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动情是意外,一切景语皆情语.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991024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哪有动情是意外,一切景语皆情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哪有动情是意外,一切景语皆情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哪有动情是意外,一切景语皆情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哪有动情是意外,一切景语皆情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哪有动情是意外,一切景语皆情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哪有动情是意外,一切景语皆情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哪有动情是意外,一切景语皆情语.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哪有动情是意外,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 抚宁一中 樊巧云学习目标:1、通过诗歌的拓展阅读,学会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分析意境,把握情感,提高对诗歌的景与情关系的鉴赏能力。2、牢固掌握景与情的关系,明确情景关系题的答题思路和答题要点,并做到规范答题。教学重难点:1、学会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分析意境,把握情感,明确景情关系。2、牢固掌握景与情的关系,明确情景关系题的答题思路和答题要点,并做到规范答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那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词带给我们无尽的精神享受。古人曾说:“诗不过情、景二端。”(明

2、胡应麟诗薮)“一切景语皆情语。(”清 王国维人间词话)“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宋 范希文对床夜话)因此,古人作诗,一花一木皆可入景,千山万水总能关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二、回顾教材,梳理总结1、根据景物图片,回顾初高中学习过的诗词。()这四首诗分别是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宋林子方、韦庄的菩萨蛮(其二)、王昌龄的从军行。)2、有感情的朗读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宋林子方、韦庄的菩萨蛮(其二)、王昌龄的从军行,说说这四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生1:天净沙 秋思一诗用枯藤、老

3、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营造的是昏暗、凄凉的画面,表达了羁旅漂泊的愁苦之情。生2:晓出净慈寺宋林子方一诗用接天的碧绿莲叶, 映日的别样红的荷花等意象描绘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六月西湖图,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生3:菩萨蛮(其二)一诗用碧于天的春水,画船和美人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江南美景图。表达的却是自己漂泊的愁苦。生4::从军行一诗用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意象,营造了昏暗、恶劣的环境,表达的是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生5:情景关系可以分成两类,景情一致和景情不一致。景情一致分成乐景乐情,哀景哀情;景情不一致分为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教师补充景

4、情关系的类型(触景生情、借景生情、寓情于景)以及内在关系,并板书。三、 快速阅读,品味景情关系。 日暮倚杖水边全品P142(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师:分析本诗首联的景情关系小组讨论:触景生情,通过“撩人”一词,写出所见的风摇落的萧瑟凄凉之景,引起自己的羁旅愁绪。师明确:触景生情(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情感)广东卷)鹧鸪天全品P151【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x)近,卖饧(

5、xng)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遥远。 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师:分析本诗的景情关系。小组讨论:借景生情。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之景,营造了凄凉迷蒙的意境,借景生情,含蓄的表达了愁苦之情。师明确:借景抒情(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情感)小阑干【元】萨都剌全品P145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注:凤凰池:中书省翰林院的所在地。这首词写于元宁宗至顺四年(1333年)春,此前一年,作

6、者被从京都外放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师:这首诗最后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做具体赏析。小组讨论:乐景衬哀情。杨柳青青、微风习习、淡淡的月光下海棠花清香扑鼻,描绘了迷蒙怡人的春夜美景,乐景衬哀情,反衬自己无法排遣的寂寞惆怅之情。师明确:乐景衬哀情(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情感)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全品P135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师:请分析这首诗的景情关系。小组讨论:哀景衬乐情。本诗写天上五月还有雪,未见春色,描绘了 一幅寒冷恶劣的边塞图景,哀景衬乐情,表达自己为国杀敌、

7、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师明确:哀景衬乐情(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情感)四、 品读诗歌,规范答题全国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全品P146 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原高考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教师自设题)你认为这首诗是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师:同样是6分的题型,你能区别两者的不同以及答题的思路

8、么?学生比较讨论后明确:原高考题只需答出景情关系,且因为是6分。所以最好是认真的找到3种景情关系较好。而对于教师自设题,只需答出一种景情关系并结合诗句加以即可。学生讨论归结高考设题答案: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再讨论:对于第二种设题,应该如何答题?生1:触景生情:诗人一望见荒郊,不见青草,只见古碑的荒凉之景,便触发了诗人对秦国的怀念。生2寓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诗人将怀古伤今之情蕴含在云、积雪、苍山、残阳、昏树、黄沙漫漫等昏暗、荒凉的景物中,寓情于景。同时也是以哀景写哀情,表达自己对国事衰微的伤感、哀愁。师明确: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注意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情感)学生讨

9、论后明确并板书:答题步骤:1、点关系 触景生情 景情一致 借景抒情 乐景衬哀情 寓情于景 景情不一致 哀景衬乐情 2、细分析 描意象 营意境 表情感福建卷 江行 宋严羽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o)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 zho )歌声。注 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6分)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答案。规范学生的答案,严格按照步骤将答案一步步的完成。给出高考标准答案: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诗中描写了暮色苍茫之时的“残雪” “断雁” “新月”“潮生”这些景致, 营造了一种凄凉迷茫的意境,表达诗人羁旅之情、

10、思乡之感。五、本节课知识点回顾。(见板书)六、结语:正是有了古诗词的景与情,才有了中华诗词的美妙动人,才有了我们中华文明的大气磅礴,才有了我们生活的诗意盎然。而我们今天接触到的诗歌只,如浩瀚诗海之一粟,我们诗歌复习中接触到的诗歌,也只如高耸冰山之一角。我希望同学们能够乐于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从骨子里爱上诗歌!齐读: 中华诗词辉煌千年,九州同济万古流传。壮哉我中华诗词绵延不断!雄哉我中华诗词洋洋大观!奇哉我中华诗词斗转星移!美哉我中华诗词春色满园!教师寄语: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保持这份民族文化自信!七、 课后作业:将本节课中“快速阅读,品读景情关系”板块中的诗歌题完成。1、塞下曲六首(其一)全品P1

11、35 2、日暮倚杖水边全品P1423、小阑干全品P1454、鹧鸪天全品P151附板书设计:1、景情 触景生情 景情一致 关系 借景抒情 乐景衬哀情 寓情于景 景情不一致 哀景衬乐情 2、答题 点关系步骤 描意象 细分析 营意境 表情感八、 教学反思:总体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上的预设效果,让学生掌握了抓住诗歌意象、分析意境从而把握情感的方法。并使同学们掌握了景情关系的类型、答题思路和答题步骤。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知识点掌握的比较牢固。但美中不足的是,开头进行的有些快,应该让学生多朗诵一会初高中涉及的四首诗,以便更好的领悟诗歌的景情关系。应该把四首诗写到一张纸上投影下来,比把诗歌题目写在黑板上会更有直观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