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煤矿切巷贯通测量技术精度.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979267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煤矿切巷贯通测量技术精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讨煤矿切巷贯通测量技术精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讨煤矿切巷贯通测量技术精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讨煤矿切巷贯通测量技术精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讨煤矿切巷贯通测量技术精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煤矿切巷贯通测量技术精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讨煤矿切巷贯通测量技术精度摘要:针对云冈矿8623工作面衔接不好,无法正常回采的问题,将8623工作面与5623-1、2623-2工作面进行贯穿。根据采区的地质概况,选择相应的贯穿测量技术,并对测量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得到相遇点在X轴方向上的预计误差值,进一步确定贯穿测量的技术路线,并对贯穿测量技术的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说明:贯穿后的闭合差均在规程要求范围内,贯穿效果较好,解决了工作面衔接不好的问题。在贯穿后工作面回采距离为220m,回采率高达85%,可采煤0.2Mt,发明利润200万元。关键词:切巷;贯穿测量;预计误差云冈矿12#煤层406盘区8623工作面回采时,由于采区地质构造影响,在过断

2、层时,液压支架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在506-7南部,距离268.5m处进行发掘切巷,与5623-1和2623-2工作面贯穿【1】。为了提高切巷贯穿的精度,巷道与切巷贯穿之前,要先确定切巷贯穿的坐标位置,为贯穿项目提供依据。而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对切巷贯穿点的位置进行现场测量,只能在原始数据的根底上,对巷道进行探测掘进。根据矿井条件,采用陀螺经纬仪及全站仪三架导线测量等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切巷与巷道的贯穿,解决了工作面衔接不好的问题。1项目概况8623工作面属于低位放顶煤工作面,煤炭储存量大,煤层较稳定,没有夹矸;煤层平均厚度为5.8m,平均倾角为1;工作面面长为1470m。在巷道掘进时,由于煤

3、层底板厚度出现变化,导致巷道坡度随之发生变化。8623工作面的布置见图1。2贯穿测量技术选择及误差分析8623工作面的井下贯穿测量路线见图2。测量时加测陀螺定向边作为刚强边,采用陀螺定向技术【2】,实现对导线的整体平差。在井下导线测量中,采用7级全站仪三架法测量技术。在井下高程测量中,采用红外三角高程测量与全站仪三架导线测量相结合的测量技术。2.1贯穿测量技术选择陀螺定向技术中使用瑞士的陀螺经纬仪,对地面和井下分别进行二次测回,得到陀螺仪器常数。分别在已知定向边、8623切巷离窝头最近的一侧以及5623-1巷道离窝头最近的一侧布置陀螺边D1S3、L31L32、L14L15。根据相关规定,在一次

4、测回测量中,陀螺的方位角中误差应为15,而实际测量出的中误差为4.4;陀螺方位角平均值的中误差应为10,而实际测量出的中误差为1.6。可见,采用陀螺定向技术能到达所需要的精度要求。对8623切巷进行井下导线测量和红外高程测量,采用全站仪三架法导线测量技术,测量的导线选择7级导线。在切巷一侧贯穿导线,起算点设在D1处,沿D1S3的方位作为起算方位进行测量,以陀螺边L31L32的方位作为闭合方位,进行独立导线测量两次,求L32点的两次测量的坐标差,得出X为3mm,Y为13mm,那么导线坐标的闭合差为13.3mm。进行红外高程测量时,同样将起算点设在D1处,独立导线测量两次,得到L32点处红外高程测

5、量的闭合差为9mm,两者均合乎导线测量中对闭合差的精度要求。对5623-1巷道进行井下导线测量和红外高程测量。测量的导线选择7级导线,起算点设在D1处,沿D1S3的方位作为起算方位进行测量,以陀螺边L9L10的方位作为闭合方位,对方位角进行平差,得到方位角的闭合差为16。继续延伸导线至L15,进行两次独立测量,得到L15两次测量的坐标差X为35mm,Y为32mm,那么导线坐标的闭合差为47mm。进行红外高程测量时,同样将起算点设在D1处,独立导线测量两次,得到L15点处红外高程测量的闭合差为12mm,两者均合乎导线测量中对闭合差的精度要求。2.2贯穿测量误差分析根据测量的实际情况及原始数据资料

6、,对贯穿测量相遇点进行误差预计。根据终点误差预计公式,得到由陀螺定向误差所引起的相遇点在X轴方向上的误差【3】为:式中:MX为陀螺定向中误差;为常数,一般取206265;RY0为相遇点与各导线起始点连接在Y轴上的投影长。根据测量导线量边误差所引起的相遇点在X轴方向上的误差为:式中:ml为量边中误差;l为各边导线的边长;为导线边与X轴之间的夹角。得到相遇点在X轴方向上的预计中误差为:在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后,得到平均值中误差为:那么,相遇点在X轴方向上的预计误差为:3贯穿测量技术路线及精度分析3.1贯穿测量技术路线进行贯穿测量的技术路线见图3【4】。在贯穿测量过程中,注意对气象读数进行记录,并及时输

7、入到全站仪中,将气象参数及时改过。对同一边出息行往返观测时,坐标方位角闭合差要小于1/8000;沿8623巷道布置根本控制导线,沿采区的上、下山以及中间和运输巷道进行布置;对井下进行根本导线布置时,每段要间隔1.52.0km,以满足定向精度要求。3.2精度分析以三角高程测量的闭合差作为精度分析的依据,得到每千米三角高程测量中误差为:式中:fh为闭合差,R为闭合导线长度,N为闭合圈个数。通过对8623工作面的贯穿测量,以D1为起算点,一面到8623工作面,一面到5623-1工作面,最终相遇在K点。在进行井下测量时,根据贯穿测量计划,采用陀螺经纬仪、全站仪三架法以及红外三角高程测量办法,对工作面的

8、贯穿精度进行分析。?煤矿测量规程中要求允许的高程误差应小于0.2m,水平误差应小于0.3m。通过误差计算得到贯穿预计的高程误差为0.122m,水平误差为0.246m,在实际贯穿后,测得实际高程误差为+0.076m,水平误差为+0.178m,进行闭合差计算,得到fx=0.140m,fy=0.109m,fz=0.022m,导线全长3063m,坐标方位角闭合精度小于1/8000。贯穿后的效果较为理想,贯穿精度较高,能高效地完成掘进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工作面衔接不好的缺陷,为工作面平安回采奠定根底。4结语针对云冈矿8623工作面衔接不好,无法正常回采的问题,将8623工作面与5623-1、2623-2工

9、作面进行贯穿。采用陀螺经纬仪、全站仪三架法以及红外三角高程相结合的测量办法,得到结果如下:1贯穿后的实际高程误差为+0.076m,水平误差为+0.178m,导线全长3063m,坐标方位角闭合差小于1/8000,在贯穿允许的误差范围内。2贯穿后工作面的回采距离为220m,回采率高达85%,可采煤0.2Mt,发明利润20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参考文献:1刘洋.斜井精确贯穿技术在云岗矿的实践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87:30-32.2秦志锋,贾俊超.斜井大型相向贯穿误差预计及精度分析J.矿山测量,20084:43-44,473张敬书,唐振伟.鹤煤六矿井下大巷贯穿测量办法与精度分析J.煤炭科技,2008:38-39,434王建平.天安隆东煤矿贯穿测量的实践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87:166-1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