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修养.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0999231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修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修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修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修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修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修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修养我们常听有人议论:“某语文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味儿挺浓,引人入胜,是一种艺术享受;而某某语文老师的课,则枯燥乏味,如同嚼蜡,引人入睡,简直是折磨和灾难。”为什么一个有“味”,一个乏“味”?一个“引人入胜”,一个“引人入睡”?一个是“享受”,一个是“灾难”呢?形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的原因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因为前面那位老师,懂得并具备了语文教学艺术的修养,把课上得既有文味、情味,又有趣味、余味,津津有味,饶有兴味;而后面那位老师,正是因为不懂得并缺乏语文教学艺术修养的缘故。语文教学艺术的内涵是语文老师本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判价值定向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结晶。语文

2、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是创造性劳动,没在固定的模式,它必须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灵活地恰到好处地组织课堂教学。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都属于教学艺术的应用范畴。下面就择要介绍几种主要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一、教学语言的艺术高尔基曾把语言称为“文字的第一要素”。如果我们把教学语言称为教学的第一要素,把老师的教学语言的艺术称为课堂教学艺术的第一要素,这样推断恐怕是决不过分的。因为教学过程是凭借语言来进行的,学生是通过老师的语言信息来接受新知的,老师的语言是否准确、

3、鲜明、生动、流畅,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大致说来,要符合四个方面的要求。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产生疲劳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昏昏欲睡。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文辞美;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彩,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节奏美;语速要快慢有间,断续得当,张弛有度。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习情绪,当然要注意分寸,幽默不同于滑稽,不同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低级趣味。二、课堂节奏艺术掌握语文课堂节奏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学实践证明:课

4、堂节奏分明,学生的思维活跃,兴味就盎然,注意力就集中;反之,则思维呆滞,兴味索然,注意力分散,昏昏欲睡。如何调控语文课堂节奏呢?就一般规律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就教学内容而言,一堂课有易有难,有深有浅,如何调控,就得讲究难易相间,深浅适度,快慢得当。如对教材内容的非重点、非难点部分略讲,言简意赅地讲,粗线条地勾勒,甚至浅近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还可以不讲。而对重点部分就重锤敲打,精讲细析,工笔式的细描。2、就教学情感而言,一堂课有高有低,有浓有淡,有起有伏。讲课时,一方面要根据课文规定的感情变化线索来调控情感节奏,有起有伏的,或激昂,或冷静,或愉悦,或悲哀,或依恋,或悠闲,或紧张

5、。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课文教学目的,分清主次轻重,在感情倾注上要高低交替、浓淡相间。如教学的高潮部分,感情倾注宜浓一点;教学的低潮部分,感情倾注则可淡一点。3、就课堂结构而言,一堂课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有长有短,程序安排有前有后,有松有紧,都要根据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和课文作者思路的特点,来调节课堂结构的内在层次关系,使整堂课动静交替,讲练结合,手脑并用。4、就教学而言,一堂课有快有慢,有断有续,有高有低,有张有弛。要根据听课的心理和讲课的需要来调控,做到语速快慢交替,急缓相间,断续得当,张弛有度。一方面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富于变化的课堂气氛,一方面保持深厚的听课兴趣,使思维进入“竞

6、技”状态,以求取得课堂的高效益。三、“导”课的艺术有人说,语文课犹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老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审时度势,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下一番功夫。开篇引导。也叫开讲、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有成就的老师都十分重视导入新课,以求激发学生的浓郁兴趣和强烈求知欲。导语设计既要新颖,又要简练,生动,有文采,有感情,还要富于变化。有时介绍背景,有时创设情境,有时提出问题,有时故设悬念,有时直接审题,有时出示教具,有时讲个故事,有时做个练习。虽有定法,但无定式,不断变化,引人入胜。课堂指导。要培养学

7、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能力,绝对离不开老师的点拨指导。点拨就是三言两语“指点一下”,使学生“开窍”。老师的点拨指导主要体现在导读、导思、导路三个方面。导读是指导学生去读,初步感知课文时要认认真真地读,把课文读顺;理解课文的关节处要反反复复地读,把课文读懂;总结课文时要有表情地去读,把课文读会、读深。导思是指善于点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于抓住时机设计一些既符合学生实际,又有针对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疏导学生思维。导路,就是要把握住学生的学路,去探索作者显形的或隐形的思路,即文章前后或明或暗的内在联系。收尾诱导。一堂课的收尾艺术也十分重要。“善始善终”,“行百步者半九十”就是这

8、个道理。艺术化的结尾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深化,并与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要简洁、明快、含蓄蕴籍、新鲜有趣、灵活多变,使学生在疲倦之际保持兴趣的连续性。切不可拖泥带水,浅白直露,僵化死板,龙头蛇尾,影响或削弱教学效果。艺术化的收尾方式很多,有联系式(首尾联系、新旧联系、课内外联系)、激发式、比较式、点睛式、总结式、引深式等等,但都离不开诱导二字,只有在诱导上下功夫,才能做到绾知识之结,放学习之线。四、课堂教学的风格艺术说到“风格”,人们会自然地想起18世纪的法国著名作家布封曾说过的“风格就是人”的至理名言,也当然会想起马克思赞同并重复说过“风格就是人”。因而,教学风格是教师在在全部教学

9、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性、确定性和发展性的教学艺术特色,是教师本人人格、品性、素养的再现。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不断创新、走向成熟、走向臻美的标志,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执着追求、进入炉火纯青、卓然一家的教学最高境界。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格艺术,是老师在处理教材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中表现出来的独具特征的审美风貌。它是由内隐和外显的两个方面的要素构成的。先说内隐的要素:语文教师人格、品格、师格的高尚,是影响和制约语文教学风格的决定因素;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浓重与丰富,是构成语言教学风格的基本要素,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风

10、格。再说外显的要素:教学语言的精炼、精妙,言之简约,言之有序,言之动情,言之生趣;教学方法的新颖、巧妙、独创,或善读,或善导,或善点,或善评,或善启,或善讲;教学的表情美、体态、风度美。语文教学风格是多姿多彩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如果一位教师要有心养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就要理解教学风格的侧面各异的要素,扬长避短,刻苦磨炼,融合各种风格,经过重组、综合,才能事半功倍地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课堂教学风格。教无定法,教艺无涯。在语文教学艺术这个范畴,还有不少课题可以有新的发现、新的开掘,可以有深入的体验和深入的剖析。我们只要熟练地掌握语文教学规律的客观性,充分发挥创造才能,不断钻研,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前进,就一定能攀摘语文教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到那时,语文教学领域和一切过程都将成为自由的王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