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法的起源 - 副本.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994472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 法的起源 - 副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十一章 法的起源 - 副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十一章 法的起源 - 副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十一章 法的起源 - 副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十一章 法的起源 - 副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法的起源 - 副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 法的起源 - 副本.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法的起源l 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的特点1.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法律的产生2. 法的发展一般经历了由禁忌、习惯、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3. 法的发展常常与宗教、道教相伴而生1) 法的起源与宗教不可分离2) 原始社会法的起源与道教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4. 法律的发展还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l 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与国家成文法的区别 P1541. 产生方式不同2. 体现的意志不同3. 适用的范围不一样4. 调整的内容不同5. 实施的方式不同第十二章 法的历史形态一、 奴隶社会的法律制度的特征1. 维护奴隶制度的占有关系,否认奴隶的法律主体资格2. 刑法特别残酷,严格维护等

2、级制度3. 法律明显带有原始社会的某些残余二、 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的特征1. 肯定人身依附关系2.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3. 强调君主集权4. 刑罚残酷三、 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三大基本原则1)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2) 契约自由原则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 人民主权、普遍选举、宪法至上、有限政府、权力制衡、代议制等方面的原则四、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的特征1.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3.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4. 法理与国情的结合第十三章 法系一、 法系概述法系,它是依据法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统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同的法律运行方式与

3、存在样式,对现行的法律以及历史上业已存在过的各种法律所作的一个分类。凡是具有相同的存在样式与运行方式都可以划归一个类型,我们将其成为一个法律家族,或者叫法系。二、 中华法系的特点1. 儒家论历史基础2. 皇权至上3. 礼法结合与“德主刑辅”4. 家族本位三、 印度法系的特点1. 古印度法与印度教不可分离(摩奴法典)2. 古印度法是属人法3. 古印度法是种姓制法四、 伊斯兰法系的特点(古兰经)1. 伊斯兰法是属人法,凡是穆斯林,都施行伊斯兰法。2. 伊斯兰法是政教合一的法律。3. 伊斯兰法是神启的法五、 大陆法系u 概念: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法系或罗马日耳曼法系、成文法系、法典法系,是罗

4、马法为基础,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的总称。u 特点:1. 受罗马法影响较大。2. 通过法典的形式表现出来。3. 立法与司法的分工明确。4. 注重法典的体系排雷,讲求规定的逻辑性、概念的明确性和语言的精炼性。5. 公法与私法有严格的划分。六、 英美法系n 概念: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英吉利法系、判例法系或者海洋法系。指英国从11世纪起主要以源于日耳曼习惯法的普通法为基础,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法律制度以及效仿英国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的总称。n 特点:1. 以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为基础。2. 判例是英美

5、法系的重要渊源。3. 法官造法。4. 没有公法与私法的划分。5. 归纳法是法律推理与运行的主要方法。第十四章 法律的发展一、 法律发展的含义法律发展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指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包括制度变迁、精神转换、体系重构等在内的法律进步或变革。二、 法律发展史上的建构论与进化论在社会发展的途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基本思路:建构论,即主张以人的理性认识为基础,摧毁旧事物、旧秩序,建构新事物、新秩序。简单地说,就是破旧立新。持有理性主义激进主义立场的思想家或政治家往往赞成这种思路。进化论,即主张从旧事物、旧秩序中演化出新事物、新秩序。简单地说,就是推陈出新。持有历

6、史主义保守主义立场的思想家或政治家往往赞成这种思路。在法律发展的途径问题上,法学界也存在建构论和进化论这两种理论。三、 法律继承的根据和理由1. 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律的继承性的客观存在。2. 法律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律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3. 法律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性决定了法律继承的必要性。4. 法律发展的历史事实也验证了法律的继承性。四、 法律继承的内容1. 法律技术、概念。2. 反映商品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原则和规范。3. 反映民主政治的法律原则和规范。4. 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的法律规定。五、 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1. 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

7、移植的必然性。2. 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3. 法律移植是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4. 法律移植还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需要。六、 法律移植的实践操作l 法律移植的类别或主要形式:1. 经济、文化和政治处于相同或基本相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吸收对方的法律,以致其法律相互融合和趋同。2. 落后国家或后发展国家直接采纳先进国家或发达国家的法律。3. 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统一运动。七、 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必要性1.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有相当多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是与计划经济相联系的,是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制定的,是在人治因素非常浓重的体制下

8、形成的。2. 法律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制度形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是其内容。3.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4. 在当代中国,法律发展与法制现代化是等值的概念,法制现代化意味着法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八、 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P1901. 政法体制的改革2. 法律体系的重构重心:1) 调整各法律部门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重新认识它们各自的作用2) 要改变法律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调整机制。3. 法律精神的转换第十五章 法制现代化一、 法制现代化的特征1. 从历史角度来看,法制现代化是人

9、类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2. 从基本性质来看,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人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向法制的价值规范体系的变革过程。3. 从内涵特征来看,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包含了人类法律思想、行为及其实践各个领域的多方面进程,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二、 法制现代化的模式1. 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一般以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为代表)l 特点:1. 一般来说,它是因社会自身内部条件的逐步成熟而渐进式地发展起来的。2.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发达是推动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强大的内在动力。3. 民主代议制政治组织形式的发展成为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支撑力。4. 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

10、合理性的互动发展构成了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运作机理。2. 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以日本、俄国等国家为代表)l 特点:1. 强大的外部因素的冲击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生成动力。2. 政治变革运动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历史先导,政治发挥着主要的推动作用。3. 争取法律主权的斗争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国家从事法制变革运动的重要目标。4. 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之间的背离是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表征之一。3. 混合型法制现代化模式(以中国为典型代表)l 特点:1. 从法制现代化的启动机制来看,在混合型法制现代化运动中,确实存在着外域法律文化的强大压力和冲击问题,舶来的西方法律

11、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往往构成启动法律变革运动的重要动因。2. 从法制现代化运动的生成机理上看,在混合型法制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内部,已逐渐生成了法制变革的因素和基础。三、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起点 中国法制现代化是中国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的创造性转换规程,因而中国传统法制构成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四、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阶段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纵观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发生过三次历史性巨变以及由此展开的三次法律革命,l 1911年辛亥革命所引发的第一次法律革命l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所形成的第二次法律革命l 1978年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的第三次法律革命五、 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的主要特征1. 从发展阶段来看,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所制约,中国法制现代化要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因而是一个漫长的法制变革。2. 从动力机制来看,推动中国法制变革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的现代化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所形成的强大合力。3. 从政治架构来看,法制现代化的过程离不开一定的政治架构的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