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Kenzie技术又称麦冃基技术,是由澳大利亚Robin McKenzie先生独创的一种专门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技术该技术是目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最新非手术疗法 具有平安、见效快、疗程短、容易预防复发的特点受到全世界的物理治疗师和医师的认可Robin McKenzie先生也因为对腰椎研究所作的奉献,于1983年被国际腰椎研究会承受为会 员,并在 1982 年成立了 McKenzie 国际学院,用以研究 McKenzie 技术和向全世界推广该技 术McKenzie 先生认为坐姿不良和反复低头弯腰是造成颈肩腰腿痛的重要因素,因此,正 确姿势的维持和有针对性的运动会消除患者颈肩腰腿痛的病症McKenzie先生为此设计了 一套完好的评估表,通过详细的体检和运动试验,确定合适患者的姿势、运动或手法并施以 治疗,患者的疼痛、麻木、发胀等病症会在数天之内缓解甚至消失,而不需任何药物或是手 术McKenzie 技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患者掌握了合适自己的运动方式后,即使以后因为 劳累而导致颈腰痛,也不必马上来医院找医生,自己在家做特定的运动就可以缓解病症〔假 设在特殊情况下做运动时病症加重,必须停顿并来医院找医生重新检查和评估。
〕 第一节 概述一、起源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的创始人是新西兰的物理治疗师麦肯基先生〔Robin McKenzie〕 整个诊断治疗系统的创立与开展源自于一个偶尔的病例1956 年,麦肯基先生在新西兰惠灵顿的私人诊所行医史密斯先生是他的一个患者 史密斯先生右侧腰痛,右侧臀部、大腿和膝部疼痛,弯腰不受限,腰向后伸展受限麦肯基 先生为史密斯进展了 3 周的治疗,但史密斯病症没有改善有一天,当史密斯来到诊所时, 他被告知进入治疗室上床等待但工作人员并没有注意到治疗床的一端已经被抬起史密斯 脸朝下趴在床上使得腰处于过度伸展位在那个年代,腰伸展位被认为是对腰痛患者非常有 害的体位大约过了 10 分钟,麦肯基先生进治疗室时才发现这个“错误〞,但让人不可思议 的是,史密斯竟然认为他得到了3周以来最好的治疗他的腿痛已经消失,右侧腰痛转移至 腰正中部,另外他的受限的腰伸展角度也明显得到改善史密斯从俯卧伸展位变换至站立位 后没有再出现腿痛,病症没有反复,好转得以维持第二天,麦肯基先生有意让史密斯重复 同样的姿势进展治疗,结果腰正中部的疼痛完全消失从这个偶尔的病例开场,麦肯基先生尝试对所有腰痛的患者进展腰椎伸展的治疗,结果, 部分患者好转,部分患者病症加重。
为理解释这些临床现象,麦肯基先生开场研究各种体位、 各种运动对疼痛等病症的影响,并讨论其机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步创立和完善了独特 的诊断系统,以及与诊断相对应的治疗原那么和治疗方法,并命名为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 法,本文中简称为麦肯基方法二、 麦肯基国际学院随着麦肯基方法在国际上得到成认,其应用日益增多为了保证正确地使用麦肯基诊断 治疗方法,确保治疗效果,麦肯基先生于1982年在美国成立了麦肯基国际学院目前学院 总部设在新西兰,在全世界各地拥有22个分院,另有6个分院正在筹划之中麦肯基国际 学院除了从事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的正规教学以外,还进展有关人体脊柱和肢体骨骼肌 肉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学院每2 年举办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至今已 经举办了7届,第8届麦肯基学院国际会议将于2003年在意大利罗马举办麦肯基方法标准化课程由课程A至E组成,课程的难度是序列化的,必须按照次序完 成,各课程之间的间隔有一定的要求,以保证学员有足够的时间在临床应用所学的方法,并 带着问题开场新阶段的学习麦肯基方法标准化课程的老师必须获得麦肯基国际学院的老师 资格,他们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历,教学的重点是现场演示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过程,使参加 者可以目睹如何运用麦肯基方法对患者进展评测和诊断,并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经过 A—E 课程学习后可以参加证书考试,证书考试合格才说明刚刚到达掌握麦肯基方法的最低标准 为进一步进步,可以继续研究生文凭课程中国第一届麦肯基方法学习班于2000 年10 月在 北京举办,目前每年举办两届学习班第二节 理论根底一、疼痛机制〔一〕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病症,是患者寻求诊治的主要原因疼痛定义为在人体组织处于损 伤或潜在损伤,或被认为损伤时,人主观的一种不舒适的感觉和情感的体验疼痛是皮层的 感觉,它不仅仅是伤害感觉系统本身的生理性反响,也受情感因素、认知因素、遗传、环境 和社会多因素的影响〔二〕 疼痛感觉的传导途径疼痛的感觉经伤害感受系统传导伤害感受系统是机体的警告系统伤害感受系统功能 正常时能提醒我们某些组织正临近危险,或者某些组织正在或已经损伤伤害感受系统从外 周至中枢的途径中包括:伤害感受器、传入神经A6纤维和C纤维、背根神经节、脊髓背角、 脑干、丘脑、皮层伤害感受器由损伤刺激激活,并激发伤害感觉系统,将伤害信号经周围 神经和中枢神经传递至皮层,使我们感受到疼痛在伤害刺激的传递途径中,信息可被调节, 即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对伤害刺激引起的传入冲动进展抑制或兴奋〔三〕 伤害感受器伤害感受器存在于机体的多数组织,它们实际上是游离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存在于皮肤 和皮下组织,关节突关节的纤维性关节囊,纵韧带,棘突间韧带,黄韧带,椎体和椎弓旁, 筋膜,腱膜,肌腱,硬脊膜,椎间盘的纤维环等 伤害感受器的激活产生疼痛伤害感受器被激活有三种方式:机械刺激、化学刺激和热刺激 〔四〕化学性疼痛当组织受损伤或有炎症反响时,组织中的组织胺、缓激肽、 5-羟色胺、乙酰胆碱、氢离 子和钾离子等化学性物质的浓度增高,超过化学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 产生化学性疼痛化学性疼痛通常发生于创伤后20-30 天之内,或有炎症反响时,或感染性 疾病时,如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结核,其它细菌感染等引起疼痛的化学 物质浓度下降后,疼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五〕 机械性疼痛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活力械性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 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活力械性疼痛外力去除后,组织复形,疼痛消失间歇性的颈肩腰 腿疼痛通常是机械性疼痛出现机械性疼痛时不一定存在组织损伤以手指为例:你用右手 将自己的左手食指向手背方向用力牵拉,当用力达一定强度和/或掌指关节伸展到达一定角 度时出现部分的疼痛;松开外力,左手食指回复至中立位后,疼痛消失。
此过程中左食指出 现了疼痛,但没有组织损伤,只有组织变形引起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激活〔六〕 创伤性疼痛创伤引起的疼痛是化学性疼痛与机械性疼痛的结合创伤发生时,外力对软组织造成过 度牵拉和损伤,产活力械性疼痛,多为锐痛损伤后,受损组织部分很快有化学物质堆积 当这些化学物质浓度超过激活化学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产生化学性疼痛,多为持续性不适 或钝痛在致痛物质作用下,正常时不能引起疼痛的相对小的机械性应力也可引起疼痛〔痛 觉倒错allodynia〕2-3周以后,化学性疼痛逐渐消失,但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疤痕组织在受牵 拉时仍引起间歇性的机械性疼痛〔七〕 区分化学性疼痛和机械性疼痛的意义和方法 根据疼痛产生的机理,化学性疼痛的程度与化学物质的浓度有关,缓解疼痛的方法应从 防止进一步损伤,减轻炎性反响,减少渗出物着手,以药物治疗为主,力学治疗方法不适宜 而机械性疼痛的治疗那么不同,因化学性药物对改变力学关系无直接影响,故药物治疗对缓 解机械性疼痛效果不佳,而力学治疗方法可以改变组织变形的程度,使得疼痛减轻直至消失 综上所述,确定疼痛的性质对制定止痛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化学性疼痛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持续性疼痛持续性疼痛是指患者从醒来至入睡每时每刻 都有疼痛或不适感觉。
疼痛可以由于活动或休息加重或减轻,但从不完全消失因为物质浓 度是逐渐地变化,化学物质的堆积与消散不会瞬间发生,因此,化学性疼痛也不会在一天中 时有时无一般情况,损伤后5~7天,损伤产生的化学性疼痛逐渐减轻,至第3周消失假 如在修复过程中组织发生再次损伤,那么化学性疼痛时间延长化学性疼痛其它重要特征包括:疼痛发生于创伤后急性期,伴有红肿热痛的体征,活动 使疼痛加重,没有任何一个方向的活动能减轻疼痛机械性疼痛可为持续性,也可为间歇性,由组织变形的特点决定持续性的组织变形引 起持续性的机械性疼痛,间歇性的组织变形引起间歇的机械性疼痛持续性的机械性疼痛常伴有活动范围受限,活动对疼痛有明显影响,某些方向的运动可 以减轻或缓解疼痛,相反方向的运动那么加重疼痛,在疼痛减轻时,受限的活动范围也随之 改善根据以上化学性疼痛与机械性疼痛的不同特征,可以将患者的疼痛进展分类,并以此为 根据制订缓解疼痛的治疗原那么二、 椎间盘模型〔一〕 动态间盘模型 反复脊柱运动后,许多患者病症的部位和程度很快地发生变化如何在理论上解释这些 临床现象,麦肯基先生首先提出了动态间盘模型的理论:即脊柱进展某一方向的反复运动时, 对于运动节段的椎间盘产生了非对称性的挤压力,使得间盘内容物向挤压的反方向挪动。
间 盘的挪动改变了纤维环和/或神经根的张力,从而使疼痛的部位发生变化,疼痛加重或减轻 自麦肯基先生提出了动态间盘模型的理论之后,已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它的正确性〔二〕椎间盘构造、作用与运动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软骨板组成纤维环由软骨细胞和纤维组成,纤维成分为主,排列成同心的环层,每层与邻层之间纤维走行方向成120o穿插纤维环与椎体结实地连接, 是髓核的保护壁纤维环前厚后薄,后外侧最弱髓核是粘胶状,有粘多糖和胶原纤维组成, 含大量水分椎间盘有压力缓冲作用年轻时椎间盘含水量高,压力向各方向传递均匀,缓冲作用好 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含水量下降,间盘高度降低压力向各方向传递不同时,在纤维环内 层某点产生相对高的压力,出现由内向外的放射状或环状裂缝,容易引起损伤,髓核由裂缝 膨出当纤维环外层完全断裂时,髓核可脱出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髓核的含水量进一步 下降,并与纤维环形成一体同时运动,髓核突出和脱出发生率下降髓核突出挤压神经根,产生疼痛等病症神经受压越重,病症越重,且病症的部位越远 离脊柱;当神经受压减轻时,病症减轻,其部位越靠近脊柱附近椎间盘是脊柱可弯曲的重要因素相邻两个椎体加上其间的椎间盘是一个活动节段。
椎 间关节有万能关节之称,它有四个轴线的活动,即挤压与别离、前屈与后伸、左右侧屈和左 右旋转脊柱不同方向的运动对椎间盘的作用不同脊柱屈曲时,剪切力增加,纤维环前部 放松和膨出,纤维环后部拉紧,髓核向后挪动,椎间盘内压力增加;脊柱伸展时,剪切力减 低,纤维环后部放松和膨出,纤维环前部拉紧,髓核向前挪动,椎间盘压力减低脊柱侧屈 或旋转时,屈向侧纤维环松弛,对侧纤维环紧张,髓核向对侧挪动只有在纤维环外层保持完好的条件下,脊柱的运动才可产生髓核运动,应用麦肯基力学 治疗方法治疗有效假如纤维环外层破裂,髓核已经脱出,脊柱运动对髓核无影响此时应 用麦肯基力学治疗方法无效三、 脊柱的解剖构造与生物力学〔一〕 颈椎解剖与生物力学正常的颈椎曲度凸向前,颈椎共7节,从功能角度分为两部分:上颈椎是枕骨至C2, 中下颈椎是C2至T1枕骨-C1和C1-C2节段无椎间盘,C2至T1各节段之间有椎间盘颈椎 间盘小,很早出现裂缝功能上颈椎间盘是一个鞍状关节,有三个腔在退变过程中,三个 腔融为一个上下关节突关节是节段之间的关节,它们稳定、引导关节运动颈椎上下关节突关节的 方向是前上方—后下方,使得颈椎较脊椎其它节段前后平移的幅度更大。
上下关节突关节的 退变导致运动不平滑,运动过度或异常运动颈椎上下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面为倾斜的平面,椎间盘较厚,可作各个方向的运动,运动 幅度较大颈椎的旋转主要是寰枢关节的活动,而屈伸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