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玉树灾区重建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969932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玉树灾区重建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玉树灾区重建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玉树灾区重建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玉树灾区重建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玉树灾区重建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玉树灾区重建事迹材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树灾区重建事迹材料 一幢幢受损的民房在恢复,一片片曾经伤痕累累的土地在重新泛起新绿。 5.6特大风暴灾害后的新民镇处处伤痕,损失沉重,但灾后仅半月,新民镇的灾后重建便迅速开展起来,曾经山河破碎的悲伤之地,又开始展露出勃勃生机。 重建家园,人人都在为灾后重建操劳流汗 受灾后的新民镇一片忙碌。从镇党委政府一把手到 村社干部到普通群众,都在为抢险救灾、重建家园彻夜奔忙。为迅速启动灾后重建,镇上专门成立了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落实人员负责房屋重建、农业生产重建、社会事业重建、企业生产重建、根底设施建设重建等不同重建工作,分工负责,党员干部始终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保障了重建工作的正常开展,维护了灾区群

2、众的人心稳定。 镇党委书记刘元仕亲自担任镇灾后重建的总指挥,镇长周川作副总指挥,召集班子理清重建思路,协调解决重建中的重大问题。 在副镇长彭成德的办公室,灯光总是亮到深夜。白天他带着同志们跑村社了解情况,跑部门寻求支持,晚上又伏案思索农业生产重建和根底设施建设重建的方案、措施。党政干部潘怀云下乡核查灾情,天晚路滑,左臂摔断住进了医院 为了让群众了解灾后重建政策,镇上还专门成立了政策咨询组,印发了联系咨询 卡,可政策咨询组才工作两天便下了岗-灾民遇到疑难,照着 联系卡一个 过去就ok了。 在冒合6社,村民胡长林感触最深。房子倒塌,残墙断垣歪歪斜斜十分危险,撤除的时候根本没人敢上去,是村支书邓成明

3、组织突击队冒着危险撤除了残墙。已经56岁的邓成明在部队服役时右臂受伤严重萎缩,却为救灾和重建熬红了眼睛。 村民曾祥章一家五兄弟的房屋一夜之间齐刷刷地全部倒塌了,满头白发已经70岁的母亲陈维芝含泪通知3个远在外地打工的儿子一起回来,全家十几口人起早探黑默默地从废墟里清出能用的砖头、钢筋等材料,开始合计着重建家园。 明月村6户蘑菇种植大户的大棚全被摧毁,损失沉重。为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生产,他们干脆把蘑菇搬进家里种在了室内。 新民镇有几组骄人的数据。灾后半月,全镇受损的玉米、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全部补种,做到了满栽满插;受灾户80%的外出务工人员赶回重建家园;房盖受损已经恢复90%以上;每一户灾民都结

4、合万元增收工程和林下经济为自己确定了增收工程,开展生产重建。 灾后的新民镇,每个人都在为灾后重建添砖加瓦,操劳流汗,党员干部一个个都成了拼命三郎,成为灾后重建的中坚力量。 灾害,锻炼了干部;灾害让新民人选择了坚强。 重建家园,科学谋划开展格局,优化人居环境 风暴灾害的发生,给新民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开展机遇,就像重新描绘一幅蓝图,让他们得以借机重新谋划自己的未来。 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恢复,而是开展跨越。镇党委书记刘元仕的目光很坚决。 面对灾后的艰难重建,镇党委开始重新研判、超前思考新民镇的开展格局,认真制定重建规划,要求所有的重建必须有利于人居环境的打造;所有的建设,都要能表达

5、浓郁的地方特色、地域文化;既注重面上的重建,又要做好样板,起好辐射带动作用。 农房重建否认简单的原样恢复,在抗风力、抗震、风貌、品位等都要比以前有大幅提升,适度超前,借灾后重建脱胎换骨,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在有条件的冒合村,请县规划部门结合巴渝新村的建设为该村的重建做好规划,征求群众意见建成灾民新村。 七桥、明月等渝巫路公路沿线的农房重建必须符合巴渝新貌建设的总体要求,每幢建筑都应表达比较先进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功能布局、别样的地方特色。 农房重建与通信、水利、道路、沼气等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安排,以重建为契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灾后重建的样板。 结合灾情特点,秉持生态、节能、科技、环保的先进理念

6、,借重建的时机,重新谋划城镇建设格局,不再以小城镇建设的观念来考虑重建,而是以城市的观念来谋划市政重建,从打造宜居城市的角度,立足长远,高标准、高起点地去重新修订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以保证城镇建设规划的引领和指导地位。 今后新增的工程,要从产业、能源、消费低碳化等着眼,走低碳重建的道路,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企业灾后不再引进。 内引外联,争取外来援建,加速镇域经济开展。 灾害变成了新民镇阔步前进的动力,给新民镇带来了一次艰难的起跳。 重建家园,爱心向灾区聚集 受灾后的新民镇,处处伤痕,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重建。 在人力最多的时候,从3个部门、8个乡镇抽调了四百多人参与救灾,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人士向灾区捐赠款物。在云南的一位新民籍建筑老板陈祥明一个人就向灾区捐赠了2023万,连一个民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