蝎子沟,因这里山势形状像蝎子而得名。康熙年间,有位姓丰的巡抚见此地风水极佳,便将其主坟迁来此地,因位于本溪湖之南,故称为南坟。19世纪初,庙儿沟铁矿

8、开采后,由其是安奉铁路(今沈丹铁路)筑成后,南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后本溪县设制后,南坟隶属本溪县管辖,名称便固定了下来。直到1942年,当地居民忌讳坟字,便取其谐音和芬芳小镇之意,将南坟改名为南芬。牛心台的由来牛心台位于本溪市之东北。在牛心台煤矿俱乐部后面有一牛心状的小山,古时曾经在小山上筑有烽火台,故称牛心台。北台的由来位于本溪市的西南部,多丘陵,谷地,太子河支流细河流经北台。北台地名的来历可追述到明代。由于境内有座平地拔起的双峰山,也就是今生活区东部的那座高山,该山底部平坦,临近山峰,山势骤然崛起,形成南北双峰斗胜之势,景色颇为壮观。后明代在北峰修建烽火台,故该山称为台山。因烽火台是在北峰

9、修建的,所以北台之名因此而产生。并延续至今。温泉寺地名的由来依山傍水的温泉寺,是本溪著名的疗养和旅游胜地,旧有狗儿汤之名据传清太祖努尔哈赤曾携带一只猎犬到该地狩猎,该犬患有疥癞,百医无效,一日偶卧泉中,便霍然痊愈,努尔哈赤大悦,故改名为狗儿汤。但这只是传说,不可确信,狗儿汤之名却是无疑的。明末清初,该地归属与清河城管辖,故有清河温泉之称。该地明时泉旁有个 “三官庙”,努尔哈赤建后金称汗后,重新修建改称“温泉寺”。又名汤山寺。后经历代整修,规模日大。乾隆二十一年毁于大火。但温泉寺的地名却沿用至今。桓仁桓仁最早名称为“怀仁”,是清光绪三年,所置辽宁动部一县,归奉天府兴宁厅管辖。后发现怀仁与山西北部

10、大同地区的怀仁县重名,经中华民国内务部于民国三年批准,将奉天府的怀仁改为桓仁。理由是因山西省怀仁系元朝建制在先,故拟存,而将奉天府的怀仁改为桓仁。因奉天府怀仁县曾为唐朝渤海国的桓州境域,故取其“桓”字将怀仁改为桓仁。二户来二户来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桓仁镇30公里,是桓仁县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相传清初,有从外地迁来的车毛两户人家在此定居,故称二户来。其后,来此定居者逐渐增多,形成村落后人们仍沿袭称二户来,今为二户来镇。碱厂位于本溪县小市镇东部,很早之前,该地是一个小村落,村内有一池塘,每遇天旱,塘水枯干,塘底便凝固一层白色的土碱,日久,人们便称此地为碱厂。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

11、一度称为碱厂堡。蓝河峪蓝河峪归本溪县所辖,距本溪县城三十多公里,原名南河峪。明代,本溪东部设有若干城堡,后其中一堡迁移,改称孤山新堡(今新城子村)。附近有一条河,称孤山河。因该河流经堡南,又系太子河南部的源流,所以当地人称此河为南河。又因此地多山口,故两者合一称为南河峪,久而久之,音转为蓝河峪,又称滦河峪。清河城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北部,距本溪县城小市二十五公里,城外有清河环绕。明代,为抵御外侵,修筑了从开原镇北关到鸭绿江边九连城长达八百多公里的辽东边墙。清河城为辽东边墙的一堡,称为清河堡,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其地险要。成为明代在辽东的边境重镇。遗址在线清河城村南。明万历四十六年,后

12、金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占清河城后,废除明朝的堡制,因堡内有残余的城桓,-故改成清河城备注:本溪地名为何多上下本溪地区带有上下的地名很多,比如上牛心台和下牛心台,上卧龙和下卧龙,上石桥子和下石桥子。带有上下的地名,常常是两者相对,距离较近,举目遥望,上下呼应。这类地名得名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情况。一上指西部,下指东部,桓仁县的上地缸子和下上地缸子,上垛道沟和下垛道沟就是这种情况。二上下分指北和南这种地名中所指方位和地图相近。比如桓仁县的上古城子和下古城子,上刘家和下刘家,本溪市的上牛心台和下牛心台。三确定地区形成的早晚关系称上的地区一般形成的早,而下的历史晚。如上卧龙和下卧龙,上石桥子

13、和下石桥子。因为有些地名叫来繁琐,所以简化为如今的上牛下牛,上石下石。地名中的甸子和崴子本溪地名中多甸子和崴子,桓仁县叫甸子的很多,比如五里甸子八里甸子二棚甸子,上甸子下甸子,而本溪县的南甸和北甸也是如此,只是省略了子字。甸,本指郊外,元代又常常称县以下的地方为甸。但本溪称甸子的地方又不是这样。清人杨宾旅居东北时写下柳边纪略解释甸子为平地。或山下河畔的小平原。就本溪叫甸子地方的情况,应该是确切的解释。本溪叫崴子的地方也很多如林家崴子(今彩屯郑家屯往南,太子河畔转弯处),谢家崴子(本溪水洞),宗家崴子(北台今大化肥项目原址)高家崴子(高家岁)东北地名多用崴子,其地大都依山傍水,所依之山凹回,所依

14、之水曲折,概括来说,就是临近山水弯曲的地方威宁营历史悠久,在此地曾出土过战国“刀币”、汉代“五铢钱”和北宋“皇宋通宝”铁钱等,古城遗址处还出土了一些古代陶器,这些珍贵的文物收藏在本溪市博物馆中。据东三省古迹遗闻书中记载:“威宁营在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十里许,南临太子河,东西环山,北为通奉要道,形势险要,是辽东重镇也”。据民间相传,唐朝薛礼征东时,屯兵于此,依山沿河筑城为营。唐代著名女将,一代巾帼豪杰樊梨花被册封“威宁侯”,方圆百里作为封地,威宁营便得名于此威宁营威宁营坐落在市区东北部约五公里,也是市区东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出土过战国时代燕国的“刀币”,汉代的“五铢钱”,北宋的“皇宋通宝”,可见

15、历史之悠久。明代时曾经在威宁营筑城,周围二公里,东西两个城门。并驻军112名,一半炼铁,一半屯田,称为当时重要的冶铁基地,年产铁最高曾经达到一万多公斤。因为当时辽东很多城堡名称多有炫耀武功,长治久安的含义,希望军队能威震四方,使这一带安宁。所以起名威宁营。大峪的由来大峪坐落在市中心东北六公里处的太子河畔,。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景色宜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小村落。因为清代太子河水量充沛,渔产丰富,村里人除种田外几乎都以打鱼为重要的副业之一。所以打鱼村的名字就叫了开来,又称打鱼堡子。后来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逐渐形成了大峪这个名字。并沿用至今。福金沟,源泉于清初年,皇太极迎娶朝鲜公主,朝鲜当时是清的属国,联姻是过去常见的巩固关系的办法,不用多说。迎亲队伍经桥头走到今天的福金沟时,正值太子河因天降暴雨河水猛涨遇阻,扎营于此,由朝鲜向此运送给养并补充服伺人员,历一月有余,水落而继续前行,部分朝鲜人见此地土地肥沃,地处交通要冲,便定居下来,形成了南地到兴安一片朝鲜族人较多的居住区。为纪念皇帝迎娶福晋一事,将此地名定为“福晋沟”,后人取其谐音改称“福金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