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教案2012.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100162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教案20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教案20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教案20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教案20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教案20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教案20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教案2012.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教 师 教 案(20 11 -20 12 学年第 二 学期)课 程 名 称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授课学时32授 课 班 级环工091、092任 课 教 师陈亚非、骆林平课程名称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授课专业环境工程班级091、092课程代码18011011修课人数59课程类型必修课学科基础课( );专业课( )选修课专业课( );公选课( )授课方式 理论课( );实践课( )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32学分2学时分配课堂讲授 30 学时;实践课 2 学时教材名称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作者李连山杨建设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教学参考书物理性污染

2、控制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陈杰瑢孙兴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授课教师陈亚非/骆林平职称教授级高工/讲师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授课时间周五第3、4节(第1-16周) 周次第 1 周 第 1 次课 2011年 2 月 21 日教学时数2学时章节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2.1 声波的产生及描述方法2.2 声波的基本类型2.3 声波的叠加教学目的及要求1. 熟悉有关噪声及噪声污染的相关概念。2. 了解噪声控制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3. 能结合实际了解到噪声所产生的危害,并能树立噪声污染的环境观念,增强防噪降噪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波的叠加难点:声波的基本

3、类型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式、启发式教学作业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备 注第一章 绪论1.1 噪声及其危害1.1.1什么是噪声?1.1.2噪声的危害有:噪声对听力的损伤噪声对睡眠的干扰噪声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噪声对语言交流和通讯联络的干扰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1.2 环境声学的研究内容1.2.1噪声污染规律1.2.2噪声评价方法和标准1.2.3噪声控制技术1.2.4噪声测试技术1.2.5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2.1 声波的产生及描述方法2.1.1声波的产生声源、声波的形成2.1.2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声压、波长、周期、频率、声速2.2 声波的基本类型

4、2.2.1平面声波 当声波的波阵面是垂直于传播方向的一系列平面时,称其为平面声波。2.2.2球面声波、柱面声波2.2.3声线2.2.4声能量、声强、升功率2.3 声波的叠加2.3.1相干波和驻波2.3.2不相干声波2.3.3声音的频谱教 学 后 记 周次第 1 周 第 2 次课 2011 年 2 月 22 日教学时数2学时章节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2.4 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和衍射2.5 级的概念2.6 声波在传播中的率减2.7 声源的辐射教学目的及要求1、 熟悉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和衍射现象及概念2、 掌握级的概念、声压级、声强级及声功率级的概念以及级的叠加3、 了解声波在传

5、播中的率减及声源的辐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级的概念、声压级、声强级及声功率级的概念以及级的叠加难点:声波在传播中的率减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式、启发式教学作业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备 注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2.4 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和衍射2.4.1垂直入射声波的反射和透射2.4.2斜入射声波的入射、反射和折射2.4.3声波的散射与衍射2.4.4声像2.5 级的概念2.5.1分贝的定义2.5.2声压级、声强级及声功率级2.5.3级的叠加2.5.4级的“相减”2.6 声波在传播中的率减2.6.1随距离的发散衰减2.6.2空气吸收的附加衰减2.6.3地面吸收的附加衰减2.6.4

6、声屏障衰减2.6.5气象条件对声传播的影响2.7 声源的辐射2.7.1点声源2.7.2声偶极子2.7.3线声源2.7.4面声源2.7.5声源的指向性教 学 后 记 周次第 2 周 第 3 次课 2011 年 2 月 28 日教学时数2学时章节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3.1 噪声的评价量教学目的及要求1、 熟悉等响曲线、响度级和响度2、 熟悉斯蒂文斯响度3、 掌握倍频带的概念4、 掌握计权声级和A计权声级的计算方法5、 掌握等效连续A升级、昼夜等效升级、累计百分数声级及其计算方法6、 了解更佳噪声标准(PNC)曲线、噪声评价数(NR)曲线、噪度、感觉噪声级、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交通噪声指数

7、、噪声污染级、噪声冲击指数等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倍频带的概念、A计权声级的计算方法、等效连续A升级、昼夜等效升级、累计百分数声级及其计算方法难点:大量的概念需要引入和建立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式、启发式教学作业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备 注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3.1 噪声的评价量3.1.1等响曲线、响度级和响度3.1.2斯蒂文斯响度3.1.3计权声级和计权网络3.1.4等效连续A升级和昼夜等效升级3.1.5累计百分数声级3.1.6更佳噪声标准(PNC)曲线和噪声评价数(NR)曲线3.1.7噪度和感觉噪声级3.1.8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3.1.9交通噪声指数3.1.10噪声污染级3.

8、1.11噪声冲击指数教 学 后 记 周次第 2 周 第 4 次课 2011 年 3 月1日教学时数2学时章节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3.1 噪声的评价量3.2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教学目的及要求1、 了解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内容2、 熟悉主要产品噪声标准、噪声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和难点:各种标准及其适用范围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式、启发式教学作业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备 注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3.1 噪声的评价量3.1.12噪声掩蔽3.1.13语言清晰度指数和语言干扰级等概念3.2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3.2.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3.2.2产品噪声标准汽车定

9、置噪声地铁车辆噪声3.2.3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标准铁路及机场周围环境噪声标准3.2.4环境质量标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室内环境噪声允许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教 学 后 记 周次第 3 周 第 5 次课 2011 年 3 月7日教学时数2学时章节第四章 噪声测试和监测4.1 测量仪器4.2 声强及声功率测量4.3 环境噪声监测方法教学目的及要求1、 了解噪声测量仪器及其主要构成2、 掌握声功率的测试方法3、 熟悉并部分掌握环境噪声监测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功率的测试方法难点:环境噪声监测方法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式、启发式教学作业教材p27-29:习题1

10、、3、7、9、11、12、23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备 注第四章 噪声测试和监测4.1 测量仪器4.1.1声级计4.1.2频谱分析仪和滤波器4.1.3磁带记录仪4.1.4读出设备4.1.5实时分析仪4.2 声强及声功率测量4.2.1声强测量及应用4.2.2声功率的测量 混响室法 消声室法 现场测量法4.3 环境噪声监测方法4.3.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4.3.2道路交通噪声测量4.3.3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4.3.4航空噪声测量教 学 后 记 周次第 3 周 第 6 次课 2011 年 3 月8日教学时数2学时章节第四章 噪声测试和监测4.4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4.5 振动及其测量方法第五章 环境

11、噪声影响评价5.1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5.2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教学目的及要求1、 熟悉工业企业噪声测量方法2、 了解振动及其测量方法3、 了解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4、 熟悉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难点:振动及其测量方法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式、启发式教学作业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备 注第四章 噪声测试和监测4.4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4.4.1生产环境噪声测量4.4.2机器噪声的现场测量4.4.3厂界噪声测量4.5 振动及其测量方法4.5.1加速度计4.5.2前置放大计4.5.3灵敏度校准4.5.4振动测量仪器第五章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5.1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避免先污染后治理5.2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5.2.1评价工作程序5.2.2评价工作方法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3、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噪声部分4、环境噪声评价量5、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6、环境影响报告书噪声专题报告编写提纲教 学 后 记 周次第 4 周 第 7 次课 2011 年 3 月14日教学时数2学时章节第五章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5.3 噪声预测5.4 公路噪声预测5.5 铁路噪声预测5.6 机场飞机噪声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