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二.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963239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二.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二在略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并通过对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的精读,体会他内心活动的变化,渗透无私奉献的友爱教育,同时学习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读书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本课学习任务1?由狼牙山五壮士的简单回顾,引入学习战争时期的另一个感人故事,揭示课题。2?读读阅读提示,提出学习任务与要求。略读课文,想想小男孩献血时是怎样想的?读读课文,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思考他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把你想到的与同学交流,再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二、略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主略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边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习情况,满足学生即时求助需要。三、品读揣摩内心活动变化(一)交流自读情况与感受1?交流一:你知道他献血时是怎么想的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个环节教师不作深入的启发和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重点品读作好铺垫。2?交流二:把你画出的小男孩献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并简要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这个环节教师也不作深入的启发和讲解,而是让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有哪些,以及自己的体会是什么,了解学生对小男孩内心活动变化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重点品读作好铺垫。(二)品读重点词句,揣摩小男孩

3、内心活动的变化(1)出示导读题:依照下面的例子,根据你所画的表现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语句,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然后与同学交流。例: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2)集中品读:联系第12自然段体会阮恒沉默是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要坚持献血。然后以朗读体味加深感悟: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小男孩是怎么说的呢?(3)小组讨论:她是我的朋友,阮恒这样说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你从这句话想到了什么?体会小男孩为朋友愿意无私奉献的精神。(三)有感情朗读,体会小男孩的内心变化与奉献精神

4、1?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选择一句或一段进行有感情朗读。2?有感情朗读第514自然段。四、回顾升华文章思想感情自由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感受,再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设计思路2在略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探究研读专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最后通过各个侧面问题的汇总交流和重点品味,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献血时内心活动的变化,渗透无私奉献的友爱教育,学习探究性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一、略读提出研读问题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红十字会宣传义务献血的课件或教师义务献血的事情引入新课,揭示课题。2?根据阅读提示略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略课文情境。3?交流略读情况与感受,提出研读问题。让

5、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再引导学生从题目处、提示处、关键处、疑问处、省略处等地方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归纳出几个有代表性的研读问题:小男孩献血时是怎么想的?小男孩在献血过程中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医生对小男孩说了些什么,小男孩就立刻停止了哭泣?小男孩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小男孩说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她是我的朋友做题目?献血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留待课后拓展性阅读解决)?4?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一个或两个问题,同一问题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或者,先组成学习小组,由学习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研读专题。二、探究进入研读阶段1?讨论研读方法。小组讨论所选问题要从哪几

6、个方面入手研读,提出研究方法。教师参与讨论,并相机给予指导,如小男孩在献血过程中内心活动有什么变化?这一专题可以采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朗读品味进行体会。2?合作研读课文。各小组自行合作研读所确定的问题。教师巡回了解研读情况和感悟程度,并给予适时适度的启发与指导。三、交流反馈研读情况1?准备发言提纲。各小组从三个方面准备发言提纲,讨论发言内容:本组确定的研读问题是什么?本组是怎样研读的(过程)?研读后有什么收获?2?交流研读情况。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第一、二、三个问题,再交流第四、五、六个问题,分两个层次从一般性理解到深层次体会。要求其他组认真倾听,边听边准备提出疑

7、问或补充发言。3?质疑问难。小组代表发言后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对研读不足的地方进行相机引导。如,小男孩说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小男孩,你沉默时会想些什么?举起手来时会想些什么?又放下手去时你会想些什么?再举起手来时会想些什么?这样,通过将心比心,体会小男孩的内心活动变化。又如,为什么用她是我的朋友做题目?可以这样引导:你能不能给这篇文章另拟个题目?比一比这些题目中哪个题目用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思想感情方面去体会这个题目在文中的作用。四、融合升华研读成果1?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神态与动作的重点词),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2?指导并练习带着感悟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3?课后延伸:写几句送给朋友的赠言;写写读后感。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