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79].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997137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7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7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7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7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7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79].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花都区炭步镇第二初级中学 李爱兴教学目标:1、 疏通文意,理清思路。2、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巧妙设喻、类比推理、以小见大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3、 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重点难点: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句。2.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巧妙设喻、类比推理、以小见大的方法。学情分析:1.文言文课堂教学比较沉闷、欠活跃。2.农村学生基础差、兴趣少,学习欠主动。3.四人小组合作,调动积极性;“一带一模式,促进整体提高。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预习:1.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字

2、词句;2.背诵课文;3.作批注,范围包括: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考点:概括事件)主题思想是什么?(考点:观点提炼、评价)主要人物有哪些? 有什么性格特点?(考点: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表达效果? (考点:赏析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学习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或启示?(考点:观点提炼、评价)仔细聆听明确课堂阅读教学与中考阅读考点密切关联先学后教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带动后进生二、指导预习(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解题讽:讽谏,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其改正错误。2.组织学生反复朗读,正音、把握节奏3. 巡视课堂,为学生释疑4. 检

3、查、引导5.指导学生作批注6.引导感悟的角度1.理解题目意思2.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纠正错别字,把握节奏。3. 小组合作,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字词句;提出疑难。4.整体把握,概括: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主题思想是什么?5.细节感知,作批注:主要人物有哪些?有什么性格特点?写作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表达效果? 6.拓展延申,思考:学习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或启示?先学后教 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带动后进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三、展示预习(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细心聆听、及时纠错2. 纠正、补充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成功劝谏齐威王。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

4、言,使齐国大治。塑造了邹忌(有自知之明,冷静思考,勇于进谏)、齐威王(胸襟开阔、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两个形象。表明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1.小组展示:背诵课文;理解重点字词、翻译课文;带领全班朗读译文2.小组派代表发言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主题思想是什么?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带动后进生训练学生的胆量,培养集体观念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第三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3. 肯定、鼓励、补充邹忌:正视自己、理智判断、冷静思考、勇于纳谏善于纳谏的贤臣。/齐威王:胸襟开阔、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开明君主。巧妙设喻,类比说理,以小见大,委婉劝

5、谏,说服力极强,使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4.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言之成理即可在人际交往中,向别人提建议时,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3.小组展示批注,派代表板书主要人物有哪些?有什么性格特点?写作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表达效果? 4.谈学后感悟或者启示,先小组交流,再派代表发言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或启示?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带动后进生训练学生的胆量,培养集体观念深刻理解课文内涵四、布置作业(第三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小组合作、交流1.巩固课文背诵,当天内完成小组背诵2.完成高效复习阅读题两个成员向两个小组长背诵全文,小组长互背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带动后进生巩固理解课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