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99252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产业结构状况摘要:陕西经济结构的基本框架,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形成的。“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伴随全国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以及战备的要求,陕西成为我国内地重要的机械、电子、纺织等加工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在能源、化工、医药、有色、建材、冶金等方面又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电子、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方面的进步也是很显著的。但是陕西的第一产业基础薄弱,同时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行业为主,缺乏新兴的行业带动。关键词:陕西 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一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定义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它不仅包括生产部门,还包括流通部门,一般服务行业、文化教育和行政服

2、务业等。产业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属于中观经济。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产业构成、产业间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以及由这些比例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从广义来看,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产业在生产上的比例关系即各产业相互协调、平衡的发展问题,如三次产业之间、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二是产业间以投入产出为基本内容的关联关系,反映各产业相互影响的结果。因而产业结构是经济总体中的产业多层次的组合,质的特征是产业的地位与作用,量的特征是产业所占的份额,即比重。二陕西产业结构总体概况陕西省依据资源分布特点,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了四大建设基地,陕北以化工能源为发展重点,陕南利用

3、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等优势,是绿色产业基地,而关中则以先进制造业为建设重点。另外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及能源化工产业三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果业、畜牧业、旅游、能源化工和国防科技工业六大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文化产业及现代物流业三大特色现代服务产业。其中装备制造业是陕西工业的主体产业,现代物流业是陕西省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三陕西产业结构现状(一)三次产业分类结构现状陕西的三次产

4、业结构总体来说是趋向优化。改革开放初期,陕西国民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30.5:51.9:17.6,第三产业发展非常落后。改革开放后,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提升第三次产业。经过三十年努力,陕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比重大幅度提高,二产比重稳定上升,一产比重下降,逐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能源、机械、化工、建筑业为主体的二产和以交通、电信、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产业结构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到2008年为止,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6:52.7:37.7 。预计“

5、十二五”时期,陕西第一产业的比重还将继续下降,但农业化进程将加快;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将继续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工业结构以劳动资源密集型、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工业将继续呈现重工业化的产业特征;第三产业比重将逐步增长,随着工业化需求的增长,现代服务业将加速发展。表1 三次产业在全省GDP总量中所占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量数值(亿元)753.723842.082255.526851.32比例(%)11.056.132.9100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09 2-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图1 2008年陕西省三次产业产值比较图2 2007年陕西省三次产业所占的比例(二)产业内部结

6、构现状陕西省的产业内部结构趋向重型化,从第一、二、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看,2009年陕西的农业产值结构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所占的比例为61.6%,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仍是陕西第一产业的主题,轻重工业比重为1:4。工业八大支柱产业大多是重化工,其中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0%以上,成为绝对的产业力量引领并支撑着陕西工业的增长。第三产业中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较低,仍旧以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表2 陕西省2008年农业产值结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业服务业总计比例(%)60.73.230.10.55.41

7、00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09 2-6 国民经济主要结构指标表3 陕西省2008年工业产值结构轻工业重工业总计比例(%)19.680.4100(三)区域产业结构陕西省的区域产业结构趋向特色化。从三大地区内部三次产业构成的比例来看,2008年关中为10.1:49.0:40.9,陕北为6.9:79.5:13.6,陕南为25.8:36.8:37.4,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关中的第一、第二产业比例较低,但第三产业比例高于全省约8个百分点;陕北的第一、第三产业比例明显较低,但是第二产业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陕南的第一、第三产业的比例明显高于全省,但第二产业比例低于全省近20个百分点。总体来说,陕西三大区

8、域产业发展差异很大,关中地区工业基础良好,产业体系完备,以绝对优势吧引领陕西经济的发展。目前,陕西基本形成了“关中先进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产业”为主导的区域产业格局。表4 陕西省2008年各市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关中西安市2190.04103.45987.701098.8926259铜川市128.659.6877.0041.9715362宝鸡市714.0778.30430.62205.1518992咸阳市764.56148.97376.57239.0215286渭南市517.3196.26243.46177.5

9、99535杨凌区32.132.7816.3712.9819999合计4346.76439.442131.721775.6105433陕北延安市713.2752.15575.6185.5133332榆林市1008.2666.11793.03149.1230243合计1721.53118.261368.64234.6363575陕南安康市233.6763.7976.0293.868802汉中市352.6187.64136.02128.9510049商洛市174.0444.5867.8861.587291合计760.32196.01279.92284.3926142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09 3-8

10、 各市(区)生产总值图3 陕西省2008年三次产业区域构成比较(四)产业地位结构现状陕西省的产业结构中支柱产业加快集群化。目前,以能源化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建筑业为主的支柱产业日益成为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中,能源化工作为陕西省的第一大支柱产业,2008年,能源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20.5%。建筑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成为第二大和第三大支柱产业。同时,陕西省的特色产业趋向多元化。果业、畜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等比较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果业是陕西第一产业的支柱产业,2008年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16%、全省G

11、DP的1.8%;畜牧业是第一产业中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08年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27.5%、全省GDP的3.0%;旅游业是陕西的第三大支柱产业,2008年旅游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26.9%、全省GDP的8.9%。(五)两大部类分类的产业结构两大部类分类法是指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即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和生产生活资料的产业。由于陕西统计局现行的统计方法不采用两大部类分类法,因此需要做一定的技术处理,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生产消费资料的产业产值,用GDP总值扣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产值。虽然这样的处理存在系统缺陷,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陕西省按两大部

12、类分类法的产业结构现状。根据整理得到的数据,2008年陕西省国民生产总值为6851.32亿元,其中消费资料的产业产值为2256.09亿元,生产资料的产业产值为4595.23亿元,两者所占比例分别是32.93%和67.07%图4 陕西省2008年两大部类分类的产业结构四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一)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陕西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一般产业机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即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基本呈下倾形状,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也随时间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呈上升趋势。表5 陕西省三次产业产值的调整变化年份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19521

13、2.858.41.922.53195725.5813.176.066.35196226.8513.357.306.20197046.8418.8920.427.53197881.0724.7042.1314.241985180.8753.3981.9645.521992531.63116.71232.07198.9320001804.00258.22782.58763.2020022253.39282.211007.56963.6220053772.69435.831946.311390.5520086851.32753.723842.082255.52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09 3-1 国民

14、经济核算-生产总值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到以下发展趋势变化曲线:图5 陕西省三次产业产值变化曲线从以上数据统计可以看出,陕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521958年)“一二三”阶段,在国家优先发展钢铁、机械等工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第二产业的比重和产值快速提高,但是第一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第二阶段(19591960年)“二一三”阶段,此时期是中国的“大跃进”时期,在经济建设以“钢”为纲的方针路线指导下,大量炼钢造成工业产值迅速提高,农业产值大幅下降的局面;第三阶段(1961年1969年)“一二三”阶段,此时国家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同时采取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第一产业重新占据陕西产业主导地位,其次是二、三产业;第四阶段(19701985年)“二一三”阶段,这个阶段国家制订了合理的经济政策,推动整个社会的工业化,陕西的第二产业在此时超过第一产业而占据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开始崛起;第五阶段(1986年至今)“二三一”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国家加快发展非国有制经济等政策,促进了陕西第三产业的发展。1986年陕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位于陕西擦汗农业结构的次席,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