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读后感.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996324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岁月如歌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岁月如歌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岁月如歌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岁月如歌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岁月如歌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岁月如歌岁月如歌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化考虑、勇于理论、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如歌。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感受一、于漪老师所说:“老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清楚的感情。”

2、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进步了他们思维的效率。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资料共享平台岁月如歌(s:/.)。感受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互相回应,互相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老师所个所追求的。我想,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假设干细节组合而成的。感受三、书

3、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与其说学生在学习语文,不如说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隆,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假如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根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严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学校内外的沟通,是进步语文教学质量、进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个现今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探究之路。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