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201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96862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101中学201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101中学201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101中学201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北京市101中学201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23分)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2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惊惶(hung) 晕眩(xun) 琐屑(xi) 叱咤(ch)风云 B. 绵亘(gng) 猝(c)然 褴褛(l) 姹紫嫣(yn)红 C. 蹊跷(qio) 抽噎(y) 愠(yn)怒 情不自禁(jn) D. 祈祷(q) 吮(shn)吸 瞭望(lio) 踉踉跄跄(qing)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冀求 苛捐杂

2、税 千锤百炼 故弄悬虚 B. 诧异 莫名其妙 掐指一算 不能自已 C. 诬蔑 掉虎离山 夺眶而出 人影憧憧 D. 筹谢 饮泣吞声 万籁俱寂 精致匀称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杨沫创作青春之歌时通常是从一个角度写,而不是从几个角度写;还只是循循善诱地写,而不是错综交叉地写。 B. 昨天接到郭老先生很亲切的信,我欢喜地拜读了,深深地感受到郭老先生对青年的殷殷期待。 C. 我虽然有些懵懂,但是为人处事的道理还是明白很多,放心吧! D. 人们刚刚从经济危机、自然灾害中缓过神来,希望在太平中度过风烛残年,而侵略者的枪炮打碎了他们的希望。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A ) A. 散文枣核以枣核为线索,表现了海外华人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作者萧华,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B. 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C. 最后一课是法国小说家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把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小学课堂中,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D. 陆游和文天祥都是南宋人,他们的一些作品表现出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都是著名的爱国诗篇。 5.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这个时代的精神是丰富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所以作家不仅要目光深邃,而且要有自己的信念:坚信有爱,有善良

4、,有光明。不要笔走偏锋,只写消极阴暗,而是要写出 , , ,让那些崇高美好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广大读者。 A. 恶狠中的柔软 毁灭中的希望 冷漠中的温暖 B. 冷漠中的温暖 恶狠中的柔软 毁灭中的希望 C. 毁灭中的希望 恶狠中的柔软 冷漠中的温暖 D. 冷漠中的温暖 毁灭中的希望 恶狠中的柔软6. 下列各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B. 著名舞蹈演员邰丽华身残志坚的故事,我们很受教育。 C. 一位农民向国家捐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这枚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D. 文字通顺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

5、标准。 二、填空(共11分) 7. 古诗默写(共6分)(句每空0.5分)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毛泽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杜牧) 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境相似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8. 综合性学习(5分) 正值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六十五周年校庆之际,我校初二

6、年级某班将要举行一次以校庆为主题的班会。 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间出现了意见不统一、彼此不理解等尴尬情况,请你结合上述情境,写一段话,以完成班会。(3分) 劝说的语气(1分)有劝说、鼓励大家求同存异,克服困难内容(1分)连贯得体 假如你是本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话,作为班会的开场白。(2分)有开场白的语气(1分)有开场白的内容(1分)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7分)三、文言文阅读(共13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

7、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9. 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把原文补充完整。(3分) 10.(乙)文选自世说新语伤逝,是由南朝宋(朝代)文学家刘义庆(作家姓名)编撰的。(2分) 11. 解释加点的字(2分) (1)病笃重 (2)何以都不闻消息 总、竟 (3)缚者曷为者也_同“何(4

8、)叶徒相似 只_ 1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甲)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乙)因恸绝良久。 于是痛苦了很久,几乎昏死过去。 13. 选出下列各项中关于(甲)文理解和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A. 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驳斥,使楚王陷于尴尬境地。B. 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C. 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D. 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四、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有4道题,共34分。(一)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下面的

9、问题。(6分)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4. 文段中有一句话暗示了该篇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15. 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关于韩麦尔先生上述表现,下列解

10、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 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 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先生争分夺秒地教, 16. 如果划线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为什么?(2分) , 一方面韩麦尔先生面对国土沦丧的残酷现实,又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动作中包含了复杂的感情。另一方面这样结束,此时无声胜有声,收到(二)阅读背影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

11、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

12、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7. 选文刻画父亲背影最突出的是 动作 描写和 外貌 描写。(2分) 18. 选文先后写到两次流泪,第一次是( D ),第二次是( A )(2分) A. 惜别的泪 B. 伤心的泪C. 悲哀的泪D. 感动的泪 19. 读过文段,我们能体会父亲买橘的艰难,但他的表现却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你怎样理解父亲此

13、时的心情?(2分) 答: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道出了父亲不肯让我去,一定要自己去的道理: _(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不知什么缘由,年龄越大,越怀念已逝的父母,特别是童年时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有手艺的石匠,年轻时就飘泊在外,后来和家乡人一起,到汉城,在华人开的作坊里做活儿,这一去就干了四十多个年头。家里只有母亲和我。 夏天的夜晚,经常是我和母亲坐在小院里乘凉的。小院铺的是光滑的青石头,凉爽爽的;院子角角落落,母亲种的大红的月季和白色的蔷薇,跃过墙头爬上了屋顶,栀子花,甜香甜香的。我和母亲都坐在用洁白的玉米皮编成的圆圆的“蒲团”上,母亲摇着蒲扇替我赶着蚊子,这时的小院异常安静,安静得有点寂寞:“牛郎织女快团圆了”每次,母亲看着天空的星星,总不厌其烦地讲着我已听过不知多少遍的故事。母亲讲完了故事,照例说:“该背书了,我不说,你是不背的。”于是我便打着哈欠无精打采地背诵。 一个秋夜,我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