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危害与防治.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0966554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狂犬病的危害与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狂犬病的危害与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狂犬病的危害与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狂犬病的危害与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狂犬病的危害与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狂犬病的危害与防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狂犬病的危害与防治摘要:本文通过调研,对狂犬病的现状、发生原因与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狂犬病防治立法工作,依法预防、控制和消除狂犬病的发生与流行”等五条防控对策。期望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一既新又旧的话题人畜共患传染病。并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键词:狂犬病;危害;防控前言:提起狂犬病,不知情者可能不以为然,而稍懂公共卫生常识或亲眼目睹过其临床症状的人们,则一定会谈“犬”色变。其病态发作时特有的狂燥、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痉挛及似狗叫的“汪汪”呻吟,直至生命垂危的过程,令人胆战心惊,实为一种人畜共患、死亡率极高和危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病,必须积极进行防控。1.病的介绍狂

2、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一般认为口边出白色泡沫的疯狗咬到传染,其实猫,白鼬,浣熊,臭鼬,狐狸或蝙蝠也可能患病并传染。患病的动物经常变得非常野蛮,在唾液里的病毒从咬破的伤口进入下一个病人。狂犬病从一个人传到另外一个人极为少见,患狂犬病的人类患者多数会发病身亡,在1971年有1个痊愈的病例。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三个人因狂犬病身亡。另有同名电影。2.流行现状目前所有研究表明,用于试验感染的哺乳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在家畜中,狗、猫及牛等为高度易

3、感,马、猪及羊等为中度易感;在野生动物中,臭鼬、浣熊、狐狸、松鼠及蝙蝠等是主要宿主,部分鸟类也极易感染;在现实生活中,狂犬病主要是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肉食动物(主要是狗、猫)咬伤或抓伤人的皮肤或肌体而感染致病的,但由于该病病毒在人体内潜伏期较长,不少被咬伤或抓伤者麻痹大意,不及时治疗,待病症发作时,已难以救治,因而死亡率很高。3.基本概述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被病犬(狂犬病)咬伤者约30%70%发病,发病与否以及潜伏期的长短与下列因素有关:咬伤的部位。咬伤头、颈、手者,潜伏期较短; 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系统有强大的亲和力,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沿神经系统传播和扩散,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伤口的骨骼肌和神

4、经中繁殖,这称为局部少量繁殖期,此期可长可短,最短为72小时,最长可达数周、数月甚至更长。病毒在局部少量繁殖后即侵入神经末梢,沿周围神经以每小时3mm的速度向中枢神经推进,到达脊髓后即大量繁殖,24小时后遍布整个神经系统。以后病毒又沿周围神经向末梢传播,最后到达许多组织器官,如唾液腺、味蕾、角膜、肌肉、皮肤等,由于头、面、颈、手等部位神经比较丰富,病毒易于繁殖,再加上离中枢神经较近,故这些部位被咬伤后发病者较多,潜伏期也较短;伤势越严重,也越容易发病。病毒在中枢神经中主要侵犯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等。这些神经核主要支配吞咽肌和呼吸肌,受到狂犬病病毒侵犯后,就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当饮水

5、时,听到流水声,受到音响、吹风和亮光等刺激时,即可使吞咽肌和呼吸肌发生痉挛,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4.临床表现与一般病毒性脑炎相似,最特异和具有诊断意义的变化是有内格里氏小体(存在于80%狂犬病患者的神经细胞胞浆中的一种嗜酸性包涵体),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310m,边缘整齐,内有12个状似细胞核的小点。最常见于大脑海马的锥体细胞及小脑的普尔基涅氏细胞中。内格里氏小体现已证实为病毒的集落,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小体内含有杆状的病毒颗粒。如果在人脑或动物脑细胞中发现这种小体,就可以确诊.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1. 潜伏期:(平均约1-3个月),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2. 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

6、现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3. 兴奋期: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觉、谵妄、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4. 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犬症状狂暴型分三期,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1)前驱期(沉郁期):1-2天,病犬缺乏特征性症状,易被忽视。主要呈现轻度的异常现象,病犬性情敏感,举动反常,易于激怒,不听呼唤.咬伤处发痒,常以舌舔局部。(2)狂暴期:病犬高度兴奋,攻击人

7、畜.狂暴与沉郁常交替出现。疲惫时卧地不动,但不久又立起,表现出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可出现新的发作。狂乱攻击,自咬四肢,尾及阴部等.病犬野外游荡,多数不归,到处咬伤人畜。随着病程发展,陷于意识障碍,反射紊乱,消瘦,声音嘶哑,夹尾,眼球凹陷,瞳孔散大或缩小,流涎. (3)麻痹期1-2天。病犬下颌下垂,舌脱出口外,流涎显著,后躯及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亡.整个病程1-10天。本病潜伏期10天至1年以上,最长为6年。一般为3090天。临床症状分为两型,兴奋型(典型)最常见,瘫痪型偶见。兴奋型又分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持续14日,主要表现为局部

8、感觉异常,在已愈合的伤口附近及其神经通路上有麻、痒或疼痛感,其远端可有间歇性放射刺痛,四肢有蚁走感,同时常出现全身症状,如低热、头痛、乏力、烦躁、恐惧不安等,继之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咽喉发紧。兴奋期持续13日,主要表现为怕水、怕风、怕声、怕光和兴奋不安,恐怖异常,最典型的症状为恐水:饮水、闻流水声甚至谈到饮水都可诱发严重的咽肌痉挛,因此常渴极而不敢饮,饮后亦无法下咽。微风、音响、触摸等亦可引起咽肌痉挛。痉挛严重者可伴呼吸肌痉挛而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全身抽搐。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亦亢进,表现为大汗、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唾液分泌增加。因不能饮水且多汗故常有脱水。体温常升高至3840。神志大多清晰,

9、偶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听等,但咬人者少见。麻痹期持续618小时。患者渐趋安静,痉挛发作停止,出现各种瘫痪,其中以肢体瘫痪较为多见。亦可有眼肌、面肌及咀嚼肌瘫痪,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下颌下垂、口流唾液,同时亦可有失音、感觉减退、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呼吸微弱或不规则、昏迷,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迅速死亡。整个病程平均4日,一般不超过6日,超过10日者极少见。瘫痪型的前驱期同样表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咬伤部位的感觉异常,继之出现各种瘫痪,如肢体截瘫、上行性脊髓瘫痪等,最后常死于呼吸肌麻痹,本型病程可较长,约710日。5.狂犬病的危害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人畜共患病,亦称恐水症。狂犬病

10、几乎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主要宿主是犬、猫、蝙蝠、野生食肉动物等。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延脑、大脑皮质、小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病毒,如患病动物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常带有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散播疾病;患病动物的唾液也含有病毒,如宠物和主人接吻、舔舐或者咬伤、抓伤时,病毒随着唾液进人人体内,使人感染;或者人误食被宠物污染的食物或饮水等,都可以传播疾病。狂犬病的死亡率为100,死亡率极高。1950年-2008年,我国共报告狂犬病死亡数119983人。近5年,狂犬病报告死亡数始终处于各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的前三位,病死率达100。狂犬病及其导

11、致的死亡已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叫。狂犬病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人发病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处于癫狂状态,表情极度惊恐,最后因呼吸和心脏衰竭而亡,其惨状给家属和旁观者都带来极度的震撼和恐惧。狂犬病死亡率极高使得一些被犬、猫致伤者长期处于忧虑之中,有沉重的思想负担,甚至发展成强迫症和“狂犬癔症”,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发生狂犬病疫情后,狂犬病患者和狂犬动物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进一步传播疫情,会在当地群众中引发较大的情绪波动和一定的恐慌,给当地的社会安定带来不稳定因素。同时狂犬病影响到国际友人到中国旅游的流量,大家为了安全有时会避免来中国,给我国旅游业带来了影响,同时也使国际上对中国处

12、理公共卫生事件产生了怀疑,严重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6狂犬病的预防措施61建立安全可行的防疫体系卫生部、农业部和政府等应建立关于流浪动物、动物转运和拥有宠物(犬、猫)的法律法规,包括注册和免疫接种登记;还应根据当地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建立有效的检测系统;加强犬、猫出入境检疫,禁止从狂犬病暴发的地区或国家引种;对引种动物隔离观察,确认安全方可准许入境;在流行地区给犬、猫进行强制性疫苗接种并登记挂牌。62接种狂犬病疫苗用于预防人类狂犬病的疫苗,必须符合WHO的生产和管理建议。目前使用的疫苗有神经组织疫苗(NTVs)、细胞培养疫苗(CCVs)和纯化鸡胚疫苗等。但是由于NTVs伴有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13、每1 000名接种者中,大约有03-08人会由于疫苗存在问题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映,很多国家都停止使用。NTVs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免疫原性弱于CCVs,WHO要求必须尽快的停止生产和使用NTVs8。人用疫苗应仅使用细胞培养和纯化鸡胚疫苗。接种疫苗时要注意兽用疫苗不能用于人体接种。对狂犬病病毒暴露风险较高的工作人员如狂犬病诊断或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兽医、训练动物者、野生动物管理人员以及常去狂犬病高危地区旅游者进行接种疫苗。对有持续狂犬病暴露风险者,建议定期进行加强免疫注射。有3060的狂犬病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所以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也是预防狂犬病大流行的一种有效手段。63宣传宠物饲养知识

14、规范养宠行为宠物会传播狂犬病,防治狂犬病需从宠物着手,做好健康饲养宠物,控制狂犬病的传播。相关部门应向市民广泛宣传如何正确饲喂和科学管理宠物;积极宣传如何避免被宠物传染、在公共场合避免宠物咬伤他人、正确安全处理宠物的粪便及如何正确消毒等知识;还要积极宣传宠物要进行实名制登记,人和宠物都要定期进行免疫等。宠物主人要定期对宠物进行疫苗接种和检查;尽量不与宠物进行同床、亲吻等亲密行为,保持适当距离确保宠物生活环境干燥卫生,禁止宠物乱排粪便,对粪便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定期对宠物餐具及生活场所消毒;定期对宠物进行驱虫、灭蚊和跳蚤、蟑螂、螨等传播媒介,定期给宠物洗澡,切断传播途径;禁止饲喂生鱼、虾、肉类等食

15、物,以防感染寄生虫;宠物到户外活动时候尽量保证宠物不和其他动物接触,回来要洗澡,消灭体表寄生虫;尽量不要让儿童与宠物接触,因为儿童免疫力低下,自我保护能力差。被宠物咬伤或者抓伤,所有人应迅速、彻底的用肥皂、洗涤剂清洗伤口至少15 min;如果没有肥皂或抗病毒制剂,则用大量的水对其伤口进行冲洗,然后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64加强流浪动物的管理对于流浪动物,政府应开展有效的犬、猫群的管理和免疫措施,加强流浪动物的收容管理,进行有效的免疫,降低流浪动物携带病毒的概率;对流浪动物进行收容管理限制其繁育管理,减少流浪动物增多的机会,相应减少狂犬病的传播。7.小结为了积极预防和消灭狂犬病,2007年9月2

16、8日成立了“世界狂犬病日”,以提高人们对狂犬病的认识,降低狂犬病造成的危害。东南亚国际联盟(ASEAN)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把狂犬病认作为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卫生的烈性人畜共患病,并且认识到要消灭狂犬病全世界必须联合起来。ASEAN的终极目标是2020年全部消灭狂犬病。国际非政府组织和人道主义组织积极参加控制狂犬病和接种疫苗活动,并且WHO还向发起活动的国家和组织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为了彻底消灭狂犬病,必须倡导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必须与国际接轨,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接种安全疫苗,争取在2020年消灭狂犬病。参考文献:r1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报告丛书在犬病专家磋商会,首篇报告I-R2004。9312http;wwwephorgcnReadNewsasp?NewslD=14288E13OL2008一011933 http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