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008985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孩子的心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走进孩子的心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孩子的心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孩子的心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走进孩子的心灵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积极开发孩子的智力,更加要帮助孩子克服不良情绪,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要深知,幼儿园工作事无巨细,孩子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有的孩子不愿举手回答问题,面对老师同学讲话就会结巴紧张,甚至害怕公众的眼光。 针对这一情况,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克服这一心理上的恐惧呢? 每个孩子的心里其实都深深地渴望着被关注,被重视,被关怀,被夸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愿望往往都无法得到满足,甚至是事与愿违,常常因为一些小错误,或者是不被理解而遭到父母,同学或者师长的否定,长此以往,很多孩子往往变得不敢发言,害怕发言。只要从本质上改善这一情况,及时地

2、给予鼓励引导,孩子就能迈出勇敢地第一步。 要成功的做到这些,一下四个因素必不可少: (一)赏识:求知上进的源泉- 赏识是人类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心理还很幼稚,他们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赏识。-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特别是父母的鼓励。事实证明,父母用行动表现出来的爱和赏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莫大的推动作用,是孩子求知上进的动力之源。而一个孩子如果缺少赏识,会直接影响到他个性的发展,甚至导致他一生的个性缺陷。- (二)梦想:创造奇迹的翅膀- 童年是梦想的故乡,梦想是明天飞翔的翅膀。教育心理学显示,一个人心

3、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 孩提时代是多梦的季节,一个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应当精心呵护孩子的梦想,并用行动和孩子一起设计未来的蓝图。这样,梦想的种子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三)知识:自立成才的杠杆-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也曾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知识,是孩子自立成才的有力杠杆,有了它,孩子才能撬起自己美好的人生。- 有技巧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一步一步从兴趣发展到乐趣,增长更多智慧和才能,是父母的重要课题. 一位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

4、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 (四)幸福感 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喜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

5、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是痛苦的,但他们可从中“悟”出点道理。每一个父母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最终要到社会上摔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子女与父母的人际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的基础上的。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有很好的影响。 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孩子的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以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只把幸福寄托在一种追求上,最终往往是痛苦的。“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父母和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1.亲近孩子消除孩子的陌生感,不愿回答问题可能是因为他对教师环境不熟悉,老师应主动与他交流、谈心,增进彼此的感情,使其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消除紧张感和陌生感。 2.勇于创新,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3.积极评价,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热爱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 总之,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愉快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