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50标头改A头过程及原理.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100344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凰50标头改A头过程及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凤凰50标头改A头过程及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凤凰50标头改A头过程及原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凤凰50标头改A头过程及原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凤凰50标头改A头过程及原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凤凰50标头改A头过程及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凰50标头改A头过程及原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看到自己的帖子被顶上来了,很高兴。还是要对改触点先做个说明。首先,我改的目的是“为了在学习阶段,手动镜头也可以在EXIF里留下光圈信息,以便日后查找”。但事实上由于凤凰50头“非线性光圈”,改出来的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差很多,结果就是光圈两头曝光稍准,中间过曝,F8时需要-3.0EV有时也不一定行,F1.7、22相对测光较准确。所以改头的朋友要有这个心理准备。考虑到此头经常用在F1.7-2.8,这一段测光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头我现在用的机会很少,前段时间拆了光圈杆用,最近又改回触点了,也就是加近摄接圈的时候用用,所以对我来说已经基本上不用改触点的方式了。 以上2011.6.2325-26楼附试

2、机图。终于有了自己的A头,可以显示光圈数,适用P、Sv、Tv、Av、M。自动测光,省去很多步骤,配合陷阱对焦,简直不逊于自动头。测光准否,EV来补。咱就用大光圈,无视小光圈过曝。(只是实验,不建议大家都这么改,出了任何问题本人概不负责)改得比较暴力。2种途径都整理一下吧。1、改光圈杆。买来的头是完整的,凤凰50F1.7的光圈杆设计比较人性化,后部连杆是用铆钉连接的,敲出来即可,还可以再装回去。改了之后试拍,感觉在Av档也没有过曝现象,测光还是比较准的。2、着重在考虑第2种,加一个触点。改完之后后悔了,唉,光圈杆要是不拆就好了,重新装好后总感觉不牢固。灵感来源于“理光50/1.7成功改成自动A5

3、0/1.7全过程”,试用了朋友的理光头,又查了网上改造教程,回去后拆下镜头,开机后导通光圈检测点,光圈数值就出来了。弄了个薄铜片贴在机身接口上,装上凤凰50,可以按机身设定的光圈拍了。接下来就是改了,转孔,直接用手钻拧的,有点歪了,所以捣捣捣弄得比较大,因为孔是从内往外打的,定位比较麻烦,这样打的孔钢珠不会掉出来。拆了一把旧锁,就有铜珠和弹簧了。有一个问题是,弹簧放的地方正好是空的,这个位置是光圈环拨动光圈的连杆行进的位置,加了弹簧之后,光圈不能转到4-1.7,如果改到了A头,那就把光圈环放在F22,机身控制光圈,这样也是没问题的。改好后的样子。摄影机型号:PENTAX K-m 光圈: 快门:

4、1/60 感光度ISO:200 焦距:28mm 拍照时间:2010:04:06 19:38:04所上图片皆为28mm镜头加微距接圈拍的。改完了,测试了几张,确实过曝的比较明显。除了1.7和22,基本上全都要减EV,要凭经验了。测光其实不如截光圈杆来的准,截光圈杆基本也没问题,光圈比F5.6大都很好对焦。我这样做只是省去了手动测光和旋转光圈环的步骤,而且和套头比起来,操作比较接近,使用适应性上会好许多。凤凰标头改A头,加个触点机身是如何知道光圈值的原理是什么1、 先看非线性光圈收缩拨杆(stopping-down non-linear operating lever)是如何工作的。设定镜头为f8

5、并且拨动拨杆到另一端,我们看到光圈张开了;放开拨杆,光圈又回到f8。然后,设定镜头为最小光圈,现在拨杆需要移动一个更长的距离,但是作用是一样的。请注意下面几点: 拨杆只在“全开”和“设定的光圈”两个位置之间移动。所以当镜头设定在最大光圈时,此拨杆是不动的,这是对的,因为“全开”和“设定的光圈”实际是等同的。 所有的镜头,不管它的最大光圈是多少,当它光圈全开时此拨杆的位置是完全一致的。 镜头的光圈环同样变动一档,在大光圈位置变动和在小光圈位置变动,此拨杆的移动量是不同的的。2、再看光圈耦合杆的作用。它在内部与光圈环相连,并且随之移动。而且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镜头(不管其最大光圈多大)光圈全开时,

6、此耦合杆的位置相对镜头卡口而言是完全一致的。3、将镜头卡到机身上去:对准桔黄色的小点(镜头和机身上各有一个),将镜头插入机身卡口,拧动镜头直到锁定销插入镜头上的槽口,于是镜头就牢牢地与机身结合了。在拧动镜头的过程中,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已经完成:o 机身上的光圈收缩拨杆拨动镜头的非线性光圈收缩拨杆,使其移动到另一端的尽头,不管此时光圈环设定了哪一档光圈,镜头都保持光圈全开。o 镜头的光圈耦合环推动机身上的模拟量光圈耦合环,使其偏转一个适当的角度,告诉了机身,镜头设定的光圈与最大光圈相差多少。现在,为了得到正确的曝光,机身通过镜头全开光圈测光,得到一个快门速度,然后考虑光圈在实际曝光时将要收缩几档,

7、减去这个量,就是正确的快门速度。为了完成曝光,需完成下列步骤: 机身上的光圈收缩拨杆移开,松开光圈耦合环,使光圈收缩到设定档位,反光镜上翻; 快门打开; 延时; 快门关闭; 反光镜落下,光圈收缩拨杆回到使镜头保持光圈全开的初始位置。在有景深预视功能的机身上,按下预视按钮可带动光圈收缩拨杆动作(即按下按钮可使使光圈得以收缩到设定档位)。对非自动光圈的镜头、螺口镜头(以转接环与机身相连),测光时的光圈与曝光时的光圈相差的量为零,光圈耦合杆实际并不与光圈环相连,而是固定的,表明曝光时镜头的光圈不会收缩。而且这类镜头上也没有非线性光圈收缩拨杆。KF 卡口AF控制模块被装在机身内,而AF马达则是在镜头内

8、的。George de Fockert 通过试验发现:各触点的说明如下:1、当镜头电源接通,其中镜身上某个对焦按钮被按下时,这个稍稍凹陷的触点激活相机的测光和对焦检测模块。与半按快门释放钮的效果是一样的。短接此触点和镜头卡口的金属可激活相机的测光和对焦检测模块;2、似乎没有用(镜头上没有对应的触点);3、提供一个低电压,使镜头向无穷远方向对焦;4、提供一个低电压,使镜头向镜头最近对焦处对焦,1.2米;5、似乎没有用(镜头上没有对应的触点)。试验用的低电压来自万用表的电阻档。KA 卡口相对K卡口,KA卡口有五个重要的变化: 镜头光圈环上多了一个“A”档。 镜头卡口上有一个园头小针,当光圈选定“A

9、”档时,小针伸出,非“A”档时小针收回。 镜头通过卡口上排列于园头小针周围的的塑料/金属点传递光圈信息。 机身有六个电子触点,读取镜头上的园头小针和塑料/金属点的信息。 镜头的光圈收缩拨杆的移动量相对光圈环是线性的,换言之,一档光圈的变动,无论是在光圈范围的何处变动,光圈收缩拨杆需要的位移量都是一样的。当镜头的光圈设定在非“A”档时,镜头和机身的工作方式与K卡口一致。光圈收缩拨杆方面的差异(注:非线性和线性)不会造成问题,因为他们都是移动到这端或那端的尽头。这个移动的结果当然是受设定的光圈的(从镜头内部)限制的。当“A”档被选定时,机身则可以控制镜头的光圈,靠光圈收缩拨杆只移动一个特定的距离来

10、实现。光圈的范围,则由镜头上的触点给出。而机身通过园头小针的状态知道镜头是否设定在“A”档。机身按照程序曲线,确定在给定的环境亮度下、使用给定最大光圈的镜头时应该用哪一曝光组合(快门&光圈组合),光圈收缩拨杆的移动量于是也确定了,由于在带“A”的镜头上移动量是线性的,计算是很容易的。George de Fockert 在Program A机身 上,尝试了触点的所有32个组合,通过在P模式下查看取景器中显示的最大最小光圈,得到了触点的组合含义。在此用 xxx*xx的形式列出来,x可取0(金属)或1(塑料),*则是那个用来指明是否设定了“A”档光圈的园头小针。George的发现:最小光圈最大光圈f

11、/16f/22f/32f/45f/1.2100*01111*11 f/1.4100*00111*10 f/1.7010*01101*11110*11 f/2.0010*00101*10110*10 f/2.5000*01011*11100*11111*01f/2.8000*00011*10100*10111*00f/3.5 001*11010*11101*01f/4.0 001*10010*10101*00f/4.5 000*11011*01f/5.6 000*10011*00f/6.7 001*01f/8.0 001*00表1、卡口触点与最终光圈的关系于是我们得到编码r1r2m1*m2r3,

12、 r1r2r3 代表光圈范围,从8.5开始,以半档递减(000=8.5, 001=8.0, 010=7.5, 011=7.0, 100=6.5, 101=6.0, 110=5.5, 111=5.0),而m1m2 代表最小光圈(00=22, 01=45, 10=32, 11=16)(注:由光圈范围和最小光圈,即可得到最大光圈)。f16的最小光圈是很少见的,只有螺口镜头是这样。Pentax-KA卡口的腾龙百搭接环当Joachim Hein读到上面的内容,他马上明白了某些Pentax KA卡口的腾龙镜头的问题的由来。那是因为使用了Adaptall (国内称“百搭接环”)的镜头的最终光圈范围太窄而无法

13、用触点的排列来标明,某些镜头最小光圈为f22,有“AE”档(等同于Pentax的 A档);另外一些最小光圈为f32而且没有 AE.档, 对这些f32的镜头,Pentax-KA 接环将这档光圈变成了“A”,同时最小光圈变成了f/22。请参见上表的第二列,可见没有一个触点的组合可标明一只光圈范围为f/4.5 (或更慢的) 到f/22的镜头,腾龙于是在卡口上标记最大光圈为f/4 并在手册中给予警告,要求拍摄者必须注意取景器中的光圈读取窗(在P30和P50机身上没有!)确认真正使用的光圈。KAF 卡口KAF 技术被叫做SAFOX,其工作方式与ME-F上的完全不同。KAF机身与镜头上的触点和KA机身与镜

14、头是一样的。实际上,KA镜头可以装再KAF机身上,反之亦然,信息的交换如前所述。不过KAF 机身增加了一个触点,用来串行地传输数字信息,其信息的传递交换协议尚未公开,但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F-系列镜头内有一个数字芯片,似乎是由那个*触点供电的。镜头的信息包括:镜头焦距(用来保证更有效地闪光工作和计算最慢的可手持拍摄的快门速度)。知道了镜头的焦距,机身就能确定镜头的涵盖范围和(1/焦距)(变焦时该数值会变),以及设定光圈的数值。焦距信息精确到足以分辨35mm和28mm的镜头,以使F-系列闪灯在不能覆盖镜头的视角时发出警告。同时,也使可自动变焦的F-系列闪灯能随时变焦以匹配当前使用镜头的视角。光圈

15、信息用来在取景器中显示数字形式的光圈值,即使光圈环不在“A”档也能显示。而使用A-系列镜头,其光圈值仅能在P和TV模式下在取景器中显示 。而且镜头还能向机身提供足够的信息,确定使用机身内置闪光灯时是否有遮边现象。KAF镜头可提供分区测光。此模式下,机身从画面的多块区域得到测光数据,从而计算出比单点测光和偏重中央测光“更好”的曝光组合,分区测光可以对诸如逆光等等复杂情形下的拍摄作出补偿,这种测光方式需要 A-、 F- 或 FA-系列镜头的配合才可用。我们自然会想到:为什么用K-和 M-系列镜头时不能用分区测光呢?. John Francis 提出机身需要知道镜头的最大光圈,才能测得光的绝对亮度,没有这个数据(而K-和 M-系列镜头恰恰不能提供),无法区分一只阴天测光的f/1.4镜头和晴天雪地中测光的f/4 的镜头。接着的问题是:“机身是如何区分A-系列镜头和早期的镜头呢?(尤其当其光圈不在“A”档时)”。一些PENTAX文献指出, A 50/1.2 镜头不能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