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96819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尺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比例尺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比例尺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比例尺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比例尺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例尺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尺教学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例尺教学案例及反思王金芳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谁去过郑州呢?(学生举手)师:那么你是怎么去的?大约用了多长时间呢?生:我是坐大巴车去的,大约用了个多小时。生:我是坐自家的小轿车去的,大约用了个多小时。师:哦,不管坐什么车,同学们用了至少个小时的时间才能从我们济源到郑州。而一只小蚂蚁却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就能从济源爬到郑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笑着说:那是在地图上)。师:我们济源到郑州这么远的距离,而在地图上却只有那么短呢?生:那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呢。师:出示河南地图,让学生观察地,说说从上面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上面有一个比。生:我知道这个比叫做比例尺。师:(指着上面的比例尺)对

2、,这是一个比例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反思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河南省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初步感知比例尺的意义,通过学生上课的表现,我感受到了学生的快乐。二、自主探究;师:什么是“比例尺”呢?现在请打开书,自学课本第75页(学生自学)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一些什么?学生:我知道了“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学生:我还知道“比例尺”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学生:我还知道:“比例尺”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师:好,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些地图和平面图,你能解释其中的“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吗?(准备了几种不同的比例尺)其中有一个比例尺

3、是1:3000学生解释到:这幅图的比利尺意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30米。师: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比例尺,你能告诉大家它的实际意义吗?同学们都争相回答。反思 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比例尺的意义,使其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即让学生乐在自主交流中。三、尝试练习出示例题:已知济源和郑州实际相距152千米,在地图上量得两城市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生计算。师指导。生板演。师:都做好了吗?好你来说说看,我刚刚看到你在练习本上做得跟黑板上的不一样。你有什么感想?你告诉大家。生:要看清单位。师:看清了吗?生:看清了。师:实际我们就是运用

4、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首先我们要注意两个单位。算出来是1:7600000,这幅图的比例尺就是1:7600000。好,做对的同学请举手。好,放下去。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道应用比例尺的练习公式。(出示练习:一种机器零件在实际长度是毫米,画在图纸上是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生练习。师:好,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目首先是厘米=10毫米。根据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距离算出来等于1:10生:错 10:1师:谁来说说错在哪里啊?生:应该是。它说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毫米师:那1厘米表示什么?1毫米是指?生:实际距离。师:所以说是10毫米:1毫米=10:1。所以说做题目时要仔细了。好。我们来观察这两道题目的比例

5、尺有什么不同?生:河南地图上的比例尺是将实际距离缩小了。生:第二个比例尺是将机器零件的实际长度扩大了。生;我发现这两个比例尺一个前项是,而一个后项是.师:我们发现1:7600000这个比例尺,它的前项是1,也可以发现它实际是一个缩小图的比例尺。而10:1是一个放大图的比例尺。所以在数学中,我们为了计算简便,我们的比例尺通常是写成前项是1或者是后项是1的比。反思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和观察不同比例尺,从而从中发现问题,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数

6、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了解了它们的意义,并能正确求出比例尺。反思通过让学生谈收获,质疑问难,最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时,只是让学生单一地观察了一幅地图上的比例尺,如果能多收集一些地图,让学生去分析相同的地点在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上的距离的不同,进一步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从而为比例尺的知识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探究比例尺的意义时,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任务时,教师又进行了次强调与讲解,还是一敢完全放手于学生,因此导致课堂上没有机会展示更多的练习,使所学新知没有得到更好的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地相信学生,大胆地放手,同时也给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