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实务】存货计划成本法核算的特殊情况.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96352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会实务】存货计划成本法核算的特殊情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税会实务】存货计划成本法核算的特殊情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税会实务】存货计划成本法核算的特殊情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税会实务】存货计划成本法核算的特殊情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税会实务】存货计划成本法核算的特殊情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会实务】存货计划成本法核算的特殊情况.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税会实务】存货计划成本法核算的特殊情况 以材料成本核算为例,就计划成本核算及特殊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做些探讨。 【例】某制造业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核算。2004年6月份该企业原材料科目某类材料的期初余额为200 000元,计划单位成本10元公斤,材料成本差异20 000元。7月10日外购该材料5 000公斤,单价11元公斤,款项通过银行支付,7月11日该批材料验收入库。7月20日外购该材料5 000公斤,材料验收人库,但结算单据8月5日到达。7月15日、7月25日生产车间分别领用该材料4 000公斤(该材料增值税税率

2、17)。 按常规,根据上述资料进行会计处理如下: (1) 7月10日购人材料,支付货款55000元,增值税款9 350元(55000x 17%): 借:材料采购55000 应交税金9 350 贷:银行存款64 350 (2) 7月11日,该批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50000 材料成本差异5000 贷:材料采购55000 (3) 7月15日,车间领料,暂不处理,待月末填制“发料凭证汇总表”一并反映。 (4) 7月20.日,收到材料5000公斤,由于结算单据未到,暂不处理。 (5) 7月25日,车间领料;暂不处理,待月末填制“发料凭证汇总表”一并反映。 (6) 7月31日一7月20日人库材料结算单

3、据仍未到,根据计划成本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50000 贷:应付账款50000 (7) 7月31日,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发出材料计划总成本80000元10 x (4 000 + 4 000): 借:生产成本80000 贷:原材料80000 (8)月末计算并分摊本月领用材料的成本差异: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20 000 + 5 000)干(200 000 +50 000十50000)x100% 8.33% 本月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额=(4000十4000) x10 x8.33% = 6 664(元) 借:生产成本6 664 贷:材料成本差异6 664 上例业务是完全按照前面材料计划成本计价

4、核算法进行会计处理的,表面看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月末暂估入账的5000公斤原材料,其本身的材料成本差异在7月份并未体现出来,但却参与了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计算。等到下月,该批材料结算单据到达,其材料成本差异才登记人账,并参加下月份耗用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在这种情况下,在材料暂估人账的月份及其下一月份,实际发出材料的成本反映就会失真。当该批材料的成本差异为正值时,就出现了低估该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而高估下一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的现象;反之,则会高估该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而低估下一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这样就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使成本、利润及

5、税金等一系列指标的计算出现偏差,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为了弥补上述做法的一些不足。我们把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稍微变动: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一本月暂估入账的材料成本)x100% 按这种做法对上例重新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如下: 月末计算并分摊本月领用材料的成本差异: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20000十5000)/(200 000十50 000) x 100%=10% 本月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额(4 000 +4 000) x 10 x 10% =8000(元)借:生产成本 8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8000 这种计算结果较之前述计算结果会更加接近实际情况。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