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之-矿区地质填图.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99724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之-矿区地质填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之-矿区地质填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之-矿区地质填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之-矿区地质填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之-矿区地质填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之-矿区地质填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之-矿区地质填图.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之-矿区地质填图2.3矿区地质填图矿区地质填图一般是指比例尺大于1/10000的中大比例尺填图,目的是大致查明矿区地层、岩性、构造、侵入岩的分布特征以及矿化带地表的含矿性、分布、规模、形态、产状等特征,重点解决矿化体(带)地表特征及与成矿有关的基础地质问题。一、填图方法及技术要求1、先踏勘,选择适当位置测制23条地质剖面(详见剖面测制),划分填图单元,根据划分好的填图单元开展填图作业。2、根据剖面测制及地质构造特征在设计图上布设填图路线。3、观察路线以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观测点插统一编号的小红旗作标记,点线密度根据相应比例尺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2、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要求执行(详见下表),以能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为目的。对矿化、构造蚀变带等重要地段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以准确反映其特征。地质点密度及数量(正测精度)表填图比例尺地质界线上点距(m)每平方千米地质点数(个)构造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1:10000100-2004060801:500050-100801201501:200020-5-1602403001:100010-25320480600注:地质界线上的点距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要求保证对重要地质界线的有效控制。有关说明:1)地质点主要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或产状点三类。2)基本点数与加密点数之和

3、,应大于地质点总数的70%。3)简测的地质点密度及数量为正测的70%,草测为50%。注释:基本点:为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布置的观察点4、观测点用全仪器法(全站仪测量)测绘于图上(正测),按观测点的地质意义实地勾绘成图,在地质、构造线转弯处要定点控制。5、填图中,对较难辩认的岩石、矿石及其它构造现象须及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或研究,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6、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等须沿走向追索,必要时采用槽探工程予以揭露,并采集必要的分析测试样品。7、填图时,对重要的地质体及矿化蚀变带规模达不到图面精度要求的,应放大表示于图上。8、地质点的应基本

4、均匀地布设,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野外记录要求单点描述,不得合并。9、每天外业工作结束后,须及时校对记录和手图,对采取的各种样品及时核对、登记外送,完成手图着墨、转点以及野外记录本中所有数据的着墨工作。10、要加强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清图的日常整理,及时着墨。同时,要在地质图上编绘主要地质剖面图。11、加强地质填图的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文字记录补正、图件整饰着墨等。二、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格式及要求1、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野外地质记录必须记录野外记录薄(野薄)上,作文字记录时,每条路线首页必须注明时间、地点、路线编号、目的任务、参加人员及分工、图幅编号、设计地质路线概况等,下页开始

5、地质记录,地质点记录格式如下:点号:D点位:距高点方位米处或高点方位与高点方位交汇处或河流转弯处、公路分叉处、高点上坐标:X=,Y=,h=点性(义):岩性界线点、岩性控制点、岩相界线点、构造(断层)控制点、蚀变矿化控制点、化石点、工程控制点露头:人工、自然,好、较好、差描述:(控制点)该点为色(新鲜色)状(构造)化(蚀变)粒(粒度)(矿物)岩(如:灰绿色厚层状硅化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浅肉红色块状弱褐铁矿化中粗粒二长花岗岩)。风化面颜色、新鲜面颜色、结构、构造、矿物含量、粒度、成份、沉积岩碎屑磨园、分选情况、蚀变、矿化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岩性、产状或蚀变等在走向倾向变化特征。(界线点)点南(

6、根据路线走向)或点方位为(同控制点内容)点北(根据路线走向)或点方位为(同控制点内容)二者接触界线清楚,或接触界线被覆盖,界线不详为断层或整合、不整合接触,接触界面特征。接触界面产状:(倾向)(倾角)各类样品采集情况、照片内容、位置、编号等要素均要记录清楚。点间:沿路线走向地质体变化情况,或见夹层,如:距D点米处见色(新鲜色)状(构造)化(蚀变)粒(粒度)(矿物)岩或构造破碎带、蚀变带、矿化带等,厚米,长米,详细描述其特征、产状等,描述内容同地质点记录。(工程控制点)该点为老硐、探槽等点(如起点),工程长、宽、深、方位、坡度等,主要目的是控制,同时进行简要编录,做素描图,采集必要的样品。遇特殊

7、及典型地质现象或矿化蚀变应进行素描,素描图绘于野薄记录纸背面(有方格厘米网格),素描要简洁、明了,突出主要特征,并标注采样位置等。素描图样式详见图2-4。工区D1020点厚层块状状灰岩素描图比例尺1:500地质点编号常用小组代号加地质点号,如一组10号地质点编号为D1020,原则上各小组地质点编号必须连续,不得重号或空号。填图路线中采集各类样品编号用年份号+样品类别号工区代码路线点号样品顺序号,如采化学样为13H-WD10201(13年化学样乌金山矿区D1020号地质点1号样)。常用样品类别代号:化学样-H,光谱样-GP,小体重样-XT,光片样-G,薄片样-b,手标本-B2、记录要求地质记录内

8、容必须以实际观察为基础,要全面、准确,严禁飞点及编造地质记录。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记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晰。3)岩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4)蚀变与矿化、岩(矿)脉、构造和化石等特征描述详尽。5)各种产状数据齐全、准确,有代表性。6)接触关系等重要地质现象绘制必要的素描图,并作详细记录。有50%以上露头点的路线应作信手剖面。文图相符,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7)路线地质(点间)记录连续,界线点控制准确,重要地质现象有详细记录。3、路线小结每天填图工作结束后,对地质路线要进行小结,主要内容如下如下:1)

9、路线概况该路线长千米,共定地质点个,采集样品个,路线形态,由向(方位),主要目的是2)地质概况路线中主要见、岩石,岩石主要特征,呈构造,其接触呈,界面特征,产状。在距路线起点千米见断裂破碎带,规模、产状,主要特征3)矿化蚀变特征在距路线起点千米见矿化蚀变带,规模、产状,主要特征。沿走向追索变化情况等。见老硐、前人探槽位置,规模、方位,主要控制情况。对矿化带采集样品及控制情况。4)存在问题及建议由于原因存在问题,建议补充加密路线或对矿化带进行矿点检查。三、野外手图野外手图是地质填图最最基础的图件,是野外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其内容见图2-5。图2-4手图主要要素示意图1、底图采用相应比例尺正测地形图

10、。根据以往或区域地质图件内容辅以航遥解译成果编绘基础地质界线,以地形底图套绘以往地质界线放大一倍裱糊于青稞纸上裁成A4大小幅面制作填图野外手图。2、野外工作中,草测图地质点应以微地貌、已知工程相对位置或后方交汇等半仪器法等方法辅以GPS校正定点上图,正测地质点则插小旗做标志,由测量组测绘上图。3、地质点、地质体及其界线、蚀变界线、构造线、产状、样品位置、编号均应标绘于图上。4、野外手图质量要求1)手图必须根据实际观测情况绘制。2)内容齐全、准确,并与文字记录相符。3)图面整洁、字迹清楚。4)每天路线结束要及时整理、着墨。四、实际材料图及清图实际材料图是每个填图小组在每天填图收工后将其路线地质点

11、及主要地质界线、产状等转绘于地形底图上,由现场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连接地质界线联图,再将所有野外剖面、工程、样品采集及物化探工作位置等标绘上图后形成的野外基础图件,是野外工作的全面反映。清图是在地形底图上,综合整理实际材料图内容,舍去地质点及其编号,合理合并相关地质界线及地质内容形成的室内整理图件,其主要反映室内整理成果。实际材料图及清图质量要求: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图面整洁,字迹清晰,着墨规范干净。2)图面表示内容齐全,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实际材料图与手图相符,与文字记录一致;清图主要要素齐全,反映成果清晰。3)图面地质体间结构合理,代号齐全正确,地质体和地质界线

12、控制程度达到有关标准或设计的要求。五、地质填图总结主要内容如下:1、概况1)目的任务简介任务来源、目的任务、要求、工作周期、下达的主要工作量2)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工作区范围、位置、交通、自然地理、气候、经济概况及物资供给3)以往地质工作评述以往工作程度及资料收集情况,可利用程度简要评价4)本次工作概况本次工作时间、参与的主要人员,主要过程、完成的实物工作量2、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填图的工作方法及其质量情况简要评述3、工区地质简述工区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及地层分区1)地层详述工区出露地层及其特征及与成矿关系2)构造详述工区主要构造特征及与成矿关系3)岩浆岩详述工区主要岩浆岩及与成矿关系4)变质岩详述工区主要变质岩及与成矿关系4、矿化特征详述各矿化带特征,逐个叙述各矿化体特征及取得的认识,分析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简要总结找矿标志,大致推断矿床成因5、结语1)主要成果突出主要地质、矿产成果及主要认识2)存在问题主要存在的本工作阶段暂无法解决的问题3)进一步工作建议根据目前工作情况,提出对工区下步工作的具体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