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起义失败多的原因.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997166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起义失败多的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民起义失败多的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民起义失败多的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民起义失败多的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民起义失败多的原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起义失败多的原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起义失败多的原因纵观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农民起义可谓多也,从陈胜吴广到黄巾军,从李自成到洪秀全之辈,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从来没有放弃挣扎,但是却没有一个王朝是由农民起义缔造的。虽然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最终取代了明王朝,但也只是昙花一现,替他人做了嫁衣。从严格意义上说也是失败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农民起义无法修成正果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解读。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历史上的历次农民起义除了朱元璋取得成功外,其他的农民起义都以最后的失败而告终。农民不能主宰历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有四:1、领导集团的忘本变质和高度腐化这一部分不需要作过多的理论阐述,黄巢在西安,李自成在北京,洪秀全在南京的

2、表现就是最好的样版。农民领袖黄巢、李自成、洪秀全既然作出了不好的表率,就不愁其它的农民将领不群起效尤,更不愁农民士兵不在自家的庭院内打家劫舍,破坏新生的农民政权。农民最大的优点是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远见缺乏自制力,他们能够忍受起义早期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可一旦处境改善,迫在眉睫的危机一消除,就眼睛发昏看不到未来,更看不到隐藏的危机。他们急不可耐地想放纵一下自己的肉体,那些长年被压抑的天性象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各种欲望急剧膨胀,以至忘了自己是谁。在眼花缭乱的金银珠宝和国色天香面前,他们几乎在一霎时便把当初举事的初衷忘得一干二净,沉醉于自己曾经痛恨的堕落生活。假使黄巢在当了皇帝后不被宫

3、娥彩女包围,不委派宦官当监军逼反大将朱温;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不抢走陈圆圆,招惹吴三桂冲冠一怒;洪秀全在定都南京后仍勤于国政,中国的大部分历史也许都要重写。2、农民领袖御人乏术,导致领导集团的分裂和内耗任何新兴力量都有两个最致命的危机:一是腐化,完全背弃他们最初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目标;一是不能团结,发生一连串自斩手足式的内斗。农民政权基于农民与生俱来的弱点,都不能渡过两方面的危机。最致命的是农民领袖大都缺乏御人的胆略和胸怀,不能确立自己在领导集团中不可动摇的威望和地位,不能激励和鞭策部下始终如一地向终极目标不懈地努力;要么不能阻止部下腐化堕落;如李自成不能阻止刘宗敏强抢陈圆圆,大顺帝国的二十一条军

4、规对顺兵团不起约束作用;要么不能团结部属目标一致,如刘福通的三路北伐军自行其是,互不配合,结果被蒙古军队各个击破,洪秀全不能阻止石达开带兵出走;要么不能预防部将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如太平天国的东、北、翼诸王相互攻杀时,天国的最高领袖洪秀全一筹莫展;要么不能警醒部将野心膨胀,对自己反戈相向,如天完帝国的农民领袖徐寿辉就死在农民宰相陈友谅手中,天王洪秀全也差一点在东王杨秀清的逼迫下让位;要么不能防止手握重兵的军阀在形势不利时叛变投敌,如黄巢不能防止朱温投降李唐王朝。所有这些不该发生的故事都是因为农民领袖不能严于律己,没有容人之量,缺乏领导艺术,使自己在下属面前威信扫地,导致形势急转直下才发生的。3

5、、没有全局观念,缺乏政治头脑,不注重政权建设农民领袖在举事之初,往往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只停留在报复仇杀和掠夺财富等低层次的斗争水准上,而没有长远的打算。因此农民领袖缺乏政治头脑,不注重政权建设。他们每攻克一个地方,主要的任务是杀富劫财,不在那里建立自己的政权为己服务,不在征服地征收税赋以供军需,而是靠掠夺来解决后勤供应。掠夺是暂时的,且能招致坚强的抵抗;征税则是长期的,只要税负合理,抵抗情绪很轻甚至没有。所以农民起义除了破坏执政府的统治秩序外,自身并不能替代被摧毁的旧政府,不能象旧政府那样长期享用政权果实。极少数农民领袖如黄巢、李自成之辈在读书人的辅佐下有一定的政治头脑,

6、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他们立足点不高,不能从总体上把握当时的政治形势。黄巢、李自成当了皇帝后,事实上只控制了中国的一部分地区,可他们都自认为控制了全中国,俨然大一统国家的君主,闭眼不看四周环伺的强敌,不乘胜把这些强敌消灭,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缔造自己的万世基业,过早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结果给对手以喘息之机,使他们重整旗鼓向新生政权反攻,把起义的农民赶进坟墓。农民军的缺乏全局观念,韩宋帝国中路北伐军的出征路线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这支农民武装在攻克蒙古帝国的上都开平后,不乘胜南下攻击距离才二百五十公里的帝国首都北平,反而把进攻矛头指向和总体战略目标没任何关联的遥远的高丽王国,使蒙古帝国躲过了迫在眉

7、睫的危机。如果当时中路军兵锋南指,和东路北伐军南北夹击大都,蒙古帝国极有可能立即崩溃,韩宋帝国就会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4、逞一时之快报复仇杀,不注重收服人心,不能延揽敌方人才为己所用,不明智地和读书人结怨,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全社会的力量为新政权服务黄巢在占领长安后,对唐政府的官员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屠杀,把徘徊观望随时准备投降的唐政府残余势力推上拚死抵抗这一条路,实在是一个大的失策。李自成在北京也没有汲取前车之鉴,对归顺过来的明政府官员动用惨无人道的酷刑追赃派晌,任意掠夺他们的财富,凌辱他们的妻女,硬是把吴三桂这支生力军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为大顺政权培植了一个强劲的克星。太平军打进南京时,清朝官员

8、、满族百姓、僧尼道士、商人、儒生乃至医生、店员、艺人,皆被视为妖人,掳掠屠杀不在话下。“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或问答后杀,或不胜刑掠自承为妖杀,或竞捶楚以死。”对于满族百姓,更是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杀光。不少汉族大小官员、绅士、读书人,逃不掉又不愿死在太平军手里的,全家便一同自杀兴许是出于无知和嫉妒两方面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农民政权都仇视读书人,对他们无情地砍杀和侮辱。知识分子虽然是一个专门做官的阶层,有很多与生俱来的弱点,但那些没有步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因为没有多少机会作恶的缘故,良心和理性并未完全泯灭,身上有不少美好的东西。因为谨慎胆小的缘故,知识

9、分子不能为打江山冲锋陷阵,但他们的头脑比农民清醒得多,眼光也比农民远大,正可迩补农民身上的不足,是建设和巩固新政权必不可少的力量,因此农民政权应该把这些人吸收进来为新政权效力,基于吃不上葡萄便说葡萄酸的心理和读书人结怨实在是农民领袖极大的不智,最终吃亏的还是农民自己。至于农民领袖不能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新政权服务,可以从太平天国对西洋人的态度上看出端倪。太平天国以基督教立国,西洋那些基督教国家自然十分兴奋,加上对清政府的恶感,他们都盼望太平天国成功,把太平军当成自己人。一八五三年,法国大使朵博尔隆到南京晋见洪秀全,意图和太平天国联合起来对抗清政府。这个主动送上门来的橄榄枝对太平天国自然不是一

10、件坏事,可天国的所有领导人物大都是一字不识的农民,对国际局势跟清政府的那些酒肉官员一样地茫然无知,硬生生地把这件好事看成是一件天大的坏事。他们不知道利用外国的援助,而清政府和湘军中的若干将领却觉悟至跟外国人结合的有利影响,于是本来可以帮助太平政府的西洋力量倒转过来帮助清政府,使本来一败涂地的清政府最后站在胜利的一方。第一点,忘本逐利,小富即安。农民起义的初衷固然是摆脱朝廷的残酷压迫,为底层人民谋利益。可是往往形势稍有利好,起义军的领袖们就忘本了,打着拯救苍生的旗号大捞油水,巧取豪夺。到后来百姓惧义军更甚于官兵,起义军失了民心,其败便在情理之中了。太平天国的失败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此。第二点

11、,事业未竟,内部分裂。义军内部通常也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首领们势力的强弱,能力的高低,以及外部的挑拨离间大大削弱了起义的锋芒,或直接导致起义失败。陈胜杀吴广是一例,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也是一例。第三点,盲目指挥,义气用事。既是农民起义,则其领导人也是农民出身,未接受任何指挥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他们的对手却随着战果的不断扩大而不断的更迭,不断的升级,最后出现的一般都是一品大员,当朝名将。这些老将大多深谙兵法久历沙场,对付这些一边打一边猜的学徒工自然是不在话下。在这种情况下,义军首领们偶尔还要冲冠一怒,不假思索就下命令。所以这些起义总是开始时很顺利,到后来就突然被扼杀。第四点,实力悬殊,估计不

12、足。一般官兵总是平时少不得的操练,偶尔还会剿个匪什么的,个人能力和战术都有一定基础,而起义部队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凭的只是一个勇字。同时,官兵的后勤和装备也要比他们高出一大截。在心理上,虽然说义军有着崇高的理想,但是他们也十分清楚,自己作为一个小卒,即便革命成功也没什么大惊喜。而官兵却可以指望犒赏晋级.而且在当时的境况,保卫天子也是理直气壮的。所以看起来起义部队黑压压一片,战斗力远不如正规军。第五点,持久作战,缺乏规划。通常起义开始的时候并未想的很远,只是因为忍无可忍就揭竿而起.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起义部队的首领们没有充分的准备.他们没有意思到,既然起义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且只有取而代

13、之才算是成功,否则就只能死路一条.因为政府决不会容忍造反的百姓!然而要达到推翻王朝的目的是要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才能办到的,这就意味着整个过程需要经过精密的策划和安排.从兵员的招募到政治工作的开展,从制度的建立到赏罚的尺度,从后勤的供给到战略的规划,从训练到战术.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工程,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会影响全局.所以许多起义与其说败给朝廷不如说败在自己手里.第六点,未笼络旧势力。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京城直接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但李自成只在京城维持了一个多月即迅速败亡。李自成出身于驿卒,在他的头脑中,也许明朝皇室已经完全丧失了正统地位,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他根本不了解,延续了276年的明朝帝王在官僚和百姓中还有很大的号召力!第七点,起义者成分单一。起义者成分单一,不懂得联系社会大众。起义参加者都是由于天灾迫使他们无法生存,必须用非法的暴力手段“谋生”,所以必须破坏当时的社会秩序。所以得不到地主及其他阶级的支持,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