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初探.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00430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初探.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的点滴体会天山实验小学 牛丽娜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几年来,我校为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需要,初步探索一条小学数学“三环六步”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我作为一名天山实验小学的数学教师,对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一、确定学习目标,创

2、设愉悦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动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的时候,在教

3、学之初,就用多媒体创设同学们植树的情景,里面蕴涵这该节课学生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数学问题。这一方面体现了数学来源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主旨,另一方面也为下面的探索研究准备好了研究的素材。二、引导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对知识、技能发现与发展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

4、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观念的形成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是在过程中体验和发展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些过程目标实现的根本就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就要求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锤炼自己的思想,逐步使自己的经验合理化。因此,需要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想法不断的反思。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乘、加法的灵活应用时,为了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探究新的算法,每一种计算方法的探索,都是根据前面的学习知识经验积累,通过自主探索所得到。真

5、正体现了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索的过程。三、促进合作交流,在对新知的接受与质疑中完善。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在课堂上,要把握合适的合作时机,积极营造和谐的合作交流的情境,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争论、倾听与反思,让他们在理解与质疑中得到提高。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每次合作的契机,让他们在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倾听中得到启迪;在需要帮助时,有来自伙伴的

6、援助,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的去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另外,在每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具备感性知识的时候,引导他们合作探究,让他们领略他人思维的策略和方法。四、注重点拨升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认知能力得以提高。课堂练习是深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操作实施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果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探究。因此,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教师在学生的探究交流中,注意观察,适时介入指导。在适当时机,教师对探究和合作的方向要进行必

7、要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体会拨云见日的感觉。总之,在恰当的实际对学生提供及时的点拨和指导,使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相统一。五、深化拓展延伸,在实际应用中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学习的过程,说到底,是一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探索、感受、体验、训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将未知变成已知,据已知推测未知是这种训练的自然要求和较高追求。因此,要尽可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把学生的兴趣由课内研究引向课外研究,激发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教学统计(人教版第四册)后,我引导学生调查本班同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制作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并

8、学会自我控制、自主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维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在生活中“用数学”带来的乐趣。在不断的实际应用中,去发掘新问题,探索新方法。通过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数学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仅使他们获得发现的机会、实践的条件和思辩的氛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个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获得成功的体验,敢于迎接挑战,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体验、交流、分享的同时,逐步养成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