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应用小探.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959081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似三角形应用小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相似三角形应用小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相似三角形应用小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似三角形应用小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似三角形应用小探.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相似三角形应用小探 金汇学校 瞿连芳教学目标:1、 借助三角尺旋转、翻折等运动,进一步感悟相似三角形有关判定方法与性质;2、 通过变式训练,拓宽学习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课堂活动的体验,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激发内在的探索与求知欲。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的运用。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的运用。教学过程:一、例题讲解:将三角尺30角的顶点,放在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A上,摆放成如图1的样子,假设图形中所有点、所有线段都在同一平面内,请问:图中有没有相似三角形? 二、变式训练:取三角尺30角的顶点放在边BC上的点M处,并绕点M旋转.1如图2,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交边

2、AB,AC于点E,F时,请问: BME与CFM相似吗?2如图3,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交边AB,边CA的延长线于点E,F时,请问:BME与CFM还相似吗? 3在题2的条件下,当点M是边BC的中点时,联结EF,请问: BME与 MFE是否相似?三、动手探究: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边CD上一点,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点P重合,并且一条直角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直角边与正方形的某一边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探究:(1)请你画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图形;(2)请根据所画图形,寻找与BPC相似的三角形。(3)如果点P是边CD的中点,你所找到的三角形与BPC的周长比是多少?四、自主小结:(略)五、课后提高:在Rt

3、ABC中,C=90, A=30,BC=1,将三角板中一个30角的顶点D放在AB边上移动,使这个30角的两边分别与ABC的边AC、BC相交于E、F,且始终保证DEAB。1、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写出与ABC一定相似的三角形。2、设AD=x, CF=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3、联结EF,若CEF与DEF相似,求AD。教学设计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而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基于这种情况,在相似三角形整章教学的尾声,我设计了一节习题课,希望能通过这样一节习题课,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相似三角形有关判定方法与性质,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

4、、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变式训练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了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我从学生最熟悉的三角尺入手,用三角尺串联整堂课。以“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主线,预设了五个活动环节:例题讲解、变式训练、合作探究、自主小结、巩固提高。环节一的例题讲解主要利用三角尺的转动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以此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进入环节二的变式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变化习题给定的条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一题多变等形式把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在环节三的合作探究中,通过课堂活动的体验,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享受解决问题中的乐趣,激发内在的探索与求知欲。环节四的自主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概括提炼能力。环节五的课后提高,有利于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