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史问题简答.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998390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哲史问题简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哲史问题简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哲史问题简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哲史问题简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哲史问题简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哲史问题简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哲史问题简答.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哲史问题及要点1、自然哲学:探讨自然物运动变化的原因的学说。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是形而上学的最初形态,指探讨万物的本性或本原,即探讨万物的基质或运动变化的原因的学说。2、本原:早期希腊哲学家提出的概念。指万物从其中产生而又复归于它的东西。它有两层含义,既指构成事物的基质,又指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则。3、逻各斯:赫拉克利特提出的概念。指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秩序或规律,同时又被理解为思想或理性。4原子与虚空: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原。原子是构成事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子存在和运动的场所。5、理念:柏拉图提出的概念。作为理智的对象,指同类事物的共性;作为永恒的模式,指同类事物的型相。

2、理念是事物的原因和根据。6、经院哲学:原意为“学院中人的思想”。指中世纪从教父学发展而来的,以希腊哲学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基督教哲学。其特征是信仰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7、唯名论和实在论:经院哲学内部关于共相性质问题的两种对立的观点。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存在的,共相只是名词或概念。实在论认为共相是独立于个别事物之外的客观实在。8、经验论与唯理论:近代西方哲学在认识论研究中形成的两大派别。经验论认为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注重归纳法;唯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理性思维,注重演绎法。9、自在之物:康德哲学的概念,在认识领域中是指“现象的基础”,在道德领域中是指“实践理性的公设”。作为与“现象”

3、对应的本体概念,“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10、先天综合判断 康德哲学的概念,是指谓项不是从主项分析出来的,但又必然的和主项联系着的判断,也就是既增加了新内容,又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判断。11、善良意志:是指彻底摆脱感性欲望,完全服从道德律的意志,其具体表现是“义务”。康德认为,只有出自好的动机即善良意志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12、 判断力:康德认为,判断力“一般是把特殊包含在普遍之下来思维的能力”。他把判断力分为两种,即规定的判断力和反思的判断力,前者属于知识论,后者是审美判断和目的论判断。13、绝对精神:黑格尔哲学的概念,指世界的本原、本质。绝对精神既是实体又是主体,它是客观的、能动的,整个世

4、界就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自我展开的内容。1、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即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逻各斯即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而这一规律就是向对立面转化的规律。2、释“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的观点。意即人的感觉是衡量事物存在与否的标准。这一命题包含着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3、“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的观点。意即美德就是对于善的认知。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知善即能行善。苏格拉底的伦理学是以知识论为基础的。4、柏拉图论理念和事物的关系: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同类事物的共相,是真正的实在。作为事物的原因,理念和事物的关系有二:“分有”表明事物和

5、理念在性质上的隶属关系;“摹仿”表明事物和理念在形式上的相似关系。5、亚里士多德关于科学知识的分类: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知识的总汇,各门科学依目的之不同可分为三类。即:理论科学,包括第一哲学、物理学和数学;实践科学,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创制或技艺科学,包括诗学、修辞学等。6、人文主义的基本思想: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其基本思想是:反对神权思想,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宣扬意志自由和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倡导尘世幸福;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理性、知识。7、培根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培根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但由于感官的局限,因此要靠科学实验。此外,他还强调经验和理性

6、的结合。8、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其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论与唯心论。具体表现为:在考察知识的对象时,提出“现象”与“自在之物”的区分,以调和知识和信仰的对立;在考察知识的形式时,提出“先天综合判断”以调和经验和理性的对立。9、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观点:黑格尔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理性是世界的主宰”。由于历史是“世界精神”借助人的活动而实现的(此乃“理性的狡计”),因此,他也肯定了人的能动作用,并认为伟人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1.论晚期希腊三派哲学之异同:(1)晚期希腊三派哲学分别为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和怀疑论。(2)其共同点是注重伦理学研究,致力于心灵的宁静,即达到“不动心”之境界。其不同点在

7、于各派哲学的理论根据各异。2、关于共相性质问题的分歧和论争:(1)共相问题源于波菲利提出的三个问题,即种属究竟是独立存在的还是仅仅存在于人的思想中;如果存在,它们究竟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如果是无形的,它们究竟是与可感事物相分离还是寓于可感事物之中。波爱修把这一问题引入经院哲学。(2)共相即逻辑学中的类概念(种、属)。共相是独立于事物之外的客观实在,或只是一个名词、概念,这是关于共相性质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观点。经院哲学内部因对这一问题的分歧而分为实在论和唯名论两派。(3)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分歧不仅局限于哲学范围(唯名论的观点接近唯物主义),而且涉及到基督教的信仰和罗马教会的权威。3、论笛卡尔的形而上

8、学及其二元论思想:(1)在形而上学的沉思一书中,笛卡尔从普遍怀疑的原则出发提出了三条原理,即我思故我在、上帝存在和物质存在。(2)笛卡尔认为,心灵的本性是能思维,物质的本性是有广延,二者是相对实体;上帝则是绝对实体。(3)作为近代哲学的开创者,笛卡尔关于心灵、自我存在的观点首次确立了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原则,而他的关于心、物是两个独立并存的实体的观点则是二元论。4、费尔巴哈论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异化了的人的本质。人使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了的、转化成主体、人格的本质的对象,这就是宗教的秘密。他认为,在基督教里,人的本质的异化是“类”的异化。5、黑格尔

9、对康德不可知论的批判:康德认为,知识是对现象的认识,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因为思维形式即范畴只能应用于现象,而不能应用于自在之物。黑格尔根据本质和现象的辨证联系的观点,对此作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现象不单纯是没有本质的东西,而是本质的显现,因此可以通过现象认识本质。黑格尔还指出,所谓知识,就是用范畴对于给定的对象的规定,因此说自在之物不可知,是不能成立的。6、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概论:(1)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以人为核心,以自然界为基础的。(2)在自然观上,他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实体,自因和感性是自然界的两个基本特征;空间和时间是一切感性事物存在的形式;自然法则即自然的规律性就存在于自然

10、之中。(3)人本学的对象是“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文化和历史的产物;人是感性的实体,是肉体和灵魂的统一;理性、爱(心力)、意志力是人的绝对本质。7、论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原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命题。它有两重含义:在认识论意义上,是指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对象的一致,因为“思维在于揭示对象的真理”,而“真理在主观意义上是观念和对象的一致”;在本体论意义上,是指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存在的一致,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或显现。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他认为客观精神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因而也是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基础。8、 论康德的认识论

11、思想:康德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回答知识即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他视理性所提供的先天形式是知识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固他的认识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通过对感性、知性和理性这三种认识能力的考察,康德分别回答了纯粹数学、纯粹自然科学和一般形而上学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以本体和现象的分立为依据,在论证现象界可知的同时,也论证了本体界的不可知性,因此他的认识论既是可知论,又是不可知论。论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德国古典哲学是指由康德开创的,经由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完成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以及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从理论上看,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因而表现为一

12、个必然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康德以二律背反的形式揭示了概念的辩证法,同时因割裂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而陷入了不可知论。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相继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发展了辩证法思想,论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论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9、 论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就是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法之间的矛盾。在其哲学中,体系和方法是结合在一起的,正如黑格尔所说:“我在这逻辑体系中所遵循的方法,-正是内容在自身中所具有的、推动内容前进的辩证法。”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一个运动

13、、变化、发展的过程,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是,由于他把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看成是绝对精神自我运动、自我实现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因此,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10、 黑格尔逻辑学概论:逻辑学是黑格尔的形而上学即本体论,是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它所阐述的理念运动的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按正反合的公式,逻辑学分为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部分。存在论分为质、量、度三阶段,考察的是单纯的直接性的范畴,其中第一次明确阐述了质量互变规律。本质论分为本质自身、现象、现实三个阶段,考察的是间接的且成对的范畴,其中着重阐述了矛盾学术。概念论分为主观概念、客体、理念三阶段,阐述了观概念的整体发展。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