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说课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00717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说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一、 教材分析1地位分析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是人教版教材高二哲学常识第八课第一节第三框题的内容,第八课是高中哲学常识的总结。本课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由两节六个框题组成,主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都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因此,学好本课既有助于深刻理解前七课的内容,更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框与第二框题都是讲述实践的作用属于本课的理论基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好本框知识对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当重要和关键。2.目标分析 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重点理解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这条基本原理。

2、能力方面:通过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思想觉悟方面: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3教学重、难点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本框的主题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要讲好这个问题就要从来源、动力、目的、标准四个方面全面讲述。但是,在这四点中,更为根本的,则是前两点,即来源和动力。因为实践决定认识,主要在于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标准和目的是在前两点的基础上的引申和发展,没有前两点就没有后两点。所以,本框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来源和动力上。在讲认识的“来源”时,可以深化讲不仅是“来源”,而且是“唯一来源”使学生懂得:知识的源头在实践。无论何

3、种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唯一来源。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常识问题,意思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实际生活中有的认识暂时不能被实践证明,甚至长时间不能被实践所检验,是不是就不能说这个认识是科学的。另外,对“唯一标准”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难在不少学生会问:“为什么不可以用事物本身来检验?为什么不可以用已有的正确认识来检验?”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抽象,思维有一定深度,因而是本框知识教学的难点。二、 学情分析我认为对学生的分析很重要,不了解学情就无法对症下药。我任课的三个文科班层次明显,一班是文科火箭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接受较快。我在教学中主

4、要是引导他们把知识拓宽、学精。七班的学生属于尖子生较少,中等的偏多。我认为对他们的教学主要是抓牢基础适当扩展。十三班的学生由于他们多数学艺体学习兴趣不浓,所以我在对他们班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三、 教学方式1教法分析 我们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问题引入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知识难度大,我在教学中会采取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采用大量的事例,增强教学直观性,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四、 学法分析现

5、代学习方式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体系。针对我所任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他们进行这几种学习方法的培养:一是以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学习法,重在突出学生自学。二是以问题为载体的探究学习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三是以活动为载体的合作学习法,重在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竞争、合作的现代学习意识。五、 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故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问从人们认为螃蟹“有毒”到证明其“味美”,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里出现的问题不要

6、求学生回答。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进入新课,在教学中来解,来悟。第二环节:讲授新课多媒体演示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一) 从认识的产生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多媒体演示人类探测火星的历程问人类为什么付出那么多代价探测火星?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人类要研究开发火星,必须先了解认识火星,这是研究、开发和改造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就无从着手开发和改造。结论:认识是适应实践需要而产生的。深化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其明白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是围绕实践需要来确定的。多媒体演示故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问当时人们为什么会对螃蟹

7、产生有毒的错误认识呢?问巴解是怎样形成螃蟹“可食且味美”的正确认识的?问现在人们还认识到螃蟹不仅可以煮来吃还可以炸来吃,蒸来吃,炒来吃。这些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呢?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螃蟹从“有毒”到“味美”是通过实践形成的认识,进一步发现能炸吃、蒸吃、炒吃是反复实践不断认识的结果,同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名言加深理解。结论: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在此学生理解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接下来便是趁热打铁,让学生明白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我在此设计了一个问题来“导”学生“悟”。问怎样看待人们从实践以外的媒体(如书本、网络、电视等)获得的知识呢?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知识不外乎是“直接经验”和

8、“间接经验”两种。但就知识的源头而言,无论哪种知识都来源于实践。结论: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固有的,只能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的唯一源泉。(二) 从认识的发展看,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多媒体演示纳米技术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材料说明:纳米技术是为了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在0.1100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而产生的。结论: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深化理解: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产生了各种纳米产品,如纳米称可以帮助我们称量病毒的重量,纳米机器人可以帮我们杀死病毒等等。这些先进的纳米工具大大的提

9、高了人类的认识水平。另外,还有如“射电望远镜”、“电子显微镜”、“互联网”等这些实践随着发展不断更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都很大的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结论: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以上分析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三)从认识的归宿看,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忆“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目的”是什么?问理性认识为什么要回到实践中?问有了正确的理性认识就一定能推动实践的发展吗?问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哪一次更重要?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知识的两种态度。我们不能为哗众取宠而学,要学以致用,用知识指导

10、实践。这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态度。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四)从对认识检验看: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本知识点的教学我将直接引用教材中的事例。因为这个事例趣味性很强,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先阅读,我再提出这样几个问题。问为什么材料中的第三种认识是正确的呢?问为什么石兽本身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呢?问原有的正确认识能否成为检验认识的标准?问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通过事例与理论相结合分析上述问题让学生明白:事物是客观的,已有的正确认识是主观的,主观和客观都不能独立成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连接起来,统一起来的东西才能完成检验任务。然而,具备这一特点

11、的只有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深化理解:韩非语第三环节:本课小结依据板书和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的知识,最后得出结论: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第四环节:自我检测设题意图:本题通过输血发展史,从发现输血可以救人到最终解决输血问题,分别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包括了这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非常有针对性。六、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意图:我把布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引到板书设计中。使有的内容必须在板书中体现出来,而有的内容则通过省略号使之舍去,形成板书上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凭借教师的讲述自己总结出来。这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都大有裨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