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积极心理教育浅析.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99841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积极心理教育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积极心理教育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积极心理教育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积极心理教育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积极心理教育浅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积极心理教育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积极心理教育浅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论文由童鞋论文网提供:http:/高职院校积极心理教育浅析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积极品质,关注人的健康、幸福与发展,研究使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崭新领域。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积极心理体验和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模式”。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积极心理教育;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石,是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成长成才的前提。社会变化快、价值观多元化、竞争压力大,面临选择多、欲望需求高、教育不适应及心理发展的特殊性等诸多因素

2、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增多,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同年龄组平均水平,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它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其沿袭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要。20 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地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获得良好的生活”,这一理念对于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启示和意义。1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

3、及主要内容1. 1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二战以来,心理学主要致力于人类问题的解决和补救,忽略了对正常人群的研究,人类的本质被嵌入一种病态模式,即身带缺陷、脆弱不堪、生存环境残酷、不良基因影响等,研究焦点集中于测评并治愈个人心理疾病,致力于对心理障碍以及对离婚、死亡、性虐待等环境压力对个体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研究,过分关注消极心理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本意。20 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是社会发展和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可以说积极心理学是在对传统心理学反思过程中产生的。1998 年在美国心理学会的年度大会上,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塞里格曼第一次明确提

4、出“积极心理学”一词;2000 年1 月,赛里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 M. Csikszentmihalyi) 联名在世界著名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正式宣告积极心理学的诞生; 随后,2000年1 月、2001 年3 月积极心理学专集在美国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连续发表,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由美国走向世界,积极心理学也因此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运动。1. 2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及意义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使“普通”人群生活得更有意义,认为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带来智力上的获益,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人们会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力。其基本前提是: 人类的优点、卓越之处和人类的缺点、无能为力

5、之处是共同真实存在的。核心思想为: 心理学不应只研究个人和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应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伤害的修复,还应研究和培养人的诸多积极情绪情感和正向品质。即研究人的积极的特质和素质: 善良、诚信、希望、宽容、勇气、毅力和洞察力等特点; 研究人际交往技巧、团队合作的能力; 研究信仰、道德、价值观、兴趣天分、才能等; 研究能够承载美好生活的社会构成: 友情、婚姻、家庭、教育、宗教等等。积极心理学有3 个重要的主题: 积极的主观体验( 幸福、愉悦、感激、成就等) ; 积极的个人特质( 个性力量、天分、兴趣、价值等) ;积极的机构( 家庭、学校、商业机构、社区和社会) 。很显然,积极的机构可

6、以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和体现,进而促进积极主观体验的产生。积极心理学的创立,修正了以往心理学的不平衡,倡导心理学不仅要要关注心理疾病,也要关注人的力量; 不仅要修复病损,也要帮助人们构筑美好生命; 不仅要致力于治疗抑郁的创伤,也要帮助健康的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把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融会贯通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创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注重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积极心理教育、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积极情绪体验训练,形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应该引起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注、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

7、问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为主要目标。近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在推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效果。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以下一些问题。2. 1 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是本科院校的教材,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问题”教育、解决为主。教材体系陈旧,没有新意,内容多是基于“问题”设置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作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重理论教学及知识点的掌握,轻积极情感体验和正向品质的培

8、养,没有体现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的特点,课堂效率不能得以充分发挥。2. 2 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片面化的思想倾向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 重反应性干预,轻前摄性干预; 重个体咨询,轻团体辅导; 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和辅导等问题。表现在工作中就是重视危机干预、个案咨询,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少数学生身上,甚至以接待咨询学生多少,是否有校园心理危机事情发生来衡量和评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忽略日常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忽略了大多数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和提高,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极不利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2. 3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单

9、一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多种多样: 开设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组织室内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举办心理电影宣传周、利用“525”等特殊日子组织系列专项活动等是常用的方式。但由于资金、人员和场地等各种条件的制约,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单一,多以心理测评、心理咨询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为主,各项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开展十分欠缺,因此无法建立和形成多管齐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联动机制。2. 4 缺乏呵护心灵世界的环境和氛围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未达到统一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似乎只是少数专职人员的工作,大部分教职员工缺乏

10、关注学生心理品质的意识,缺乏“以人为本”、呵护心灵世界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很显然,学生潜能的开发、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情绪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润物无声”的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形成一种环境和氛围,寥寥无几的专兼职人员力量有限,要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育心”工程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需要形成专业机构为中心,专业人员为指导,兼职人员为辐射,全员“育心”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2. 5 专业人员的自我成长缺乏保障机制“育心”工作任重道远, “育心”方法推陈出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研究不断推进,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层出不穷,需要学习、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但许多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

11、的老师常常被边缘化,缺乏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督导机会,专业人员的自我成长和提升没有政策机制做为保障,专业化素质的提升受限,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教育理念比较陈旧,工作开展无法凸显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总之,由于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特点和规律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工作目标定位不够明晰,且受消极心理学思想的影响,较多关注有心理问题人群等诸多原因存在,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的状况远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3 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3. 1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3. 1. 1 认识和培养性格力量因子“性格决定命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箴言,不妨理解

12、为良好的性格就会使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顺畅的命运。良好的性格是包括爱、善良、希望、乐观、热情、兴趣、真诚、幽默、勇气、正直、谦虚、宽容、感激、耐心、志气、认真、坚持、合作、好奇心、创造力、洞察力、控制力、求知欲、开放性等等一系列积极素质的综合体,它们共同构成性格力量因子,这些美德与人类的痛苦和疾病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人类实际行为的基础。人们性格中积极特质即性格力量因子的“发觉”和“发挥”,亦即个人潜能的认识和发展越充分,也就意味着能使个人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性格力量能够使一个人在遭遇挫折、面临各种困难的时候,在意志力的驱动下,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实现预期目标。帮助同学们充分认识自我的积极性格特

13、质和标志性的性格力量因子,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性格力量因子,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所不具备的积极特质是高职院校进行积极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上所谈到的构成良好性格的诸多性格力量因子都可以通过确定主题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来训练和培养的,通过主题的训练我们可以拥有这些性格力量因子并发挥它们的力量。比如,培养“勇敢”因子,我们可以尝试在团体中说自己过去不敢的可能不受欢迎的话,也可以尝试做自己过去由于害怕而不敢做的事; 培养“善良”因子,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或到敬老院看望帮助孤寡老人,或到医院做志愿者看护照料病人,或主动让座、让路; 培养“感激”因子,我们可以每天记录自己真诚说出“谢谢”的

14、次数,可以给父母一个电话、一个问候、一个礼物,可以给帮助过你的老师、同学、朋友写感谢信、发感谢短信等等,概言之,人们性格中所有的积极特质都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3. 1. 2 培养积极的思维一帆风顺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世事无常,生命无常,每个人一生中会经历无数的挫折、失败、失望、打击,大灾小难、大事小情会伴随我们一生一世,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遭遇什么,只要心存希望,积极乐观,就能够增加心理能量,就有走出困境的勇气和信心,就能迎来人生之曙光和朝阳,这就是积极思维之本质和意义所在。培养和造就喜悦的、充满希望的、阳光的“乐观人”,使其具有乐观主义的思维方式是高职院校积极心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人类学家林耐

15、尔. 泰格认为乐观是“一种情绪或态度,与对未来的社会或物质生活的期望相关一种对自己有益或者能带给自己愉悦的社会期望的评价。”乐观主义是吸引人注意的卓越品质之一,乐观的人及其乐观主义的思维方式使得人们能够设想未来,能够增强生活的洞察力,增强学习工作生活的愉悦感、幸福感,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现在可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将来能够幸福地工作、生活。有研究表明,乐观的人健康状况就好,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到45 岁以后是最高的( r =0. 37) 。乐观与否体现着人的差异性,是人的不同性情、不同风格的表现。乐观可以学习和培养,方法途径多种多样: 要树立一个乐观的榜样,充满激情地去追求理想; 要不断与习惯的消极

16、思维斗争; 要别人可以用多种方法尝试习得性乐观,比如在没有把握的日子、对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们努力期待一个好的结果发生; 如果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就要想肯定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真有什么事情和问题出现和发生,就要想每一种问题都会有很多解决方法,最终可以找到一种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事情终究会朝好的预期的方向发展。3. 1. 3 获得积极价值观价值是一种对某些目标的稳定性信念,是一种相对正确的目标。根据不同类型的信念的相似性,奥尔伯特总结出6 种基本的价值观类型: 注重事实和对事实的揭示的“理论型”价值观; 注重有用的和实用东西的“经济型”价值观; 注重美与和谐的“艺术型”价值观; 注重权利、影响和名望的“政治型”价值观; 注重他人和他人价值的“社会型”价值观; 注重超越和与宇宙统一的“宗教型”价值观。不同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比如,在个人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