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第七单元复习课堂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000079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下第七单元复习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下第七单元复习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下第七单元复习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下第七单元复习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下第七单元复习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下第七单元复习课堂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下第七单元复习课堂教学实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丽的自然课堂教学实录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课 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学过程:一、回忆内容,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大海啊,故乡的响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幻灯出示题目)这其中,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海底世界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日月潭的传说则是一篇关于宝岛台湾的美好传说。现在,在我们课堂学习过的基础上,说说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海底世界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我们从小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生2:学习了槐乡五月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我也要向他们学习。生3:学完了日月

2、潭的传说这篇文章,我要说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祖国的宝岛台湾玩一玩。师:看来,大家对这一单元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牢靠的,你们真棒!【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教师了解了学生对这一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谓一石二鸟。】二、理解词语,积累运用。 师:这一单元课文的词语非常丰富。下面,我们先从词语来开始我们本单元的复习。 师:拿出复习本,听写本单元的词语。 茂密 牙齿 谜语 锋利 轻型 凶猛 足迹 肩膀 蒜泥 冒险芝麻 海底 攻击 伸缩 肌肉 旅行 剪刀 漆黑 躲藏 聚集翻山越岭 千辛万苦 庞然大物 望而生畏 窃窃私语生:默写。师:同学们,说说看,刚才在听写的过程中,哪些字、

3、词容易写错呀? 生1:“谜语”的“谜”不能把言字旁写没了。师:是的,那样就不是“谜语”了,那你就在词语王国里迷路了。生2:“轻型”的“型”不能写成“形状”的“形”。生3:“望而生畏”的“畏”不能加上一撇。生4:“蒜泥”的“蒜”要注意它的结构,它是上下结构的字。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成语。多媒体出示:烟波浩渺 一碧万顷 游人如织 谈笑风生一帆风顺 风平浪静 鸥水相依 海波不惊师:说说看,还记得这些成语讲得都是关于哪个方面的吗? 生:这8个成语都是描写海边景色的。 师:真棒!表扬一下。那每一行的两个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生1:第一组的两个成语都是写水面十分辽阔的,但“烟波浩渺”还有烟雾笼罩的意思;而

4、“一碧万顷”则含有碧绿的意思。生2:第二组好像都是写游人在海边游玩时的情景,但我觉得“游人如织”强调的是人多;而“谈笑风生”强调的则是说话时的神态。生3:师:同学们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之下,对知识点的掌握真的很不错,下面抓紧时间识记一下这练习中的8个成语。生:自由识记。师:同学们,对于成语的掌握,我们还要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譬如,在与别人说话时,我们可以用上一两个成语,显出自己妙语连珠;在习作时,用上一些成语,会增强文章的语言表达效果,给文章增色不少哦!【本环节中的设计,着眼于对成语的终极学习目标对于成语学习,不仅要正确认读,正确书写,还要正确理解,正确运用。在本环节中,学习与练习循序渐进,

5、有条不紊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师:继续看大屏幕。 3词语积累(1)喜()() 白()() 白()() 傻()() 甜()() 香()()(2)千()百() 千()万()千()百() 千()万()千()百() 千()万()(3)()然大物 ()然一新()然开朗 ()然纸上()然大悟 ()然大波师:先试着做做看。生练习。师:谁来完成一下第一题。生回答。师:发现词的结构上有什么规律吗?生:是“ABB”形。师:那你能再说几个吗?生:能。黄澄澄、绿油油、晃悠悠师:词语的积累真丰富!看第二题。生回答。师:这一题有规律吗?生:有。我发现左边的是千()百()。而右边的则是千()万()。师:观察得真仔细!表扬一下。

6、第三题,谁来?生回答。师:发现规律了吗?生:应该是含有“然”字的成语。师:对的。真不错!下面把大屏幕上的这些词快速识记一下。生识记师:大家打开课本,在课文再找一找,还有哪些词语你觉得重要的?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生寻找并交流之。【这一环节的教学任务是对词语的复习。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大量的词语积累是分不开的。而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一定要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广撷博采。本环节在让学习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了拓展,正是体现了这样的一种认识。】三、品析句子,感悟运用。师:同学们,掌握了本单元的词语外,本单元在句子表达上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结合下面的几句话来细细体会。多媒体出示:1感知说明方

7、法(1)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会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 ) ( )(2)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20多米,走起路来,好像一架移动的吊桥。( ) ( ) (3)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只利剑一样的尾刺。( )师:还记得老师当时讲得答案吗?试着做一下。师播放轻音乐,学生思考。师:谁来说说看的?生1:第一题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打比方。师:为什么这样说?生1:说作比较是因为作者拿雷龙的体重与六头大象在比,而且比它还重;说打比方是因为作者把雷龙走路时发出的声音比作雷鸣般的声音。师:哦,分析得很准确,那你们说说看,一句话里是用了说明

8、方法好呢,还是不用也一样起到这种表达效果呢?生:要用,不用起不到这种表达效果的。师:有道理,那能说说这样用了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生思考,悟不出来了。 师:你们觉得这样是不是更加直观、形象、准确地写出了作者所要描写的事物呢?生:是的。师:这就是说明方法的作用。即更加直观、形象、准确地写出了作者所要描写的事物。记一下。师:谁来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说一句话。生思考生:我们的教室有3米高。师:说说,你这是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生:列数字。师:不错。继续。生:小华的个子比我高。师:你这是生:作比较。师:继续观看大屏幕。2感知修辞手法(1)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9、 ( )(2)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 ) ( )(3)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选择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导学生咀嚼其韵味,感悟其写法,并做到熟读成诵,丰富语言储备,为后续的语言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播放点轻音乐,便于学生思考、记忆。】师:思考一下,填空。生思考。师:说说看,你知道有哪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生:比喻、拟人、夸张。师:不错,三年级的小朋友已经掌握了这样几种修辞手法,真的不错。那谁来做一下这道题目?生1:我来做第一题。我觉得第一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10、。生2:我来做第二题。我觉得第二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和比喻。师:真棒!为什么认为这题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呢?生2:作者说“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怎么可能呢,所以我觉得是夸张。师:有理有据。是的,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同学们要注意一下的是,夸张这种修辞手法它包括对事物的夸大和缩小两种形式。生3:那我来做第三题。我觉得第三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师:说说看,句子中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生思考,感觉有困难。师:识记一下。它们的作用可以大体理解为,使所要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当然,具体的修辞手法还要区别对待。这里只是初步了解一下。明白吗?生:明白了。师:谁来

11、用一种修辞手法说一句话?生: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师:这是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生:比喻。师:继续。生:这座楼房真高,快要碰到天了。师:你这是?生:我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师:本单元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同学们不妨可以自己再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看看是不是也能产生这样美妙的阅读感受?生读书思考之。【古语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于终身受益无穷。教学时,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掌握方法。】四、巩固诵记,授之以渔。师:同学们,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

12、起,使“花美人更美”这一主旨自然地生发开去。那么,这么美的文章,我们一定要把它熟记于心。大家有没有信心呀?生:有。师:好的。老师讲一些背诵的好方法,一来可以再次背诵这篇课文加深印象,二来可以为以后的美文背诵打下基础。1理解记忆法,即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2分层分段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了解各层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的背诵下来。3图表背诵法,图表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是一种比较好的记忆方法。4音乐背诵法,即边听音乐 ,调动学生的部分感官,边背诵,这种效果也是颇佳。师:你们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多种记

13、忆方法。知道吗?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填空题,试着做做:多媒体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五月,( )开花了。槐乡的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 ),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 ),远看( );有的槐花( ),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酿出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 ),酿出了(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 ),心里装着( )。生试着练习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学习的关键就是学会运用,而要真正学会运用就离不开训练。本环节的设计正是以具体的例子来启发学生运用背诵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运用,达到掌握的结果。】五、总结全课,迁移运用。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品词、赏句、解段”,从词语运用、句子表达和背诵课文这三个方面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同学们,本单元的知识远不止这节课所上的这些,还希望你们利用课后时间广撷博采,厚积薄发,把基础打实点,把知识学活点,争取更上一层楼!下课!【复习是为了巩固,不仅巩固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巩固复习的方法。这一总结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课外复习中去,达到“得法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