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题后反思.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97751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题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题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题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题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题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题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题后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数学教学题后反思澧县复兴厂镇中学 骆兴华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强化学生进行题后反思,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许多一线的数学教者对此深有体会,也被很多教育学者所推崇。“习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P.R.Halmos)”,而“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荷兰H.Freudenthal)”。但如数学教育家G.Polya说的:“即使是相当优秀的学生,在得到了题目的解答,并将整个论证简洁地写下来后,也会合上书,去找别的事情做。”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这种反思的思想渗透到解题的每个环节里去,使学生逐步养

2、成题后反思的习惯。1、反思分析过程,发掘隐含条件对题目条件的分析是解题的第一个步骤,其中的隐含条件,由于本身的非显性特征,不易被学生所注意,往往导致解答的错误,引导学生反思条件的完整性,充分发掘隐含条件,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有着积极的作用。现举例说明:例1: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次项系数为0,试确定的值。误解: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一次项系数为0. . 解得:.分析:事实上,既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二次项系数k-30,解得:k3,当一次项系数为0时,k=3,二者综合:k=-3.二次项系数是含有字母的参数时,很多学生很容易忽略它的取值范围,因而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其原因就是急于解

3、题,缺乏对条件的深入分析。例2:当a取什么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错解: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得a2-2=-1,解得a1=1,a2=-1;错因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定义可知,反比例函数y=(或)必须具备k0这一条件,所以本题中a不但要满足,还要满足a+10这一条件。正解:根据题意,得:由(1)得,a 1=1,a 2=-1;由(2)得,a-1,所以当a=1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2、反思解题方法,寻求“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一题多解”的合理应用,许多老师领会了这种方法的重要性,只是老师认清这一点还不够,还应该让学生明白,教学中应强调“一题多解”的目的是理清方法之间的关系,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找出那

4、些能“多题一解”的方法。例3:(2005.武汉市中考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x轴于A(x1,0),B(x2,0) 两点,x1x2 ,交y轴的负半轴于点C,且AB=3,tanBAC- tanABC=1.(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在第一象限,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SPAC=6,若存在,说明理由。(1)解:AB=3,x1x2,x2-x1=3,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有x1+x2=1,x1=-1,x2=2,OA=1,OB=2,x1x2=-2,tanBAC- tanABC=1,OC=2,m=-2,a=1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2. (2)在第一象限,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SPAC=6. y xo

5、 A PCM N B解法一:过点P作直线MNAC,交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连接PA、PC、MC,如图:MNAC,SMAC=SNAC=SPAC=6.由(1)有OA=1,OC=2,AM=6,CN=12,M(5,0),N(0,10)直线MN的解析式为y=-2x+10.由得,(舍去)在第一象限,抛物线上存在点P(3,4),使SPAC=6解法二:设AP与y轴交于点D(0,m)(m0)直线AP的解析式y=mx+m。由 x2-(m+1)x-m-2=0.xA+xP=m+1,xP=m+2.又SAPC= SADC +SPDC=CDAD+CDxP=CD(AO+xP),(m+2)(1+m+2)=6,m2+5m-6

6、=0, m=-6(舍去)或m=1.在第一象限,抛物线上存在点P(3,4),使SPAC=6.3、反思解题过程,注重等价推导问题的解答是一个由条件推导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推导的等价性,否则容易出现条件的缺失。确保每步推导的等价性不仅要求学生有较深厚的数学功底,还要求解题时特别细致、规范,教学时,老师应强调常规解法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千锤百炼总结出来的方法,安全性更高。例如:若二次函数y=mx2+4x+m-1的最小值为2,则m的值是 。常规解法是当m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有最小值,又a=m,b=4,c=m-1, ,即m2-3m-4=0,解得m=4或m=-1,m=4,但有的同学为了省事,忽略

7、了a0这一条件,由此错误得出m=4或m=-1,忽略了推导的等价性。4、反思解题结果,完善问题解答对结果的反思不仅仅是检查正误,重点是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有时我们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来检验结果,而有时则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这对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下面这道题的引深过程,让我记忆犹新。例4: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P112.B组第2题:如图3-95,在锐角三角形中ABC中,BC=a,CA=b,AB=c,外接圆的半径为R.求证:.证明:过B点作直径BD,连结CD.ABCDabcOBD为直径,BCD=90,又A=D同理可证: 本题作直径,得到一

8、个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即证,证法比较简洁。实际上这也就是正弦定理及其证明。虽然现行教材上没有明确正弦定理名称及其应用,但笔者在讲完这个题目后向学生明确了这个定理及其应用的重要性。但接下来就有同学提出疑问:题目所给范围是在“锐角三角形中”结论成立,通过作直径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获证,很显然在直角三角形中结论也成立,但在钝角三角形中结论是否也依然成立呢?我们继续探究,将范围换成“在钝角三角形中”的情况:如图:在ABC中,BAC是钝角.过A点作直径AD,连结BD.ABCDabcOAD是直径,ABD=90,又ACB=ADB连结CD,同理可证:在四边形ABDC中,ABD=ACD=90BAC+BDC=9

9、0,BAC90BDC90,很显然BDC是锐角三角形.由前面证明可知:,但是否等于2R呢?也就是sinBDC的值是否等于sinBAC的值呢?问题就转化为:如果A+B=180,sinA是否等于sinB呢?这就涉及到求钝角三角函数的问题,钝角三角函数的求法在现行初中教材中没有提及,到高中后才系统介绍。“要知具体解法如何,且到高中分解”,抓住机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积极、继续学好数学的兴趣。实际上:若A+B=180,sinA=sinB,即,也就是正弦定理对任何三角形都适用,对角的范围进行拓展后,在很多题目中应用很方便。5、反思条件与结论,探索更一般的方法和结论问题的解答反映了条件与结论间

10、的因果关系,当我们减弱条件或加强结论时,就将原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而从一个更高、更广的角度来认知所用的方法和所得的结论。这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例5:已知直线l1:y=k1x+b1与直线l2:y=k2x+b2平行,则k1与k2、b1与b2有何关系?解:l1l2,两直线斜率相等,即k1=k2,但两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不等,即b1b2.结论很简单,但如果我们将条件改成若干条直线相互平行,结论又怎样呢?结论依然是k1=k2=kn,b1b2bn.我们把这若干条直线称之为一簇,这无数条直线具有共同的特征。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例6: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

11、学(九年级上册)(湖南教育出版社)P27.练习第2题:经过调查研究,某工厂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L(元)与销售价格P(元/件)的关系式为:L=-4P2+1360P-93200,100P245.(1) 销售价格P定为多少时,可以使总利润达到22400元?(2) 总利润可不可能达到22500元?解:(1)解方程:-4P2+1360P-93200=22400,解得P=170(元/件);(2)解方程:-4P2+1360P-93200=22500,此时0,方程无实数解,因此总利润不可能达到22500元。例7: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湖南教育出版社)P28.B组第3题:用长8m的铝

12、材,做一个日字形窗框,如图.问:(1)高和宽各为多少米时,窗户的透光面积为m2?(2)可不可能使窗户的透光面积为2.7m2?解:(1)设窗框宽为xm,则长为(8-3x)m,根据题意有:(8-3x)x=,解得x=,即宽为m,则高为2米.(2)解方程:(8-3x)x=2.7,化简得:3x2-8x+54=0,此时0,方程无实数解,因此不能使窗户的透光面积为2.7m2.这两个习题是学完一元二次方程后留给学生的,学生也只能通过解方程来寻求答案。但九年级下册学完二次函数后,教师应反过来引导学生探究如下问题:例6、例7中,最大利润是多少?窗户的最大透光面积又是多少?由此说明为何最大利润不能达到22500元?

13、最大透光面积不能是2.7m2?设利润为L,则L=-4P2+1360P-93200=-4(P-170)2+22400,易知当P=170(元/件)时,Lmax=22400元;设面积为S,则S=(8-3x)x=-x2+4x=-(x-)2+,易知当x=时,Smax=,因此,最大利润为22400元,而不能达到22500元,窗户最大透光面积为m2,而不能为2.7m2.这说明通过二次函数求最值比用判别式判别方程无实数解求最值,直接得多,明了得多,学生也容易接受。通过对结论扩充归纳后,学生领会到了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密切联系。实际上,一元二次方程是二次函数y=0的一种特殊形式,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解就意味着相对应的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如此引导学生探究后,究竟“为何方程无实数解,最大利润就不能达到22500元、窗户最大透光面积就不能是2.7m2”,这一存在学生心中的谜团被彻底解开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加强书本知识体系的前后贯通,促进学生学会加强知识内部联系,学会归纳总结的极端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