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 .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991158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苦与最乐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苦与最乐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苦与最乐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苦与最乐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苦与最乐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苦与最乐 .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苦与最乐教案教学目的: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作者简介: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

2、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三、教师范读课文。读后学生再分段落读。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而不能_。第二步: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

3、阐述的?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

4、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第三步:师生共同概括板书:良心受责备最苦:未尽责任有苦才有乐范畴与程度苦中有真乐分说责小得小乐责大得大乐最乐:尽了责任苦乐的关系举圣贤例子总说承担责任获得快乐五、研读课文。指名读第1段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

5、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士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讲讲它们的含义吗?(

6、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六、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

7、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七、“价值观”探究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

8、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谈。)八、结束语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九、布置作业就下面几个问题情境,体验“最苦”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1)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2)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3)完成班集体或学校布置的某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