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诗词赏析选择题汇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99329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诗词赏析选择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诗词赏析选择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诗词赏析选择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诗词赏析选择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诗词赏析选择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诗词赏析选择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诗词赏析选择题汇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初三语文诗词赏析选择题汇总1、下面对梦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11、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2、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

3、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2、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D、李白这首诗跳荡

4、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通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3、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4、对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

5、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A、上阙一、二句用拟人手法,以山水寄寓了送行人的深情,同时点明了送别的地点。B、盈盈,美好的样子。上阙三、四句说行人将去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很美。C、下阙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含蓄而别致。D、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笔下之景,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全然是心中之景。5、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c)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

6、指各种野草。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6、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

7、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7、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D、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8、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9、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鉴

9、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对比。10、对相见欢(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

10、千古传诵的名篇。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是一番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11、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b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

11、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12、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c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

12、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13、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一封朝秦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与夕,九重天与路八千,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B、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进而表明自己的心迹。圣明而

13、有弊事,相对成趣。C、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即景抒情,情悲且壮。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横拥两字形容物态都不得很精当,且有气势。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含答案)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塞将士的生活,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是宋代边塞诗的名篇之一。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戌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表达。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的风格。2、选出对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村四月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A、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的比喻,绘出了雨的形态。B、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才、又两字的搭配使用,不说忙而读者已感受到忙的气氛、忙的节奏。C、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的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D、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渭城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